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吳起成就遠大於白起,為何感覺知名度卻不如白起?

用戶69361648305


聊起戰國名將一定逃不過的兩個人就是吳起和白起,但是據史料記載吳起的成就遠遠大於白起,可是很多人對白起了如指掌,對於吳起就是知之甚少了。

吳起:戰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軍事理論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吳起一生經歷魯,魏,楚三國,通曉兵法,法家,儒家三家思想,與孫武齊名(光論生平軍事戰績,吳起遠超孫武),吳起被後世稱為“吳子”,尉繚子曾評價說:“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吳起也。”吳起一生主導大小戰役共76次,64勝12平,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常勝將軍,一生沒打過敗戰。在魏期間培養了魏武卒這樣勇猛無敵的軍隊,把當時的秦國打的節節敗退,幾乎毫無還手之力。他還著《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合稱《孫吳兵法》。

在內政、軍事上,吳起也有很高成就,在楚國主持吳起變法,讓當時幾乎奄奄一息的楚國滿血復活並因此變得強大,使得楚國在此之後穩穩屹立於戰國七雄之列;唐肅宗時,吳起位列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被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吳起算是一個全才,文能治國變法,武能領軍征戰,敗強秦奪其河西。其成就遠大於白起也不足為奇。

白起:秦國著名的軍事家,大秦帝國的締造者之一,綽號“人屠”“戰爭魔鬼”,名將白乙丙後代,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一生戰績輝煌,歷經大小七十餘戰,征戰30年,殺敵軍超百萬,鮮少敗績。用“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來形容白起,簡直不能更合適了。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都是他的“傑作”,當然,他之所以被大家記住,還屬“長平之戰”,坑殺40幾萬的趙國降卒,締造中國軍事史上最大慘案,以至於班固都忍不住說他是“豺狼之徒”。不過殘暴歸殘暴,白起卓越的軍事才能是被歷朝歷代肯定的。一生和吳起一樣沒打過一場敗仗,而且幾乎都是壓倒性的勝利。所以說他是戰爭魔鬼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是上述我們可以看出來

白起的成就都是在軍事領域,相比於吳起更顯單薄。

那為何吳起的知名度不如白起呢?眾所周知的一點是吳起名聲不大好,起先是因為吳起的母親去世的時候吳起沒有按照儒家的忠孝之禮回家守孝,被逐出師門。後來因吳起功名之心太重,反覆無常,一生都不得其主。他殺妻表忠心,甚至為魯國贏得勝利,但是卻在魯國待不下去。若是他殺了妻子之後,在魯國大富大貴,那麼他的人品和名聲,可能都沒有現在那麼糟糕。這是一個很固執,卻又容於世的人。而後他在魏國立下大功,可是卻為君王所忌。在楚國任職時亦是如此。

相比於吳起來說,白起戰功無數,從無敗績,最出名的便是長平之戰,而且他忠心耿耿,最後因不得志而選擇自刎,又想到自己曾坑殺了四十萬趙軍,便說:“我本來就該死。”於是悽慘赴死,拔劍自刎。展示了一代名將的風采和傲骨。所以這就是吳起成就遠大於白起,知名度卻不如白起的原因了。


鄧海春


吳起必然是強於白起的。說白了,吳起是商鞅和白起的組合體,是可以興一國的人物。戰國初年的兩大霸主魏國和楚國能夠崛起,都離不開吳起。甚至於秦國後來在軍事上的改革,部分也是延續了吳起的魏武卒而創立了秦銳士。

至於白起,這就是專精於打仗的人物,他的成就是建立在秦國商鞅改革後的強軍基礎上的,而非他一手打造的。就說長平之戰,如果不是秦軍戰鬥力強於趙軍,名將廉頗又怎麼會選擇固守。若不是秦軍戰鬥力強於趙軍,長平之戰的結果還不一定呢。反觀吳起,他的軍事成就卻是完全是他一手打造的,從軍隊戰鬥力的形成都是他自己的功勞。

其實我覺得吳起和白起這兩個人沒有可比性,即使只是軍事方面的。反倒是戚繼光在軍事上和吳起還能說道說道:戚繼光從無到有一手創立了強軍戚家軍,並創立了先進的戰術,對倭寇戰損比經常是一比幾百甚至幾千。到了北邊對付蒙古人也是有針對性的打造了戰車部隊,直接改變了對蒙古人的攻守之勢,從被蒙古人打得屁滾尿流變成了揍得蒙古人屁滾尿流。


