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疾病:化肝臟為血水—埃博拉出血熱

埃博拉,可以說是“那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疾病”這個系列裡面的明星級選手了。畢竟大家所熟知的美劇《血疫》就是以埃博拉病毒為藍本的。除了《血疫》以外,還有很多的藝術作品也把埃博拉病毒作為題材,如著名小說《熱區》也是以埃博拉病毒為原型,當時這還是一本暢銷書,也讓人們開始認識到這一種神秘的疾病。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十大傳染病中年齡最小的,也是最神秘的成員—埃博拉的故事吧。

那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疾病:化肝臟為血水—埃博拉出血熱

血疫劇照

埃博拉(EVD)是最致命的病毒性疾病之一,它於1976年被發現。當時中非各地連續兩次爆發致命性出血熱,第一次爆發是在埃博拉河附近的村莊,位於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前身為扎伊爾)發生的,埃博拉就此得名。第二次爆發,發生在距離第一次約500英里的現在的南蘇丹。

那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疾病:化肝臟為血水—埃博拉出血熱

埃博拉病毒

最初,公共衛生官員認為這些疾病的爆發,是與在兩個地點之間旅行的感染者相關的單一事件。但是,科學家後來發現這兩次爆發,是由兩種基因上不同的病毒引起的:扎伊爾埃博拉病毒和蘇丹埃博拉病毒。在這一發現之後,科學家得出結論,該病毒來自兩個不同的來源,並獨立傳播到每個受影響地區的人們。病毒和流行病學數據也表明,埃博拉病毒在這些爆發之前就已經存在。人口快速增長,入侵森林地區以及與野生動植物的直接相互作用(例如食用森林獵物)等因素,可能導致了埃博拉病毒的迅速傳播。

在發現這種病毒後,科學家們研究了成千上萬的動物、昆蟲和植物,以尋找其來源(病毒學家稱之為病毒庫,研究病毒的人)。大猩猩、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動物,可能在人類首次出現EVD疫情時受到牽連。然而,它們和人類一樣,都是“死衚衕”宿主,這意味著該生物體在感染後會很快死亡,無法存活並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動物。與其他同類病毒一樣,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動物可能不會經歷急性疾病,儘管病毒存在於其器官、組織和血液中。因此,病毒可能通過從宿主傳播到宿主,或通過中間宿主或載體在環境中維持。

Emmmmmm,感染了病毒,又能活很久,感覺很熟悉。。。。。誒,不就是蝙蝠嗎?!

那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疾病:化肝臟為血水—埃博拉出血熱

護眼

果然,英國蘭開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生物信息學研究員德里克•蓋瑟認為,有一個很強的間接案例表明蝙蝠很可能會感染。非洲果蝠可能參與埃博拉病毒的傳播,甚至可能是源動物(宿主)。所以千萬別吃蝙蝠啊!只是科學家們實際上還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據來支持這一假設。

儘管世衛組織同意蝙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攜帶者,但該世衛組織認為埃博拉病毒是通過許多不同感染動物的分泌物、血液、器官或其他體液傳入人類的。除了蝙蝠,這些有可能的動物還包括猴子、黑猩猩、大猩猩、森林羚羊和豪豬,所以啥野味也別吃啊!誰知道哪個進口的野味就有毒的呢。

剛剛說了,1976年爆發的扎伊爾共和國(現為剛果民主共和國),在1976年之前,人們並不知道有埃博拉這種病毒,因為埃博拉的早期症狀和瘧疾比較相似,所以說第一例病例就是以治療瘧疾的方法去醫治的。

1976年,一名住在剛果金附近學校的校長跑到扎伊爾北部來耍子,回來不久後就發現自己開始發燒。這個校長去了醫院,但醫生沒能從他身上看出什麼特殊的症狀,所以就給他開了一點治療瘧疾用的藥品奎寧,讓他回去服用。

那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疾病:化肝臟為血水—埃博拉出血熱

奎寧

但是過了幾天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緊接著校長就住院了,沒過多久校長病逝了!由於這家醫院沒有基本的防護措施,醫院裡的醫療人員開始陸續患病,校長的一些親朋好友也出現了類似的症狀。這個病毒感染的範圍也越來越大,最終導致大爆發。

看過血疫的應該對其中一個場景印象深刻,就是村子裡面的巫師在得了埃博拉以後,請求來到村莊裡的醫生把她的房子燒掉。因為當地人有一種習俗,就是在死者的葬禮上撫摸或親吻遺體,感染埃博拉病毒死去的人就像一個巨大的感染源,流的每一滴血都蘊藏著無比的能量,及其大的傳染性。所以只有把房子燒掉,毀屍滅跡,才不會造成埃博拉病毒在村子裡面的傳播,而這種習俗在非洲是真實存在的。

