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產的殲11和2008年生產的殲11在技術上有沒有差距?為什麼?

國際外交忽悠團創始人


區別是很大的,2018年的重啟生產型殲11B戰鬥機大量的採用了殲11D戰鬥機的技術,他並不是過去的老殲11B了,因此更加先進。

殲11B重啟型戰鬥機是沈飛在基本停止殲11D戰鬥機的開發後重新改進的殲11B戰鬥機。原本,空軍打算在殲16多用途戰鬥機之外再研發一種全新的專用空戰重型戰鬥機,在殲20服役的同時用來填補我國對重型先進戰鬥機的需求,這款戰鬥機就是殲11D,他曾經被看做是蘇35戰鬥機的有力競爭對手,但是我國進口蘇35戰鬥機之後,對殲11D的需求銳減,外加殲20的大規模服役開始,殲11D越發的尷尬。

但是殲11D戰鬥機為我國的側衛系戰鬥機積累了很好的發展經驗,也指明瞭改進的方向,比如更換更加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比如使用更多的複合材料,比如換裝推力更多的WS10B發動機等,都是能在不製造殲11D的情況下,把我國的戰鬥機質量升級到新高度的辦法。而且這樣比直接研發殲11D要更加便宜、可靠。於是我國開始利用殲11D的技術改造殲11B。

新生產的殲11B戰鬥機使用了太行WS10B發動機,推力為14噸,而此前的殲11B戰鬥機使用的是WS10A發動機,推力是13.2噸,雖然單發推力僅僅上升0.8噸,但是雙發增加了1.6噸推力也足夠改善飛機的飛行性能,提高飛機的掛載能力了。而且新的殲11B戰鬥機還使用了更多的複合材料,根據統計,大概能在不改變飛機機動過載能力和結構強度的基礎上,減重1噸的重量,這樣,發動機推力增加了1.6噸,機體減重了1噸,整個飛機的重量裕度一下子多出來2.6噸。

殲11B戰鬥機還使用了更加先進的機載雷達,把過去的1474脈衝多普勒雷達換裝為如今的大孔徑、大功率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飛機的探測距離、探測精度、抗干擾能力、電子對抗能力、多目標交戰能力都獲得了提升。要知道,過去的殲11A戰鬥機曾經因為雷達不好,影響了中距離空戰能力,導致被瑞典的JAS39在中距離空戰中打了一個8比0。

當然,在第二次和泰國的JAS39戰鬥機的空戰演習中,我國出動了中距離空戰能力更好的殲10A戰鬥機,就一舉改變了劣勢。新殲11B戰鬥機的雷達比老殲10A的PD雷達要先進的多,中距離空戰能力還提高了一個層次,足以在中距離壓制幾乎所有的四代半戰鬥機,因此新的殲11B戰鬥機比老殲11B的綜合作戰能力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點,早已經脫胎換骨,堪稱是一個新的型號了。


海事先鋒


讓廣大軍迷失望了,基本上沒什麼差距。

近期,官方媒體密集報道了即將換裝殲20的空軍航空1旅“先鋒大隊”的模範事蹟。在這些報道中眼尖的軍迷發現了07批殲11B的身影(上圖就是)。07批是停產多年後的殲11B在去年開始復產的最新批次。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我軍第一個裝備殲11B的單位,1旅目前非常罕見的混裝了AL31F版和太行版的殲11B,再加上一批殲11BS。

網絡上很多軍迷對復產的07批次抱有很高的期待,甚至有人幻想這是沈飛用殲16、殲11D技術對殲11B深度改進的三代半戰機。在殲16正在大規模鋪貨的當下,將殲11B改裝成三代機也是很合理的,但是現實總是不盡如人意---復產的07批次殲11B與之前的批次在技術水平上基本沒什麼不同。

當然,以沈飛目前的能力,在殲16和殲11D兩個項目之後,弄出一款三代半水平的殲11B並沒有技術上的障礙。對於殲11B來說,主要換裝先進的AESA雷達和電傳飛控技術,再整合點多用途能力的航電系統,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時髦的三代半戰機。但是,上述幾條改進方向都沒有體現在07批的殲11B上,黑色的雷達罩就是最明顯的證明。

