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的大寶藏已被他自己毀了,不會留到《連城訣》時代|文史宴


梁元帝的大寶藏已被他自己毀了,不會留到《連城訣》時代|文史宴


《連城訣》裡面各路武林人士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梁元帝埋在江陵的大寶藏。梁元帝埋下金銀寶藏的事,可能只是出於他自己的一句戲言,但他另有一樁大寶藏,卻被他親手焚燬,造成了中國文化史上難以挽回的損失。


梁元帝的大寶藏已被他自己毀了,不會留到《連城訣》時代|文史宴


《連城訣》是金庸於其武俠小說創作中期撰寫的一部武俠小說,因其篇幅不長(金庸的小說一般篇幅越長寫得越好),相關的影視作品也不多,所以受到的關注度要低一些,然而在小眾範圍內卻有不少追捧者。


《連城訣》一書因其情節和人物與後來的《笑傲江湖》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有“小《笑傲江湖》”之稱,金庸後來創作《笑傲江湖》,於《連城訣》一書仍有不少借鑑和襲用。然而細揆之,兩書仍頗有一些不同之處。


梁元帝的大寶藏已被他自己毀了,不會留到《連城訣》時代|文史宴

《連城訣》是袖珍版的《笑傲江湖》


這裡略舉兩點:


其一是《連城訣》的整體氛圍更為陰暗,這一方面取決於人物和情節的設定,另一方面則是環繞人物和情節的故事環境或者說格局更小,節奏也更緊湊,加劇了心理壓迫感。


其二則是《笑傲江湖》一書作為政治寓言,書中反面人物的終極追求是武林中至高無上的 的權利,而《連城訣》一書中反面人物的動機卻是追求金錢。


試舉其中的三人:戚長髮是湘西的農民(雖然是一時的假扮);萬震山是荊州的富商;而為人殘忍,令人毛骨悚然的淩退思卻是荊州的知府。不管富貴貧賤,大部分人的目光都望向了那令人無比垂涎的《連城劍訣》中所指向的寶藏。


那麼《連城劍訣》與寶藏有何關係?寶藏又是何人所埋藏,又該如何發現,如何開啟?這裡不妨引用書中原文一觀。


寶藏的來由:


又有一天晚上,淩小姐對我說,她父親所以不做清貴的翰林,又使了數萬兩銀子,千方百計的謀求來做荊州府知府,乃是有一個重大圖謀。原來他從史書之中,探索到荊州城中某地,一定埋藏有一批數量巨大無比的財寶。淩小姐說,六朝時梁朝的梁武帝經侯景之亂而死,簡文帝接位,又被侯景害死,湘東王蕭繹接位於江陵,是為梁元帝。梁元帝懦弱無能,性喜積聚財寶,在江陵做了三年皇帝,搜刮的金珠珍寶,不計其數。承聖三年,魏兵攻破江陵,殺了元帝。但他聚斂的財寶藏在何處,卻無人得知。魏兵元帥於謹為了查問這批珍寶,拷打殺掠了數千人,始終追查不到。他怕知道珍寶所在的人日後偷偷發掘,將江陵百姓數萬口盡數驅歸長安。殺的殺,坑的坑,幾乎沒什麼活口倖存。幾百年來,這秘密始終沒揭破。時候長了,更加誰也不知道了。淩小姐說,她爹爹花了多年工夫,翻查荊州府志,以及各種各樣的古書舊錄,斷定梁元帝這批財寶,定是埋藏在江陵城外某地。梁元帝性子殘忍,想必是埋了寶物之後,將得知秘密的人盡數殺了,因此魏兵元帥不論如何的拷掠百姓,終究得不到絲毫線索。


——《連城訣》第三章·人淡如菊


尋找寶藏的線索:


只聽萬圭道:“爹,到底這劍譜有什麼好處?你說咱們要發大財,可以富甲天下?難道……難道這不是武功秘訣,卻是金銀財寶?”萬震山道:“當然不是武功秘訣,劍譜中寫的,是一個大寶藏的所在。梅念笙老兒豬油蒙了心,竟要將這劍譜傳給旁人,嘿嘿,這老不死的。圭兒,快,快,將那劍譜去取來。”


萬震山低聲道:“這劍譜咱父子能不能保得住,實在難說。咱們先查知了書中的奧秘,就算再給人奪去,也不打緊了。你拿支筆來,寫下來好好記著。連城劍法的第一招,出自杜甫的‘春歸’。”他伸手指沾了唾涎,去溼杜甫那首“春歸”詩旁的紙頁,輕輕歡呼了一聲:“是個‘四’字!好,‘苔徑臨江竹’,第四個字是‘江’,你記下了。第二招,仍是杜甫的詩,出自‘重經昭陵’。”他又沾溼手指,去溼紙頁:“嗯,是‘五十一’!”他一個字一個字的數下去:“一五、一十、十五、二十……‘陵寢盤空曲,熊羆守翠微’,第五十一個字,那是個‘陵’字。‘江陵’、‘江陵’,妙極,原來果然便在荊州。”


