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真实文化水平是怎样的?

黄少刚


溥仪的文化水平究竟怎么样,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毕竟之前的所有文化都是皇宫中的师父们教的,根本没有上过什么真正的社会系统教育。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当时的工作人员在溥仪的户口本上将他的文化程度填写为初中,这样的做法显然非常不合适,溥仪的文化程度还是相当高的,毕竟也是一代皇帝。

还是皇帝时候的溥仪,一共有五位老师,三位汉语老师,陈宝琛、朱益藩、梁鼎芬,一位满文老师伊克坦,一位英文老师庄士敦。仅仅从溥仪的这五位教室阵容上来看就已经相当豪华了,每一位都是资深教授级别的。

除了这些优秀的教师之外,毕竟当年溥仪是君权社会的最高掌权者,他享有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料要比整个中国任何一个人,都要优质很多,甚至还能够接触到许多人无法接触的书籍。


虽然溥仪是一国之君,不能保证他完全把这些典籍都看过了一遍,但是凭着溥仪的那种勤奋劲,其中的很多典籍还是有接触的。

再说一下当年溥仪身边收藏的那些文物字画以及书籍之类的东西吧,不光是普通人无法相比,就算是现在很多的专家教授们也比不了。

我们完全可以称溥仪为一个教授级别的研究专家,而且就是因为溥仪一生中接触到的别人无法接触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在建国之后,溥仪得到特赦,还受邀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员。

要说在溥仪的五位老师中,传授给溥仪东西最多的就是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这位来自英格兰的老师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他和溥仪亦师亦友,从溥仪十三岁的时候就来到了溥仪的身边。

他对溥仪的传授可不仅仅是英文方面,数学、世界史、地理都让溥仪长了不小的见识,从溥仪能够说出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这一点,不知道要让多少中国人感到汗颜。


在溥仪的后半生,还自己写下了一本书名为《我的前半生》,这本书在当年可是火遍了全国,而且那部《末代皇帝》电影就是根据他的这本书拍摄的。现在大多数本科生、研究生们都以写论文为主,但是出一本书的难度要比写论文困难的。

而且,从这本书中也展现了溥仪不小的文学水准以及扎实的文化功底,所以说,溥仪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甚至超过了现在的研究生们的文化水平。

毕竟当年溥仪肩负着一个王朝的兴衰,虽然和时代已经不符合了,但那是自己的老祖宗几代人留下来的,他不能拒绝,也不能褪去自己身上的使命。

溥仪是一个相当勤奋的皇帝,只不过是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如果溥仪没有生在皇位之上,那么溥仪当年毕竟是我国一位相当优秀的人才,别说现在的研究生们比不了溥仪,很有可能溥仪会成为我国知名大学的教授,说他是初中文化,和他本人一点边都不沾。


夏目历史君


皇帝是从小培养的,教育自然是最重要的,那么溥仪的文化水平有多高呢?溥仪从监狱中出来,去民政局办户口的时候,办事员问他学历有多高,溥仪为难的说,自己小时候一直有老师教,不知道学历是多少。所以办事员就在学历一栏写上了私塾,后来改成了初中。但溥仪的真实水平是肯定不止是初中的,溥仪小时候有三门必修课,汉语、满语、英语,教溥仪这三门课的老师加起来最少有八位,而且都是当时的博学鸿儒,教溥仪英语的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庄士敦,庄士敦这个人是个中国通,在晚清的历史上非常有名。

虽然有这么多老师,但溥仪不是个好学生,贪玩,不喜欢上课,但即使是这样,毕竟有这么多好老师,溥仪多少肚子里还是有些东西的,具体学历有多高也无法考究。


厨房精品生活馆


溥仪从战犯管理所出来后,回到北京在派出所入户口在文化程度一栏填了初中,哈哈!才有了后面种种趣闻逸事,我只能说说我的认识和了解,不足见笑了。皇帝从小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除了满文,汉文师傅有大名鼎鼎的光绪帝老师朱益藩,溥仪最信赖的陈宝琛也是后来大清智囊可惜生不逢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清已经烂到骨头了,还有大家最熟悉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英文是大家在熟悉不过的英国人庄士敦,此人牛津毕业标准学霸中国通,溥仪在英文上可以阅读英文报纸和流利会话,比起蹩脚张学良强百倍,当然满文不必说了,能圣谕广训,有着这么多得天独厚教育资源和那么多大师潜移默化的熏陶怎么可能是初中学历,只能说通过天上地下他已经明白什么都不重要了,谦虚罢了,想想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和我的后半生的文笔就明白了,和启功不是一样一样的吗?