那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疾病:化肝臟為血水—埃博拉出血熱

醫生答應了巫師的請求

從這段劇情裡面,我們除了可以看到這位巫師偉大的為他精神,還可以看見埃博拉在非洲肆虐多年陰魂不散的主要原因還未找到。其實就算沒有解藥,因為埃博拉極大的致死率,患病的人全部死去,也不至於一直感染到別人,畢竟黑死病就是這樣消失的。但很多非洲人看見病人進入醫院後就再也沒出來,就認為治療完全沒有用,進醫院就是找死。醫療水平的落後肯定是主要因素,醫療水平的落後造成了280人通過彼此密切接觸,以及在診所和醫院中使用受汙染的注射器和針頭而被感染。而在這280人中,只有20%的患者倖存,這樣子恐怖的數據加上未開化讓很多人拒絕接受隔離,這無疑對疫情的控制極其的不友好。而這種未開化造成的對醫學的極其不信任,也讓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大流行變得極其嚴重。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於2014年9月30日確認了美國首例埃博拉非洲病毒病例。患者托馬斯·埃裡克·鄧肯(Thomas Eric Duncan)在前往美國之前曾在利比里亞待過一段時間,但10天后在美國達拉斯去世,德州 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2014年10月12日,達拉斯的一名護理鄧肯的護士檢測出埃博拉症狀呈陽性。緊接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宣佈,另一位醫護人員於10月15日對埃博拉病毒呈陽性反應。但這只是這次大流感的副戰場,受害最深的依然是西非地區。

一切的起源是一個幾內亞的小男孩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而去世(據說是被果蝠叮咬染病),周邊地區的人都來參加他的葬禮。依照當地的習俗,人們開始觸摸或親吻他的屍體,而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噩夢已經開始,自己已經在不經意間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由於幾內亞的地理位置特殊,病毒立馬傳遍了周邊的三個國家。當地的政府可以說是反應特別的快,立馬就開始進行對疫情的處理。但剛才也說了,各種因素導致民眾對現在醫學極其的不信任,從世界各地趕往當地的醫生經常會遭到患者的暴力對待,這對於病毒來說簡直就是遊戲中的白痴模式。疫情迅速蔓延,同樣的也持續了更長的時間。當2016年疫情結束之時,距離第一個小男孩死的2012年已經過去了四年。在此期間全球累計出現埃博拉確診、疑似病例高達17290例,其中有足足有6128人死亡。

那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疾病:化肝臟為血水—埃博拉出血熱

而關於這次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可以參考https://academic.oup.com/jid/article/218/suppl_5/S698/5129071的這篇研究報告,解釋的非常全面,但知識點太多了,讓我理也是一團糟。綜合起來估計,這次疫情在全球造成的直接經濟和社會負擔至少為531.9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已經並將由直接受影響的非洲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承擔。然而,國際成本也很高,僅美國就在疫情的直接資金、人力資源的部署、患者的準備和治療上花費了33.2億美元。

那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疾病:化肝臟為血水—埃博拉出血熱

豬頭作者的良心漢化

從這兩次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埃博拉的致死率高的驚人,但傳染性卻並不怎麼強。因為埃博拉是通過病患者的體液進行傳播的,並不會通過空氣傳播,這就使得它並沒有那麼大面積的爆發過,爆發地點也一般都侷限於非洲及與非洲相鄰的歐洲地區。埃博拉因為傳染性的限制,死亡的人數只有幾萬人,對比現在全世界一年死於流感病毒的人都已經超過50萬人了。但由於其超高的致死率和死者的痛苦的慘狀,它依舊是現在最令人膽寒的疾病。另外還有另一個因素,就是現代的交通發達可以彌補病毒傳染性的低下,從非洲到美國不再需要慢悠悠地飄過大海,只需要一架飛機,病毒就可以在幾小時內從地球的這一邊到達另一邊。所以說2014年埃博拉大流行的時候全球都為之恐慌,害怕埃博拉病毒已經傳遍全球了,如此高的致死率的病毒遍佈全球的話,不亞於再來一次中世紀版本的黑死病。

在血疫這部美劇裡面,導演也把人們對這種病毒的恐慌渲染到了極致,讓屏幕前的觀眾也忍不住去屏住呼吸,它雖然不是恐怖片,卻勝似恐怖片。反正非常推薦大家去觀看這部美劇,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到吃野味有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

那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疾病:化肝臟為血水—埃博拉出血熱

誰知道這些藍色的航線會不會在下一秒變紅

以下是個人感想,如果只想看埃博拉科普的話可以略過了。我在看埃博拉病毒歷史的時候,會感到十分的痛心,人類一次又一次地犯著同樣的錯誤—吃野味!不論是麻風病還是艾滋病,都是讓人類付出巨大代價的疾病,但人類卻一直不長記性,牛肉豬肉鴨肉雞肉難道不好吃嗎?它們的營養難道不夠嗎?從古到今,人類已經行走在這片土地上三百萬年了,並且於公元前1.5萬年已經開始馴化動物,將其作為自己的糧食。喜歡吃野味的人自己內心想一想,那是人類上萬年都無法馴服或者作為常備食物的野味,要麼就是不好吃,要麼就是不好馴化,甚至於我們的祖先因為吃了某種野味而去世。拜託那些熱愛野味的“人”,說是蝙蝠可以滋陰壯陽,那請問到底是滋陰還是壯陽啊?對未知的新事物產生好奇心,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請不要因為你的一個好奇心導致一個千萬人口的城市瞬間停擺,讓一個安居樂意的國家產生恐慌,讓千萬家庭生離死別。

而這篇文章是作者這個豬頭熬夜兩天寫完的,創作過程中遇到過很多困難,如國內資料過少,外網英文資料時常需要翻譯,所以導致整篇文章的進度較慢,說週五晚上就寫完的,又拖到第二天,十分抱歉,因為是熬夜寫的,所以在文中有可能會出現個別錯別字,讀者發現了多多指出。

那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疾病:化肝臟為血水—埃博拉出血熱

我就是一頭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