萬震山道:“敵人得了劍譜,推詳不出其中的秘奧,又有什麼屁用?咱們的連城劍法,每一招的名稱都是一句唐詩,別門別派的人,任他武功通天,卻也不知。這世界上,只有我和言達平二人,才知道第一招是什麼詩句,第二招又是什麼詩句。才知道第一個字要到‘春歸’這首詩中去找,第二個字要到‘重經昭陵’這首詩中去尋。”


——《連城訣》第十一章·砌牆


綜上所述,連城訣中所指寶藏是南朝時的梁元帝在國都江陵被攻破時埋藏在江陵城郊的,而尋找寶藏的線索隱藏在一套“唐詩劍法”和一本《唐詩選輯》中。


以唐詩劍法的招式順序去《唐詩選輯》中尋繹劍招名稱所出自的唐詩篇名,再用相關唐詩篇章旁所隱藏的數字找到詩中所對應的文字,最後按順序將找到的文字連綴起來,就是埋藏寶藏的詳細地址。


梁元帝究竟有沒有埋藏寶藏呢?書中是有的,並且被一干武林“群豪”找到了。不過這寶藏裡所有的金銀財寶都喂上了劇毒,所有的貪婪之徒也因此葬送了性命。


梁元帝的大寶藏已被他自己毀了,不會留到《連城訣》時代|文史宴

連城訣的寶藏埋在大佛像裡


那麼,歷史上梁元帝是否埋藏了寶藏呢?很遺憾的告訴大家:沒有任何史書有與這寶藏相關的記載。


不過,梁元帝本來有機會留下一筆更有價值的寶藏,但是可惜,他無紂王只能卻要效紂王之事,親自把這一筆大寶藏給焚燬了。我們先來看相關的史料記載:


帝入東閣竹殿,命舍人高善寶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將自赴火,宮人左右共止之。……或問:“何意焚書?”帝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

——《資治通鑑·梁紀第二十一》


因此,梁元帝的真正寶藏不是天寧寺裡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而是早已化作飛灰的十四萬捲圖書!


十四萬捲圖書有多少?我們要知道,唐宋以前的六朝時代,造紙業處於發軔階段,印刷業都還沒有,文教也不甚發達,十四萬卷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詩聖杜甫才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我們所熟知的《史記》也才一百三十卷而已。


用數字來對比數字,印象可能更為清晰,我們再來看相關史料:


……命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鹹校數術,太醫監李柱國校方技……大凡三萬三千九十卷。王莽之末,又被焚燒……董卓之亂,獻帝西遷……兩京大亂,掃地皆盡。
魏氏代漢,採掇遺亡,藏在秘書中、外三閣……大凡四部合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

東晉之初,漸更鳩聚……其見存者,但有三千一十四卷……宋元嘉八年,秘書監謝靈運造《四部目錄》,大凡六萬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元徽元年,秘書丞王儉又造《目錄》,大凡一萬五千七百四卷……齊永明中,秘書丞王亮、監謝朏,又造《四部書目》,大凡一萬八千一十卷

。齊末兵火,延燒秘閣,經籍遺散。梁初,秘書監任昉躬加部集,又於文德殿內列藏眾書,華林園中總集釋典,大凡二萬三千一百六卷,而釋氏不豫焉。……梁武敦悅詩書,下化其上,四境之內,家有文史。元帝克平侯景,收文德之書及公私經籍,歸於江陵,大凡七萬餘卷。周師入郢,鹹自焚之。陳天嘉中,又更鳩集,考其篇目,遺闕尚多。
其時中原則戰爭相尋,干戈是務,文教之盛,苻、姚而已。宋武入關,收其圖籍,府藏所有,才四千卷。……後周始基關右,外逼強鄰,戎馬生郊,日不暇給。保定之始,書止八千,後稍加增,方盈萬卷。周武平齊,先封書府,所加舊本,才至五千
隋開皇三年,秘書監牛弘表請分遣使人,搜訪異本……凡三萬餘卷……

大唐武德五年,克平偽鄭,盡收其圖書及古蹟焉……今考見存,分為四部,合條為一萬四千四百六十六部,有

八萬九千六百六十六卷。

——《隋書·經籍志》


由此可見,十四萬卷書在六朝時代是多麼大的書目。即使以《隋書·經籍志》中所記載的打了對摺的七萬捲來計算,也僅次於唐初文教初備時所統計的近九萬卷而已。


那為什麼梁元帝對書籍有這麼大的仇恨,竟然採取了主動焚書的這種極端方式?梁朝的敗亡和他的帝王勳業的失敗真的是由讀書太多造成的嗎?