苍茫大地一棵草


清朝是对皇子教育最严格的朝代,皇子们每天都要四、五点起床学习,而且傅仪是三岁登基的,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除了汉文,满文外还要学英文。他老师众多,其中英文老师就是牛津大学的庄士敦,庄士敦除了教他英文还会额外教他地理,数学等学科,所以可说傅仪当时学等涉及面还是非常广的,也接受到很多西方的思想和知识。对于傅仪的文化水平据说当年傅仪在民政局办理户口时,在学历那栏他自己填的是初中,但我个人觉得傅仪文化水平肯定远不止初中,虽然傅仪也没留下什么作品,但我一直认为在清朝严格的教育下,傅仪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以上谨是个人意见,望大家包涵。


雨学亮156


溥仪的文化水平可不是户口本填的初中学历,放在现在怎么着也是博士生导师的水平了。


我们纵观清朝的皇帝们,每个人文化水平都很高。对于末代皇帝溥仪来讲,最起码系统的学习了传统的国学,旧学功底是很深的,他学过十三经、古诗、古文以及《大学衍义》、《朱子家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御批通鉴辑览》等,这些书目放在现在都很难懂。

溥仪的老师们陆润庠、徐坊、陈宝琛、朱益藩放在现在哪个都算国学的一把好手。而且溥仪不光学国学,他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洋人老师庄士敦,教授他英语、数学、地理等西方学科。


我们在溥仪审判时期,法官也是有和他英文沟通的。所以溥仪是受过中国和西方的教育的,对于文物鉴赏方面溥仪也算行家。我们都知道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对于文物方面不说专业角度,他见到的宝贝是老百姓和专家都是很难见到的。所以说鉴赏经验是非常丰富的,眼界就很宽。

这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文化水平我的一些见解,望采纳,谢谢!


有趣的历史段子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也有了自己的户口薄。

在这个户口本上上,登记了末代皇帝的信息:

姓名:爱新觉罗 溥仪出生日期:1906年1月14日户别:植物园民族:满现有文化程度:初中

末代皇帝,真的只有初中水平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溥仪的受教育水平在当时可谓是相当少见的。



溥仪留下的真迹

清代极其重视皇子的教育,所以也有个说法,清朝无昏君,与清代皇子的教育息息相关。溥仪更是从小就被扶上皇位,所以更是注重对他的治国理政各方面的教育。

除了满人传统的满文,还大量学习汉文,《十三经》、《开国方略》、《圣谕广训》这些,都是小皇帝要学习的。要知道,这可是请的一流的儒学大家去教授的。

溥仪的字

除了这些外,溥仪还修习英文,英语老师是一个从牛津大学毕业的英国人——约翰斯顿。

溥仪的英文手迹

这个英国老师厉害了,不仅教溥仪英语,还教他历史,地理,西方的几何数学等。

身为大清皇帝的溥仪,还有专门的人陪着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就一心听各种大师讲授。在大清末期,这种教育水平,是全国一流的了。

就算放到建国之后,溥仪的教育水平也是很厉害的,溥仪还自己写了一本书《我的前半生》

由此可知,溥仪的受教育水平,最少相当于现在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水准了。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在平常老百姓的心目中,亡国之君可能是这样子的:

学识粗鄙,文化水平浅陋。甚至还可能是:荒淫无道,昏聩无德。

溥仪也是这样子的吗?非也,非也。 他曾经写过自传《我的前半生》,在大部分的传记文体里面,大部分人都在歌功颂德,溥仪却反其道行之,无情地揭露自己的人性之恶,写满了自己的人生污点。