失敗的空


為何成就比白起更多的吳起名聲不如白起高 原因就在於白起作戰時水淹、火燒、坑殺等爭議性做法

先看下吳起的作戰成績:

1、公元前409年,攻取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元裡;

2、公元前410年,攻打到秦國的鄭縣,攻取洛陰、郃陽,完全攻下秦國河西之地,成為魏國首任西河郡太守;

3、公元前389年,以5萬沒有立過戰功的軍人、500輛戰車、3000騎兵,擊敗秦惠公派遣的50萬秦軍,以1:10擊敗秦軍;

4、公元前381年,率軍援助趙國,在州西擊敗魏軍,直接駐軍在魏國都城大梁城北門,飲馬黃河。

白起的作戰成績:

1、公元前294年,率軍攻取韓國的新城;

2、公元前293年,利用韓、魏、東周三國聯軍中韓軍、魏軍都想讓對方打先鋒的遲疑時機,集中兵力突襲魏軍,嚇跑韓軍,斬首24萬,攻取伊闕和5座城池,取得伊闋之戰的勝利;

3、公元前292年,奪取魏國魏城;

4、公元前291年,奪取韓國宛、葉二城;

5、公元前290年,和司馬錯共同奪取魏國垣邑;

6、公元前289年,奪取魏國蒲阪、皮氏二城;

7、公元前282年,奪取趙國茲氏、祁二城;

8、公元前281年,奪取趙國藺、離石;同年,白起率軍從崤山出發,意圖直接攻打魏國大梁,但被西周的蘇厲以養由基故事說服,因而稱病退兵;

9、公元前280年,奪取趙國代縣、光狼城,斬首趙軍3萬;

10、公元前279年,秦昭王和趙惠文王在澠池相會休戰,白起率軍沿漢水東下,迅速奪取鄧城,然後蓄水湮壞楚國舊都鄢城,從而奪取之;

11、公元前278年,白起奪取楚國國都郢、焚燒楚國陵墓之地夷陵,進攻到竟陵,因為此戰,白起被封武安君;

12、公元前276年,奪取魏國2個城池;

13、公元前273年,因救助被魏、趙聯合攻打的韓國,在華陽之戰擊敗魏、趙聯軍,奪取華陽,魏國的卷、蔡、中陽、長社等地、趙國的觀津,斬首魏軍13萬、趙軍2萬;

14、公元前264年,奪取韓國陘城、汾城;

15、公元前260年,秘密出任長平之戰的主帥,以兩軍決戰態勢,奪取趙軍後防線的韓王山,逼迫趙軍不得不回防奪取,以韓王山為兩軍爭奪點,實現對趙軍的包圍和斷援,從而讓趙軍斷糧,迫使趙軍投降,進而坑殺40萬趙軍。

綜述

吳起作戰次數不多,但質量高,陰平之戰和州西之戰,一個是1:10擊敗秦軍、一個是昔日孱弱的楚軍一舉擊敗無敵的魏軍——要知道齊軍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都是靠伏擊去世,不敢和魏軍正面作戰。吳起是正面剛。

白起作戰次數很多,但著名之戰就是5個: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陘城之戰、長平之戰等。伊闕之戰、華陽之戰白起都是採取襲擊戰術;鄢郢之戰白起是用水淹火燒戰術;陘城之戰之戰不詳;長平之戰是襲擊+包圍戰術。白起是襲擊戰。

因此,吳起以魏武卒的正面剛為聞名,白起以襲擊圍攻的偷襲戰而聞名。

相對吳起的作戰,白起是為達到目的不惜採取一切手段,從不考慮名聲:水淹、火燒、坑殺。正是因為白起的這些手段,引起了時人和後人的爭議,這才有白起名聲比吳起高的印象。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吳起與白起都是戰國時代之名將,從軍事史上的地位來說,兩人差不多,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感覺吳起的知名度不如白起呢?筆者分析如下:

第一,《史記》中關於吳起的戰績有不實之處

吳起是戰國初期的名將,白起是戰國末期的名將。戰國初期的史料是極其匱乏的,而且混亂不堪。關於吳起的戰績,一個見於《史記》的“吳起列傳”,一個見於《吳子》。這裡先來說說《史記》的說法。

根據《史記》所寫,吳起的戰績如下:“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於是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於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

這些戰績固然也是輝煌,但是記錄十分簡略,看不出吳起的指揮藝術。吳起怎麼用兵,如何排兵佈陣,如何謀略都沒有。沒有細節,後人就很難看出他究竟不凡在哪了。

在《史記》的三處記錄中,關於吳起在楚國時的戰績,基本上可以證偽。

首先“北並陳蔡”這件事,與吳起根本是風牛馬不相及。楚滅陳國是公元前478年的事情,比吳起入楚要早了約90年;楚滅蔡國是公元前447年,比吳起入楚要早了約40年。把這兩大功勞歸於吳起,可謂是牛頭不對馬嘴。

此外,“南平百越”之事,說法也很含糊,楚國向南方蠻族區的擴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非僅僅在吳起變法的這幾年。至於“卻三晉、西伐秦”的說法,史料中惟一沾邊的是吳起被害的那一年,楚國聯合趙國進攻魏國。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史料表明在這段時間裡,楚國與三晉、秦有爆發戰爭。

第二,吳起神話般的戰績,出自《吳子》一書

現在關於吳起戰績,流傳最廣是以下的記錄:“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他一生七十六次大戰,六十四場全勝,十二場平局,無一敗績。看到這個,我總想到拳王的戰績。

如果這個戰績屬實,那麼吳起當之無愧是天下第一名將。但是,這個戰績出自哪裡呢?出自《吳子》一書。《吳子》一書的作者,有認為是吳起本人,也有認為是後人的偽作。也就說,可能是吳起寫的, 也可能是粉絲寫的。所謂吳起在戰爭中全勝的說法,是出自《吳子》,或者是他自己說的,或者是他的粉絲說的。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史料印證。

《吳子》一書有一個具體的戰例,這可能也是吳起軍事史上惟一一個比較詳細的戰例記錄。這個戰例是吳起以五萬大軍,擊破秦軍五十萬。這個戰例也是非常值得懷疑,因為根據現存的史料,在戰國初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兵力超過五十萬。實際上,一場戰役投入五十萬人,只有在戰國末期才有。這個戰例,也僅出現在《吳子》一書中,沒有別的證據。

第三,與吳起相比,白起的戰績資料要詳實得多

這裡我不否認吳起是位偉大的將領,但是他打仗厲害到什麼程度,我們無從知道,主要是因為留下的史料太少。而吳起本人或粉絲寫的《吳子》,又帶有吹噓的成分,不能成為信史。

與吳起相比,戰國後期的白起,史料就豐富得多了。白起指揮的幾大經典戰役,都有完整的細節,可以看出他超人的戰場判斷力以及把握戰機的能力。而且白起的史料,是得到眾多史料的相互印證,可信度要高得多。

比如說伊闕之戰,白起發現魏韓兩軍存在矛盾:“韓孤顧魏,不欲先用其眾,魏恃韓之銳,欲推以為鋒”,當時韓國感覺自己力量單薄,便拉上魏國一起作戰,卻想保存實力,要讓魏國軍隊打頭陣。而魏國呢?也心懷鬼胎,他們認為韓國的軍隊是精銳之師,理應作為先鋒部隊,衝鋒陷陣。

洞悉敵軍的矛盾後,白起便制定了一個作戰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是:先打弱敵,後打強敵,白起分析說:“二軍爭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設疑兵以待韓陣,專軍並銳,觸魏之不意。”他把軍隊分成兩部分,以其中一小部分作為疑兵,假裝磨刀霍霍,欲與韓國精銳部隊交鋒;大部隊則悄悄集結到魏軍駐地附近,以雷霆萬鈞之勢擊破魏師。白起的判斷是,韓國軍隊抱著保存實力的想法,肯定不會主動出擊,只要牽制住韓軍,以最快的速度擊敗魏師,然後再調轉馬頭對付韓師,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有了細節,我們就更加了解名將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是如何克敵制勝,是如何尋找敵人的弱點,是如何揚長避短,一擊致命。

白起對戰爭的理解以及對戰場形勢的把握,還可以從秦楚鄢郢之戰、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的細節中看出來,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

第四,為什麼大家更津津樂道於白起呢?