至於07批的殲11B為什麼沒有進行明顯的改進,這要從這批殲11B的出生講起。

目前我國軍隊正在進行熱火朝天的改革,對於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來說最大的改革就是“師改旅”,就是把原來的一些團級部隊改成旅級作戰單位。這樣的改革最明顯的結果是原來一個戰鬥機團下轄24架飛機(典型的殲11團),改成旅之後變成32架。多出來的8架就需要相方設備籌集。從別的部隊抽調是一個辦法,但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就是多采購一些,結果就是復產的07批次。

除了師改旅擴大編制需要補充的飛機,07批次的殲11B還有其它用處。

這是滄州飛訓基地的07批殲11B。按說,裝備了殲20、殲16、殲10C等先進戰機的飛訓基地不應該再裝備殲11B這樣的“落後”裝備。其實,這是該部用於編寫新大綱下的殲11B使用手冊,為使用殲11B的部隊進一步挖掘該機的戰鬥力。

在殲20、殲16、殲10C正在如火如荼換裝的當下,空軍再裝備一批老掉牙的殲11B確實顯得有點開倒車的意思。其實,正如前文所說,並不是我們沒有那個技術能力,而是軍隊在權衡性能和軍費支出後,以戰鬥力標準作出的合理選擇。

誠然,我們可以開發出一款三代半水平的殲11B,但是那樣會付出不菲的資金和時間上的代價,軍隊也得重新建立一套體系,這些都意味著額外的資源投入。既然這批殲11B是為了補充編制,數量也就是區區幾十架,沒有必要搞一個新型號。而技術水平相似的殲11B交付部隊後,輕車熟路的使用單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戰鬥力,這就足夠了。畢竟,雖然這些年來軍費稍微寬裕,但是空軍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不是?其實與軍迷一味對武器裝備的性能吹毛求疵不同,軍隊更看重裝備能否快速、可靠的形成戰鬥力。

與其花費巨資舔幾十架不痛不癢的三代半空優戰機,倒不如省下錢多來點這個。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2018年還在生產殲-11B,就別提技術上和十年前的殲-11B有沒有差距了,沒有,至於為什麼殲-20、殲-16都出來的今天,還要生產落伍的殲-11B?

一句話,鬥爭形勢嚴峻,空軍嗷嗷叫要飛機,三班倒都不趕趟了!

最近一段時間的國際形勢,不便細說,各位肯定都很清楚,中國海、空軍面臨的壓力在增加;海軍新船如下餃子,空軍則到處要飛機,廉頗老矣的殲-7、殲-8系列亟待換裝,四代機沒指望,三代機至少你得管夠吧?

另外還有一個重大情況,空軍在進行改革,從“團-師”的兩級體系改為“旅”,也就是把團擴充為旅,一個航空兵團的24架編制數量至少要提升到32架、甚至更多,那麼很明顯,改制一個裝備三代機的航空兵團,就要補充至少8架三代機。

一方面替換老舊機型,另一方面補充編制,這麼多的戰鬥機從哪來呢?

咱國家的戰鬥機研發、製造基地,一共就兩處,瀋陽的601所、112廠(沈飛)和成都的611所、132廠(成飛),現在全都在開足馬力造戰鬥機。

成飛這邊沒說的,殲-20是天字第一號工程,此外就是殲-10C,預計年產能為24架殲-20、24~32架殲-10C,粗略估計可整體換裝一個航空兵旅、補充一到兩個航空兵旅的編制;

而沈飛呢,情況就很複雜了,殲-16是重點工程,殲-15低速維持生產,殲-31還八字沒有一撇呢,此外還有啥?沒了。

每年24架殲-16,再加上幾架殲-15,這就是老牌大廠、沈飛的貢獻?

可拉倒吧,沒看見現在空軍、海軍航空兵都餓成啥樣了,看見戰鬥機就兩眼放光,上頭馬上發話,不行,你沈飛是共和國航空工業長子,每年吃這麼多國家撥款,趕緊拿戰鬥機出來,什麼什麼,蘇-35?

那是買老毛子的、和你有啥關係,趕緊的、別墨跡,會造啥就趕緊造點啥!

