为打赢山东战疫加“油”提“气”

□ 本报通讯员 李凯 杜建 魏志尚 本报记者 张思凯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油气行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做到防疫情、抓生产,两手抓、两手硬、双胜利,有力地保障了特殊时期油气供应安全和稳定,为打赢山东战疫加“油”提“气”。

“联络员”

助力油气重大项目建设

今年是省委确定的“重点工作攻坚年”。加快油气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既是油气领域补短板、强弱项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扩大投资、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要举措。近期,省有关部门专门下发通知,建立健全油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协调工作机制,落实项目推进“联络员”制度,对重点工程项目开展“一对一”服务,以超常规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时间夺回来。

据介绍,我省续建的5个油气重大项目工程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涉及1个LNG接收站和1800余公里油气管道。疫情期间,各项目公司精心编制防控疫情实施方案、应急预案及复工具体方案,成立防疫专项工作小组,提前安排人员返程和隔离,让员工更多更早达到上岗条件,全力抢回因疫情防控延误的工期。目前,续建的青岛LNG接收站二期工程、日照—濮阳—洛阳、董家口—东营原油管道工程、青宁输气管道、日照港—京博石化输油管道项目已全部正式复工。

相对于续建项目,目前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有关单位严格落实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其中,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是国家战略重点项目,我省专门成立了山东段工程建设推进工作专班,做到“跟踪协调、定期例会、现场推进、重点督办”。对山东天然气环网、省级储气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建立责任落实、问题协调、督查督办等全方位、常态化项目推进机制,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十道关”

保障勘探开发正常生产

疫情发生以来,以胜利油田为主的油气勘探开发企业,围绕人员安全和保障生产两大任务,把好复工报批关、健康上岗关、消毒安全关、生产运行关、物资出入关、员工就餐关、集体活动关、交流沟通关、疫情应急关、员工承诺关等“十道关口”,为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物资保障方面,已累计为跨市的174辆生产车辆办理备案登记,确保生产所需原辅料供应充足;生产运行方面,按照“产量差距大小”“先维护后措施”“先高产后低产”“安排油井兼顾水井”的原则,调整生产计划,建立大数据信息库及管理台账,运用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实施巡检、作业和办公,保障油井正常生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跨地区施工。

目前,胜利油田已开通VPN远程办公账户6300余个,1400余个视频监控权限,35套系统实现业务移动办理,配置了46套云会议终端,作业、注汽、锅炉等围绕原油生产的辅助性工作陆续复工,胜利油田开井数2.5万余口,井口日产量7万余吨,开井数和日产量已达往年正常水平。

“零漏巡”

护航全省油气输送动脉

我省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1.24万公里,日常巡护责任重,压力大。在这场攻坚战中,全省油气管道企业员工坚守工作岗位,保证油气输送、疫情防控两不误,守护着特殊时期全省油气动脉的正常运转。

为做到油气管道巡护“全覆盖、零漏巡”,省、市、县三级油气管道保护主管部门主动联系管道企业,出台疫情防控期间管道巡护方案,协调办理巡护车辆《战疫情保通畅通行证》。油气管道场站、巡护队值守人员在做好日常消毒和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的同时,积极与沿线乡镇村委联系,因地制宜进行管道巡护。针对无法正常巡护的个别管段,采取巡线队与非全日制用工相互补巡、信息员定点跟踪、徒步绕行、无人机日夜航拍等措施,及时掌握道路封闭及必经点巡护情况。严格落实特殊时期24小时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制度,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和输气站场、管道线路、阀室的安全巡检工作。前不久济南市长清区发生地震,宣宁等输气管道值班人员连夜对输气站场以及阀室工艺设备设施紧急排查,又对河流穿跨越点、高后果区、自然灾害风险点等重点区域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管道安全运行。

“不停气”

保障居民企业放心用气

为确保疫情期间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三大油气央企驻鲁公司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做好疫情期间全省天然气持续稳定供应工作。

在各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骨干人员全部到岗,积极投入战疫工作中。按照省能源主管部门部署,各有关企业对省内用户提出的计划外增量需求,积极协调、及时调配保障供应。一方面,第一时间与下游城镇燃气企业联络,摸清用户困难及诉求,掌握城镇用气状况,适当调增了用气计划,阶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气价格,为企业复工复产减轻负担。另一方面,协调扩大外部气源引进量,青岛LNG接收站除夕至2月底已累计安全接卸LNG7船48.6万吨、气化外输6.8亿立方米、槽车充装7.7万吨,外输量超去年同期水平,没有发生停输、断输、少输事件。此外,我省开通LNG槽车绿色通道,解决了20余家LNG运输企业的困难,为多个市增加天然气供应量提供保障。

截至3月9日,按照“保民生”“保价保量”的原则,全省天然气供给价量双稳,三大油气央企供暖季已累计供应我省天然气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再创历史新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