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胡屠戶的女兒,怎麼會嫁給范進?

清朝文學家吳敬梓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是中國六大古典小說之一。雖然這部小說描寫的是明朝時期發生的故事,實際反映的卻是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和生活。

近日重溫《儒林外史》,讀到大家很熟悉的“范進中舉”片段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胡屠戶是一個嫌貧愛富、卑劣勢利的他,他為什麼會將女兒嫁給家裡窮得叮噹響的范進?清朝時期,廣東經濟條件不算差,在南海、番禺當地,比范進家庭環境好的人一定有很多,隨便找一家人戶聯姻,都比嫁給范進強呀。

《儒林外史》胡屠戶的女兒,怎麼會嫁給范進?

我們先來看范進的家庭情況。

在《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裡,介紹了范進家裡的情況,共有兩段話。第一段話是:“他家離城還有四十五里路,連夜回來,拜見母親。”這說明範進家沒在縣城裡,離縣城還有四五十里路,那就是很偏遠的農村了。第二段話是:“家裡住著一間草屋,一扇披子。門外是個茅草棚。正屋是母親住著,妻子住在披房裡。”這是說范進家總共有兩間草屋(不算茅草棚)。

《儒林外史》胡屠戶的女兒,怎麼會嫁給范進?

范進的生活條件更差。

范進考上秀才(進學)後,胡屠戶拿著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來給他道賀,吃飯時,胡屠戶說:“親家母(范進母親)也來這裡坐著吃飯。老人家每日小菜飯想也難過。我女兒也吃些;自從進了你家門,這幾十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可憐!可憐!”顯而易見,范進家還沒有解決溫飽,連豬油都屬於奢侈品,輕易難以吃上。

相比之下,胡屠戶的家庭環境就好多了。這一點,從胡屠戶趾高氣揚的處事風格就能略知一二。

《儒林外史》胡屠戶的女兒,怎麼會嫁給范進?

胡屠戶給范進道賀時,曾經罵道:“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窮鬼,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什麼德,使你中了個相公,所以帶瓶酒來賀你。”潛臺詞裡,是胡屠戶曾經幫了范進不少忙,包括不限於借錢等。

後來,范進想到省城參加鄉試,找胡屠戶借錢,被他罵得狗血淋頭:“趁早收了這心,明年在我們行事裡,替你尋一個館,每年賺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娘和你老婆才是正經!”在這裡,胡屠戶給范進介紹一份工作,每年都能賺幾兩銀子,已經不算少了,可見胡屠戶每年能賺不少錢。

《儒林外史》胡屠戶的女兒,怎麼會嫁給范進?

可是,胡屠戶家再有錢,也是操刀引車之輩,屬於社會的最底層。而范進家再窮,也是門第高的讀書人。在士、農、工、商的排位裡,讀書人排在第一,商人排在最後。在講究“門當戶對”的清朝或者明朝,胡屠戶與范進聯姻,對於胡屠戶來說,是高攀;對於范進來說,是形容他家的窘迫,竟然不得不娶一個門戶低賤的女子。

另外,胡屠戶將女兒嫁給范進,也有很現實的考慮。一是他女兒年齡已經很大了,二是他女兒長得醜陋。

《儒林外史》胡屠戶的女兒,怎麼會嫁給范進?

范進中舉後,胡屠戶向鄰居們炫耀,說:“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裡,長到三十多歲,多少有錢的富戶要和我結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在古代,女子到15歲後就要嫁人,20多歲就已是“剩女”了。真要有條件好過范進的人家肯結親,胡屠戶會把女兒留在家裡到30多歲?

胡屠戶女兒長得怎麼樣了?佃戶何美之的太太曾經這樣描述她:“一雙紅鑲邊的眼睛,一窩子黃頭髮,那日在這裡住,鞋也沒有一雙,夏天靸著個蒲窩子,歪腿爛腳的。”

《儒林外史》胡屠戶的女兒,怎麼會嫁給范進?

那就不是一般的醜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