沈飛還能幹嘛,蘇-27套餐包裡扒拉扒拉,好吧,殲-11B復產走起……

話囉嗦,理不囉嗦,在2018年這個隱身戰鬥機滿天飛的時代,為啥還要繼續生產很不隱身的殲-11B嘞,誰不想機庫裡一水的殲-20,但沒辦法,別說一架殲-20要人民幣10億元,就是不差錢,也沒生產線造啊。

今年新生產的殲-11B,據稱,和十年前的殲-11B幾乎一模一樣,改進很小,就是為了和空軍、海航已有的200多架殲-11B兼容,造出來就能直接用。

總而言之,一切貼近實戰,準備軍事鬥爭!

——


炎黃軍武


是有差距的,雷達航電,配套武器以及發動機都有一定差距。

2008年的時候剛剛開始生產殲11B不久,配的是剛定型2年的太行發動機,也就是WS-10A。雷達用的還是平板縫陣的脈衝多普勒雷達,探測距離和多目標能力和相控陣雷達有不小的差距。當時使用的對空武器僅有霹靂-8格鬥彈+霹靂12中距彈。

在06批次生產結束多年後,殲11B進入了長時間的停產狀態。而就在大家以為殲11B徹底停產時,2017年的一則央視的報道,表明殲11B仍然還在生產,只是樣子跟過去有所不同。

07批次的殲11B

央視對殲11B新批次戰機生產車間的曝光

按照中國軍網的一篇文章的披露,殲11B最新型號,已經裝上了無源相控陣雷達,並可以使用我國第四代格鬥彈和中距彈霹靂-10和霹靂-15.這意味著沈飛昇級了殲11B的武器射控代碼。

07批次的殲11B掛上了霹靂-15,戰鬥力大增

此外,殲11B和殲16一樣,用上了全權數字發動機控制(FADEC)的WS-10B發動機,推力和飛行性能比之前的WS-10A也提高了不少。

殲11B一開始就不具備精確對地打擊能力,以至於要掛著火箭巢和鐵炸彈執行對地轟炸任務。直到今天,新批次的殲11B,由於換裝了無源相控陣雷達,對地探測能力相比脈衝多普勒雷達有不小的提升,具備了合成孔徑繪製地形的新殲11B理論上對地能力也是可以上一個臺階的,就看相關單位會不會給他研製配套的精確制導武器了。不過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沒有看到殲11B在任何報道中有使用精確對地制導武器的描述。。。


紙上的宣仔


首先呢空軍大部分列裝的並不是殲11,而是殲11的改進型號殲11B,殲11在裝備部隊沒多少架之後就已經停止生產了。後續裝備的機型都是殲11B,殲11B從2008年生產一直到今天。網友可能會好奇,今天生產的殲11B和以前生產的會有哪些改進,會有哪些區別呢?區別這肯定是有的,但是並不太明顯。畢竟即便是現在技術已經很發達了,也擁有了先進的技術,肯定不會把四代機甚至五代機上的先進技術移植到三代機上面。那樣成本合不來,就算是硬要把殲20上的隱身技術移植到殲11B上面,那麼還要修改殲11B的氣動佈局。這一項還不如重新設計一架飛機。但是肯定會把殲11B的核心部件進行升級換代,畢竟10多年前的技術已經很落伍了。

18年版本的殲11B配備有比08年版本殲11B更先進的二代光電瞄準系統-EOTS光電瞄準系統。這種系統可以在雷達被幹擾的情況下使用紅外線探測來追蹤敵機的位置。也就是說可以在自己雷達被幹擾的情況下發動對敵人的進攻。雖然沒有配備有源或者是無源相控陣雷達,但現在殲11B上面的機載雷達,肯定要比當初的多普勒雷達要先進的很多。

動力系統由原來的渦扇-10A換裝為現在先進的渦扇-10B,續航能力和機動性能比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掛載的武器也由原來的霹靂-8格鬥彈和霹靂-12中距離導彈換裝為現在的霹靂-10和霹靂-15,攻擊性能比以前要大大的增加。從現在的綜合性能來看,殲11B即便是達不到四代機的水平,也完全可以算是三代半的水平了。