其實從專業的角度說,軍界肯定更重視吳起。因為《吳子》一書是必讀的兵法書,與《孫子兵法》一樣,是中國古代軍事著作中的瑰寶。但是對於廣大吃瓜群眾來說,還是更喜歡讀一些歷史故事。吳起就那麼一丁點史料,你就算翻來覆去地說,也說不出個細節,你只能說他打了很多勝仗,具體怎麼打的,不知道。因此,吳起流傳最廣的故事,是他給士兵吸膿。至於他怎麼打仗的,反而沒有故事可講了。


所以,故事決定知名度。故事多的人,知名度就相應高了。像《三國演義》把故事講得所有中國人都知道,三國曆史上的知名度,就遠遠高過其他朝代的人物。那麼是不是三國時代的人物就一定比其他朝代的人物強呢?當然不是了,只是家喻戶曉罷了。同樣,白起的故事比吳起要多,所指揮戰役要大,讀歷史你就無法繞過他。比如說伊闕之戰、秦楚鄢郢之戰(白起大破楚國後,屈原跳水去了),最有名的當然是長平之戰,千百年來,一直被人津津樂道。

反過來說,你能說出吳起指揮的戰役嗎?陰晉之戰,有多少人聽過呢?因此,對於普通曆史讀者來說,對白起印象更深,是很正常的。


君山話史


白起就算了吧。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嬴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用戶67724358697



吳起的成就、知名度都大於白起。白起是秦國第一名將。吳起是中華第一名將。

軍事才能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戰績。二是對軍事思想和理論的影響。三是對軍事制度的貢獻。

一、中華第一名將吳起。

1、戰績。

吳起的戰績主要在魏國建立: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 此外,吳起在魯國時,還有一次以弱勝強,戰勝齊國。 吳起離開魏國,到楚國以後,伐秦,連下五城。南平百越,北平陳蔡。 吳起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一生無敗績的將領。吳起曾率五萬軍隊大破五十萬秦軍。吳起若晚離開魏國十五年,秦國必亡。

2、軍事制度。

吳起在魏國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職業職業軍隊——魏武卒方陣。 在吳起之前,中國沒有職業軍隊,打仗時,都是臨時組織。缺乏有效嚴格的訓練。才會出現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楚國的軍事制度,也是吳起建立。

3、軍事理論。

吳起著有《吳起兵法》,又稱《吳子》。共四十八篇。現存六篇。其核心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既對國內用儒家,對諸侯用兵家。 此外,吳起的政治才能在中華名將之中絕對排第一。不在贅述。

以孫子、孫臏、白起,通過戰績、軍事理論、軍事制度三大標準來做對比。孫子打過敗仗,戰績不行。他更沒有建立一套軍事制度。只有理論。孫臏在齊國很久,齊國軍隊戰鬥力一直不行。而吳起即使離開魏國,十幾年內,魏軍依然天下無敵。白起戰績很好。但秦國的軍事制度並非白起創立,而是商鞅創立。

二、秦國第一名將白起。

秦昭王十四年,出兵攻韓、魏,全殲韓魏聯軍於伊闕,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

十五年,被封為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佔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

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

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趙,佔取光狼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趙,佔取光狼城。

二十八年,攻楚。佔領鄢、鄧等五座城池

二十一年,白起攻趙,佔取光狼城。

二十九年,攻陷楚國的都城郢,焚燬夷陵,向東進兵至竟陵,楚王逃離都城,避難於陳。

攻取楚國,平定巫、黔中二郡

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以救韓,大破聯軍於華陽,魏將芒卯敗逃,擄獲三員晉將,斬首十三萬