他成为中国历史上400多个封建帝王当中唯一一个给自己留下传记的皇帝。

写自传:


你相信一个初中毕业生能写得出优秀的传记吗?不能吧。

高中水平呢?理清派系征伐可能有点困难吧。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如果熟知中外历史和地理。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老外正面交锋呢?那怎么说也得是一个博士了。

当然,文学水平的高低和溥仪个人的远见并不成正比。 在清末时期,能请得起老外来做家教的人并不多。

溥仪很幸运请到了庄士敦,这个老外反对英国干涉中国内政,因此他简直是很多中国人的“同道中人”。

两位老师:

老庄精通汉语,和溥仪也用英文教习。在东京审判的时候,作为证人的溥仪一开口就是流利的英语,一时间,让老外非常震惊,简直惊艳全场。

现在的一般本科生都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详细的算了大清朝宫廷里每日的开支,写得非常详尽,他的这种数学知识也是庄士敦教的。

除此之外,老庄还教他西方的历史、地理等学科,每天教课时间为二到三小时。

在庄老师的影响之下,溥仪学会了骑自行车并剪去了自己的辫子,但他的远见却远不及恩师,他此时只局限于自己狭隘的皇位独尊里面。

除了老外,其中他的老师陈宝琛21岁就中了进士。陈宝琛之后入翰林,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被誉称为“枢廷四谏官”。

这位陈老师不仅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同时也忠君爱国,极力主张维护国家主权。

主张收回被俄国侵占的新疆伊犁九城。同时向光绪帝提出满汉兼用等建议,陈老头的远见非同凡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扶植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溥仪这个时候只想要皇位,根本就不在乎日本人杀了多少中国人。

傀儡:

陈老师见溥仪如此目光短浅,他劝说:

“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

他苦口婆心的劝说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而后来历史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但当时溥仪一意孤行,并说陈老师"迂腐不堪”。

溥仪的这位恩师,不顾风烛残年,冒死赴东北劝谏,差点被日本关东军囚禁。陈老师的远见可见一斑,怎奈溥仪"不听老人言,吃亏马上在眼前"。

让大家更刮目相看的是,我国的国学大师、才高八斗、学贯中西的王国维就曾教授溥仪国学。

曾经的书法大家、北大校长朱益藩,也曾教授过他; 如果仅从文化水平角度来考虑,溥仪至少也算得上一个博士了。


刚日读史


末代皇帝溥仪,可以说是历代封建帝王中学历最高的一个。他不仅对中国传统的国学熟烂于心,一些当时西方的知识他也有所结触,像世界史,数学,地理等。
溥仪三岁登基,成为已经摇摇欲坠的大清皇帝,再怎么说也是个帝王,当时的大清宫廷按照帝王级的标准对溥仪进行培养,找名师教他学习四书五经、古诗、古文,字画以及《大学衍义》、《朱子家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御批通鉴辑览》等很难懂的书目,长大后又接触了西方文化,当时有个叫庄士敦的英国人教授溥仪英语,世界史,数学,地理等课程。据说溥仪的英语很好,日本战败后溥仪在接受审判时能用英语跟法官对答如流!


有趣的是,在抚顺管理所被特赦后的溥仪,回到社会后作人口信息登记时,工作人员在询问溥仪学历时,溥仪不知所措了,因为他根本没有上过学校。自已学问在当时属于什么水平他自已也不知道,后来索性在学历栏里填上了初中文化。

其实溥仪的文化水平远不止初中这个层面,他的国学知识,书画方面的造诣都是非凡的。回归社会后的溥仪,曾著书立传根据自已的经历写了本书叫《我的前半生》,那写作水平也不是当今普通大学生能比的。


唐古看今


中国古代读书识字的人比较少,很多父母对自己子女的要求,就是能够写出自己名字,甚至很多人都写不出自己姓名。提笔能写字是一件比较光宗耀祖的事,能够考取功名那更是祖坟冒青烟了。

科举考试是古代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古代人也有学校,但是没有义务制。相比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研究生等学历,古代也是有学历认证的,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贡士等算是古代官方学历的认证了。


寒门若想出贵子,那就只能寒窗苦读了,穷人家的孩子考取功名后进入仕途,最高境界可以进入朝廷辅佐帝王治理天下。很多普通人都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出生于帝王之家的皇子皇孙们从小也自然受最好的教育,集天下名师教导帝国未来继承人。纵观中国历朝历代,清朝的皇子是最勤学的,每个皇帝都博学多才,满腹经纶,所以清朝一脉也是唯一没有昏君的朝代。

溥仪学历只是初中文化吗?