有些網友可能會疑惑,我國都已經成功研製了第五代戰機殲20,為什麼還要裝備第三代戰機呢?那麼我很不幸的要告訴你,我國不光裝備有第三代戰機,還裝備有第二代戰機呢。至於說這其中的原因,錢是一方面,一架殲20可不便宜,我國的軍費又不像美國那樣財大氣粗,像膀肥腰圓的美國土豪才裝備有幾十架的F22。軍事裝備的換裝都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說換就換。而且像我國裝備的二代機和三代機還有很多的用途,沒有必要直接把它們丟掉。


沐風談兵論道


好吧!回答一下都知道殲11B是蘇27的底子,氣動佈局已經接近於完美改無可改,用一下殼子沒啥大不了,天下文章一大超嗎!只有瓤子改就多拉去了,從模擬改成電傳數字化成度和國內生產的殲10系列沒有區別,區別在於殲10是單發殲11b是雙發航程更遠機動性都差不多連地面的維護工具和保障車輛都一樣,沈飛並非無能,只是分工不同的至於五代機競標失敗沈飛自己搞了個殲31用於出口和對海軍推消在正常不過了。本來嗎重型機價格高造的慢正常至於空軍採購是殲10是替換殲7的屬於國土防衛型就是要量多的。像殲11B是主力雖然少一些乾的都是髒活累活,國內引進的第一批蘇27都已經退役報廢了首批國產的殲11也快飛廢了!證明戰備強度有多大,海軍和空間都指著殲11系列哪,有一點要說明當年咱們和俄羅斯籤協議的時候是這麼籤的不準把授權生產型和自行改進型不準外銷,為的是保護俄羅斯的軍機市場。在一個大國重器怎可視人,別看俄羅斯賣給別的國家有一個算一個改的都不如殲11B系列的


小人物無名氏


既然生產的日期不同,那麼相同的戰鬥機肯定是有技術差距的,只不過不大而已。2008年的中國科技,和2018年的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早期生產的殲11B戰鬥機,是沒有精確對地攻擊能力的。而新生產的殲11B則增加了精確對地攻擊能力,其他的則沒什麼變化。

為何早期的殲11B不具備精確的對地攻擊能力?

首先來說,殲11B服役於2006前後,那個時期我國空軍的主戰裝備還是早期的殲10(數量少),蘇27,蘇30MKK,殲8,殲7。而這些戰鬥機的制空性能也不怎麼樣,早期的殲10還不具備發射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只能發射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霹靂-11。而唯一能夠發射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的也只有蘇30了。所以說,那時可是急缺制空戰鬥機。而殲11B就在此時服役,時間緊,任務重,所以沒有精確的對地攻擊能力,主要性能還是放在制空上的。早期殲11B戰鬥機裝備的是1493脈衝多普勒雷達,在當時,該雷達的性能也是比較好的,探測距離在120千米左右,能夠同時跟蹤10個目標,對其中的4個發動攻擊。



為何殲11B又復產了呢?而不是大量生產殲16或者殲10C?

因為我國進行了軍改,空軍由師改旅。如此一來,就需要大量的戰鬥機進行補充編制。由於我國國土遼闊,只有重型戰鬥機才符合需求。因為其航程遠,載彈量大的優勢是殲10系列戰機不能比的。

既然是重型戰鬥機符合需求,那麼殲16,殲11D,蘇35的性能要比殲11B強得多,為何不選擇這三種呢?



因為蘇35戰鬥機不是國產的,還要等俄羅斯生產,不知到了何年何月,速度過慢也不足以達到快速補充的目的。而殲16戰鬥機的造價高昂,且生產速度也不快,更不能快速補充部隊所缺的。至於殲11D,那就更遠了,目前來說沒有一點消息。所以說,如果要快速量產,還是技術已經成熟的殲11B才能夠擔負起迅速補充數量的重任。沈飛目前就有殲16這個型號在生產,也與殲11B有許多相同之處,生產殲11B才是最快的選擇渠道。