四十三年,白起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

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韓南陽太行道,斷絕韓國的太行道。

四十五年,攻韓的野王,野王降秦。這也使韓國的上黨郡同韓國的聯繫被切斷。

四十七年,長平之戰,白起坑殺降卒四十五萬。

秦國的軍事制度是商鞅建立,並非白起建立。在軍事才能上,孫子+商鞅+白起=吳起。


楊朱學派


00

雲卜南遠景

原成都軍區政治部戰旗報社高級編輯 文化領域創作者

可從白起與吳起成敗得失之比較中得出答案。

白起(?—前257),戰國時秦國大將,眉(今陝西眉縣)人。昭襄王時,受丞相魏冉推薦任漢中守,屢建戰功。前293年,以避實擊虛、各個擊破法攻破韓、魏聯軍,斬首二十四萬,拔城五座,遷升國尉。此後二十年,取韓、攻魏、擊趙,以引水灌城、連續進攻之策,敗數十萬楚軍,攻克楚都郢(今湖北荊州市荊州區西北),以功封武安君。前273年攻魏,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其卒二萬人於河中。前264年,拔韓國五城,斬首五萬。前260年,秦趙戰於長平,秦施離間計,使趙王臨陣以紙上談兵之趙括替換廉頗,密令白起為大將軍統率秦軍。起出奇兵絕趙軍糧道,將其分割包圍,一舉殲滅,射殺趙括,坑殺其降卒四十萬。前259年,起欲乘勝滅趙、韓,趙遣縱橫家蘇代厚幣說秦相范雎,言白起功高,必位居三公,凌駕范雎之上。於是範奏秦王,請許韓、趙割地以和,王許之。起因之與範及昭襄王有隙。後秦派王陵伐邯鄲,損兵折將,久攻未下,昭襄王令范雎請白起出戰,起推病不就,王怒,逐起出咸陽,賜劍令其自裁

吳起(前440—前381),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戰國時軍事家。初為魯將,曾大破齊軍,後遭讒赴魏,佐李悝改革法制,整頓軍備,受文侯重用。率軍攻打秦國,克城池五座。起之為將,與士卒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乘騎,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深得士心。後為西河守,以拒秦、韓。文侯卒,事其子武侯,教之以德治天下,為舊勢力所忌,出奔楚國。楚悼王素聞其賢,以為宛(今河南南陽)守,旋擢任令尹。佐楚悼王變法,明法審令,均爵平祿,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裁減冗員及無能官吏,遣舊貴族至邊地墾種,以撫養戰鬥之士。南增北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使國勢日臻強盛。及悼王死,宗室貴族作亂而攻吳起,起避之王室,為敵箭射殺。《漢書·藝文志》著錄《吳起》四十八篇,早佚。今存兵書《吳子》六篇,系後人假託。

由二者生平業績及成敗得失對比可見,秦王掃六合,基業建自白起。而秦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之威名盛於吳起所事衛、楚,故白起之名聲顯於吳起。此其一也。其二,吳起終生所事衛、楚二國,白起專事秦一國,而秦乃最終勝利者,故白起與強秦一起名垂青史,吳起事蹟多被亡國陰影所籠罩。


雲卜南遠景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著作有《吳子兵法》,傳於世,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

吳起之所以戰功卓著,這和他嚴格治軍的思想是密切相關的,他的治軍思想十分精湛而且獨具卓識。

他認為兵不在多以“治”為勝,要通過嚴格選擇和嚴格訓練,建立一支戰鬥力很強的精銳部隊。

他首創了考選武卒的辦法:凡是能身穿全副甲冑,佩帶十二石拉力的弩,揹負五十支箭矢,荷戈帶劍,攜帶三天口糧,在半天內跑完百里的,就可以入選“武卒”。一旦選入,免除全家徭役和田宅租稅。

吳起曾經引經據典的向魏武侯闡述過這個思想,他說齊桓公招募五萬勇士就稱霸諸侯,晉文公四萬精銳就實現了爭霸中原的夙願,秦穆公選出三萬敢於衝鋒陷陣的猛士,就制服了四周的強國,因此他建議魏國也必須精選士兵和良將。這一建議得到了魏武侯的贊同。


在吳起的苦心經營下,魏國的軍隊被訓練的非常出色,平日舉止一切行為舉動都有規矩,準則和禮節。戰時發動起來勇猛威嚴,使敵人望而生畏,攻擊時銳不可擋,後退時敵不敢追,前進、後撤、左右轉都有嚴明的節制,無不合規指揮的要求。即使大陣被敵人割斷,各部仍然能組成小陣作戰,即使小陣被敵人衝散,士兵仍然能組成行列進行戰鬥,因此魏軍的戰鬥力很強,打起仗來無堅不摧。