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一生坎坷,3岁继位,一生中两次称帝,还有一次被日本利用扶持,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解放后,溥仪被改造成一名合格的公民,融入了社会大家庭,办理户口登记的时候,因为溥仪6岁接受教育,读书差不多十来年,时间和初中差不多,所以学历一栏填写初中。


如果溥仪学历只有初中的话,我敢说那当今世界初中学历者寥寥无几,更别说当时的中国了。

我们来看看溥仪的老师都是些什么人

溥仪6岁才开始接受教育,虽然当时大清已经亡了,但是紫禁城的小朝廷照样存在,溥仪皇帝尊号依然存在,除了没有军政大权,其他影响力丝毫不受影响。

陈宝琛(1848-1935),同治七年进士。

袁励准(1876—1935),光绪进士。京师大学堂监督(北京大学校长),悬挂在中南海,被誉为“中华第一门”的“新华门”匾额就是他的杰作。

陆润庠(1841~1915),同治十三年状元。

庄士敦(1874-1938),英国人,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是中国几千年来唯一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

看到没?溥仪的帝师都是状元、进士身份。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之后可以被授予官职的人称为进士,科举考试有乡试、会试、殿试,进士是古代科举选拔人才中最优秀的人才。溥仪这些老师都是国学大佬,学界泰斗,唯一的外籍教师也是世界上最顶级学府出来的,可以说溥仪的老师也是当时学术界出类拔萃的人,文化造诣最深的了。


溥仪精通国学,外语也是一流,能把四书五经用英语说得跟你的家乡话一样流利。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不懂四书五经奥义,更别说翻译成英语了,溥仪著作《我的前半生》引经据典也被翻拍成经典影视,可见其文采斐然。另外溥仪对古董文物也颇有研究,其专业水平比许多文物界专家还要厉害。放在今天溥仪也是满腹经纶,才高八斗的文学大师,在国学、文物等领域,溥仪在大学里做个博士生导师也是绰绰有余。


杯酒话历史


在溥仪进行改造的时候,他的学历一栏填的是“初中”,当然溥仪的文化水平远远不止于此。排除掉其他方面不谈,溥仪的英语水平绝对是专业八级的层次,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英语老师庄士敦。成为溥仪英文教师后,庄士敦在第一年教了溥仪最基础的英文。第二年就开始让溥仪读《伊索寓言》、《金河王》、《爱丽丝漫游记》以及许多英文的短篇故事和西洋历史。

庄士敦还会把中国的名著翻译成英文,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这种兴趣教学的方式让溥仪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他的英文水平进步神速。最后溥仪能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这放在现在绝对是大师级的水平。因为就算是教授也没能力去翻译《四书五经》这种大作。幼年的英文学习,给溥仪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时隔20多年后,溥仪作为证人参加了东京审判,面对法官的英文质询,对答如流,不需要戴同声传译的耳机。

但是这对溥仪来说又有何用?只是个名头而已,如果他能担任英语教师也许还能做出点贡献,但溥仪曾经的皇帝身份绝对不可能让他成为一个老师。清朝皇子的培养方式无论他是否是昏君,他的文化水平不会低,在过去,清皇子早4点过就要去读书,中午有2小时休息,一直到晚上8点左右,中间皇帝还要过来抽查等等,1年只有1天休息。而且,为了让他们忆苦思甜,吃饭只吃五分饱,穿衣只穿七分暖,这都是规矩。

如果非得给溥仪安个现代的标签的话,这些是没跑了:享受国家津贴的文物鉴定专家、大学教授级别的国学大师、英语专业级别翻译、知名书法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