而且,隨著殲20,蘇35,殲16,殲10C等航電系統更為先進,空戰能力更強戰鬥機的大量生產。正因為殲11B的新批次升級不大,對付周邊國家的空軍裝備沒有絕對的壓倒性優勢。所以就無需在挑起制空的大梁了,這也是新批次增強對地攻擊能力的原因。



新殲11B相比老殲11B性能的提升。

新生產的殲11B相對於老殲11B增強了精確對地攻擊的能力,其他的相對老款來說改變不大。這也是殲11B能夠快速大量復產的原因,畢竟作為補充的機型,無需花費更多的精力。也見過殲11B掛載霹靂-15導彈的圖片,或許新批次也能使用霹靂-15和霹靂-10導彈了。要知道最終挑大樑的還是殲20,殲16,殲10C等,而殲11B只需進行對地攻擊和巡邏就行。(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很多“軍迷”小看了老大哥沈飛。

其實,幾年間就有百架的殲16裝備部隊;殲15我們應該知道滿載24架,那麼肯定在路基備勤輪訓還有24架,新的航母進展順利,艦載機也得同步生產,改進型殲15不可能拖後腿,總共應該有不少於70架左右才能滿足需求。

殲11D到底有沒有投入生產?我因為已經裝備部隊。一、央視小撒採訪殲11B部隊的視頻瞬間暴露11D,後來馬上打上馬賽克。二、在西南謀機場同時發現5架11D也會得到答案。三、殲16裝備部隊非常順利,其實16、11D大多是共融,只是部分模塊進行改變,因此生產11D沒有任何技術難題。四、空軍是我國三軍發展的重中之重,新形勢下我軍急需重型殲擊機,保持對周邊國家及地區或海洋控制優勢,需要16、11D、11B升級,需要沈飛系列戰機。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正題,殲11B2018年與早年的11B有沒有變化?我的答案是11B已經停產,只是列裝部隊部分殲11B回廠升級改造。主要改造內容是:信息化兼容、火控系統升級、更換雷達系統換裝隱身新塗料等,細心的軍迷早就得到海軍也在“回爐”改造以前的軍艦。

這是本人沈飛的認識,也是對關心人11B的回答。


沉語八卦


今年已經是2018年了,殲20已經在萬眾矚目之中走進生產線,開始批量生產列裝部隊。那麼現在生產的殲11b和十年前我國生產的殲11戰機又有什麼差別呢?雖然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魔改”,但是在火控,雷達,和火力上有這些大的改動。

首先,其火控系統有了較大的提升,首先一個大的改進是其裝備了我國先進的第二代光電瞄準系統“EOTS”,這種系統能夠在沒有雷達的時候,使用紅外探測等其他手段瞄準敵機,為我方導彈提供製導。這甚至能在我機雷達被幹擾的情況下還能發射導彈,攻擊敵方

第二,在一期央視的報道中,著重提到了殲11b換裝了更新的高性能雷達,雖然從外形中可以看出並不是相控陣雷達,但是據軍迷推斷很有可能是國產的多普勒雷達。提高了殲11的搜索和航電水平。

最後,18年生產的殲11b使用了之後新研發的國產ws10a發動機,並且提高了火力兼容性,可以在其上運作更新更有威力的導彈,例如pl15等。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認的是。十年過去了,我國的軍事技術一直在升級,這種情況下作為我軍現役戰機的殲11不可能一直原地踏步。事實上,在五代機發展的紅紅火火的的同時,作為其高低搭配的殲11也有了全面的進展。雖然這些進展略小,沒有起到魔改或者質變的結果,但是這些進步還是可以確實的提高其戰鬥力,積小成多,聚沙成塔之下也能大幅提高我國空軍的水平。


諸葛小徹


差距當然有啦。但並不深刻。

第一,量產的發動機不同,不管從推力,壽命,都比十年前的要好,十年前的已經停產了。

第二,電子設備略有提升,但不是很多。現在的戰鬥機,航電要佔成本的很大一塊。如果把四代機的航電裝在三代機上,三代也不便宜了。但這批次的航電更完善,飛控更成熟。

第三,整體質量更好,先進工藝的應用可以縮短生產時間,提高生產質量。

但整體來說,還是小打小鬧。更先進的殲11D因為太貴,不知道能不能投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