在作戰指揮上吳起非常重視知彼知己,因敵制勝,掌握戰機,堅決果斷,他總結了大量實戰經驗。他說:凡是敵人出現隊形混亂、鬆懈麻痺、疲勞飢餓,人馬疾疫,涉水半渡、險道狹路,精神恐懼等情況,都是虛弱和不利的表現,要大膽進攻,急擊無疑。


事實上吳起的才華是絕對能勝過孫子的,因為他不僅是偉大的軍事家,更是一位極富才幹的政治家,他智慧過人,胸懷遠大,既能治兵又能治國,在歷史上留下許多佳話。但他也因為母喪不歸、殺妻求將等劣跡,而在品德上沾染了巨大的汙點。

吳起這種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性格,雖然使他功名揚於天下,但也註定了他人生的悲劇,雖然後世的史學家都認同吳起的能力,卻極為鄙視他的人品,不願意宣揚他的事蹟,這也正是吳起的名聲遠遠不如孫武的原因,司馬遷評價說:“吳起說服魏武侯為政用形式不如用恩德,但是在楚國實行他的改革時,卻因為苛刻殘暴,缺少恩德,把自己的性命也斷送了,非常可悲。”其實司馬遷也沒有弄明白吳起遊說魏武侯說形勢不如德,那是出自公德。而最後導致他萬箭穿身的多半是由於私德。

私德不佳,人不我信,朝秦暮楚,卒亡其身!這才是吳起真正的悲劇所在。


回望五千年


吳起的戰功跟白起相比都不到一個零頭,怎麼可能超過白起。除此之外,吳起在軍事領域的貢獻、對國家的作用以及戰略戰術整體能力上面都跟白起不能比。

吳起是個戰術軍事家,是將。當時魏軍的強大是得益於魏文侯,魏武卒就是魏文侯創建的,打仗的時候魏文侯自己當主帥自己謀略的,吳起只是執行者,吳起打仗沒有敗只能說執行得好;而白起則是戰略軍事家,是帥。白起任帥的時候,秦國剛剛被齊韓魏攻破函谷關,十萬秦軍全軍覆沒。秦昭王給白起一紙任命書,白起則花了三年時間重新招募新兵訓練新部隊。白起打仗都是自己謀劃的,白起打仗沒有敗是謀劃得好。

其次,對手不同。吳起能夠獲勝更多是得益於魏武卒的威力,當時的魏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魏國武卒是當時唯一的職業部隊,而其他國家的軍隊都是民兵,也就是說雙方對手不論從軍隊類型到國家國力上都不能跟吳起的魏軍比;而白起則不同了,在白起時代,每個國家都已經建立了常備軍制度,比如燕趙騎,魏卒韓卒,齊楚技擊這些全部是常備精銳。每一支部隊都有跟秦軍單挑的實力。

除此,對戰爭的貢獻程度不同。在吳起時候,戰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全的概念,什麼兵者詭道在這個時候並沒有存在。這個時候的人更多還是當面鑼對面鼓的硬拼,基本上沒有什麼戰術,反正就是約到一塊空地上去打仗,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群毆打群架;而白起時代,基本上沒有人再傻乎乎的正面約戰決戰,而是作用到很多謀略,白起在戰爭中將各種謀略應用得得心應手,這才是戰爭。


優己


吳起和白起都是戰國時期風雲人物,極其輝煌,死得又都很悽慘,二人對歷史的貢獻及成就方面,吳起更勝一籌,但在歷史上的名氣,白起好評要多一些;在成就方面,吳起能和兵聖孫武並稱,並著有《吳子兵法》,生平大小戰役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其餘平手,未有一敗,吳起不僅有軍事才能,治國能力也十分優秀,吳起是個人興幫的典型,個人能力十分突出。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白起一生戰功無數,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人,這是白起最出名的一戰;然而吳起名聲不大好,吳起在母親去世的時候沒有回家守孝,被逐出師門。吳起功名之心太重,殺妻求將。反覆無常,主子太多,為人不忠等多種因素,導致吳起名聲不太好。所以吳起成就遠大於白起,知名度卻不如白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