恐怕未必。不過要說梁元帝就要說到侯景之亂,我們來看看這位才子皇帝在侯景之亂前後的作為。


梁元帝的大寶藏已被他自己毀了,不會留到《連城訣》時代|文史宴

梁元帝蕭繹是獨眼龍


侯景之亂起源於公元548年,結束於公元552年,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裡,梁武帝的子孫中乃心王室,親自帶兵討侯景的並不乏見(如卲陵王蕭綸等),雖然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成功,但都不似梁元帝(登基前為湘東王)一般始終坐守江陵,只派部將前往勤王以坐觀成敗,欲取漁翁之利。


由於張纘的挑撥(或許梁元帝並不全信張纘,他正好需要一個藉口),梁元帝與他的侄子輩——鎮守湖南長沙一帶的河東王蕭譽,鎮守襄陽的岳陽王蕭詧(音chá)構成嫌隙,並舉兵相攻,不僅損兵折將,而且浪費了時間,延緩了撲滅侯景之亂的進程,加深了無數江南人民所受的傷害和痛苦。而梁元帝最終也死在了自己的死敵蕭詧手裡。


如果說煮豆燃萁的故事是帝王家的家常便飯,毫不稀奇,那麼與武陵王蕭紀的戰爭和與宇文泰的和戰更能暴露他的政治與軍事智慧的水平。


當侯景之亂時,梁元帝的弟弟武陵王蕭紀正在蜀地鎮守,而且頗有治績。蕭紀接到朝廷勤王的命令時,也準備出兵東下,然而梁元帝擔心蕭紀勤王會增加他的政治資本,並與自己爭奪地位,因此寫信勸阻蕭紀,並忽悠他說“蜀人勇悍,易動難安,弟可鎮之,吾自當滅賊”,“ 地擬孫、劉,各安境界;情深魯、衛,書信恆通”。由於自蜀東下,必過樑元帝鎮守的荊州,蕭紀只好作罷。


不過樑元帝的作為反而刺激了蕭紀,越得不到的越想要,在手下一班文武和兒子的鼓動下,蕭紀索性自己在蜀地稱帝,隨即發兵東下,欲攻滅梁元帝。


梁元帝地狹兵寡,只好想出了一昏招,遣使求救於西魏宇文泰,給了覬覦蜀地已久的宇文黑獺絕好的機會。雖然最終蕭紀在西魏和梁元帝的夾攻下敗亡,然而宇文泰也老實不客氣的將殷富的蜀地收入囊中。


面對強大的西魏,梁元帝並沒有擺正心態,而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又出了一昏招。他居然寫信給宇文泰,要求按照以前的地圖重新劃定疆界。此舉惹惱了宇文泰,宇文泰遂命於謹、楊忠、宇文護等率五萬大軍攻取江陵。梁元帝揮螳斧,當車轍,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末日,不久之後江陵城破,他被蕭詧用裝土的袋子悶壓致死。


梁元帝的大寶藏已被他自己毀了,不會留到《連城訣》時代|文史宴

蕭繹多才多藝

此乃其名作《職貢圖》的宋人摹本


我們回到前面的問題,梁元帝是被讀書太多害死的嗎?顯然不是。


如果他讀了晉初的八王之亂和劉宋、蕭齊宗室相殘等史事,並善於從中吸取經驗,那麼他就不會如此對待他的兄弟子侄,或者吃相不會那麼難看。


如果他讀懂了“假途滅虢”等故事,就不會將他與蕭紀的爭鬥處理得如此難看,以致白白便宜西魏這個大患。


如果他讀懂了《左傳》,就應該學學其中小國的自存之道……


可見梁元帝的死因不是因為他讀書太多,而是因為他性格褊狹,多疑善妒,殘忍酷烈,且根本不善讀書而已。


那梁元帝的書讀到哪裡去了?請看:


帝見執,如梁王蕭詧營,甚見詰辱。他日,乃見魏僕射長孫儉,譎儉雲:“埋金千斤於城內, 欲以相贈。”儉乃將帝入城,帝因述察相辱狀,謂儉曰:“向聊相譎,戲言耳;豈有天子自埋金乎?”儉乃留帝於主衣庫。

——《梁書·元帝紀》


不過是學了些詭詐欺騙的手段而已,而且居然還有些自鳴得意的味道。


這一段文字,可能也是金庸《連城訣》創作中的江陵寶藏的靈感來源。


難道真應了那句話:“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真是“湘東一目誠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