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在家闲来无事,打开了电影《被光抓走的人》(以下称《被光》),这部由董润年编剧并执导的都市爱情电影,在黄渤、王珞丹、谭卓、白客等人的共同演绎下,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在爱情规则被打破的社会环境中,处于其中的都市男女对爱情、自我重新思索和追寻的故事。

《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被光》中有四个故事,分别是武文学(黄渤饰)和张燕(谭卓)的中年婚姻危机、李楠(王珞丹饰)对破碎婚姻的执念、赵峰(黄觉饰)夫妇的无爱婚姻、白客秘而不宣的同性之爱。

这四个故事围绕着“爱”展开,而对比其他三个故事有爱无爱的一目了然,武文学和张燕的爱情却是最令人玩味的,也是导演着墨最多的。

一道光的拷问

《被光》开头以科幻的方式打乱了一个小城的平静,也打乱了市民对于爱情判断的标准——小城突然被一道奇特的光照射,有部分人消失在了光里。光照过后,有人提出消失在光照中的人都是相爱的人。

《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这个假设还有一定的依据,电影中提出的“爱情是一种量子纠缠态,不管距离多远,其实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理论,通俗解释就是相爱的身上有月老的红线,光照发生时,一对对就消失了。这算是科学依据。

另外一个则是事实依据,光照发生时,武文学班级中早恋的学生消失了、学校的老师消失了、正在争执的父母消失了……

而那些留下来的人呢?在这次或许可以称之为“天灾”的事件中,小城中的人短暂地沉浸在劫后余生的侥幸中后,长时间地陷入了对自己所拥有的是否真是真爱的质疑之中。

《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武文学和妻子张楠十七年平静如水的婚姻生活因光照事件被打破。饭后,母亲和武文学出去散步,质问武文学他们夫妻是谁不爱谁了,武文学尽管嘴上表示相信自己和张楠的爱情,但心里到底是种下了怀疑的种子。这疑心直接造成了后来武文学看到张楠手机上一条简短的微信消息,便怀疑张楠有婚外情。

光照的出现似乎突然给了这座城市某种标准,除了被人民作为夫妻、恋人之间是否是真爱的标准外,甚至还成为了道德上的衡量标准。

黄渤在得知本来该属于自己的教师职称评定,被校长优先给了在光照中妻子消失的老师后,有了如下对话:

《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武老师,对你的教学能力,我们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没有没有。”

“但是这一次呢,情况特殊,所以学校决定啊,先照顾一下朱老师,给他报了高级职称评定,毕竟他老婆这次消失了。”

“这什么道理啊?”

“他现在自己一个人留下来,对他打击特别大。”

“那我们还两个人留下来了,那这对谁打击更大。”

“这不光是照顾的问题,这还有一个品德的问题。他老婆消失了,这说明他老婆对不住他,不是他对不住他老婆,他的品质是没有问题的。”

“这怎么还毫无根据地就给人家扣帽子了这个,两个人都留下来了,就是有问题啊,这不逼人家夫妻互相猜疑吗?你再者说了,就算你两个人情感上有问题,那也是两个人的个人问题对不对啊,你也不能不能再上升到一个道德高度啊?”

“你先不要这么激动,现在大家就是这么想的。”

“现在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校长的话给人以荒诞滑稽感,谁能想到困扰多少痴男怨女的“你到底爱不爱我”的千古难题竟然因为一道光解决了,甚至社会上还有了对夫妻、恋人简单粗暴的道德判断标准。


《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光照带来的到底是秩序和标准还是猜疑和荒诞?

在武文学对妻子质疑的同时,一直暗恋武文学的小韩老师向武文学发动了攻击。两人本来往常就多有暧昧,在一次武文学因为顶不住压力对小韩老师倾诉心事时,小韩老师主动吻上了武文学,挑破了两人之间的窗户纸。

《爱情保卫战》主持人涂磊曾在节目中这样说过:男人在最失意的时候是最容易出轨的,因为在这个时候他非常的迷惘,他非常需要一个坚定地能支持他帮助他的女人出现,这个女人他爱不爱不重要,关键是这个女人能认可他的价值。

《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这无疑完美贴合此时武文学的处境——婚姻失意、对爱情迷茫、温柔支持他的小韩老师。

结果当然是武文学产生了出轨的心思,他把小韩老师约到了宾馆。然而在等待小韩老师的过程中,武文学焦躁不安,甚至想临阵脱逃——但非常不幸运的是,他逃走时正好碰到了小韩老师。

为了面子着想,他硬着头皮和小韩老师回到了宾馆。在小韩老师去浴室准备洗澡时,武文学最终又将小韩老师喊了出来,对她进行了一番感情真挚的自我剖白:

《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其实我之前一直在想,我下午跟你说的那些,我好像是想清楚了,其实潜意识里面我是想说,我和我老婆这次没被光照走的责任别在我。我把你约出来,我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可能是因为想报复我老婆,或者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但是我一直都在考虑我自己,我是个伪君子。”

“我之前跟张燕吵架,我恨过她,甚至吵着吵着脑子就溜号了,会想到她一些遭遇到不好的画面。当然不是真的想让她出事,就是脑子,不由自主地。”

“其实这些年我知道你喜欢我,我也是,我经常面对你的时候,甚至会想到一些不光彩的事。往往意识到了以后才会把这些想法收回来,我年轻的时候有更多地龌龊想法,那时候还会偷偷自卑,会担心别人察觉到自己的想法,会瞧不起自己。后来我慢慢开始原谅自己,用自我本我超我来解释这一切。我想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好的想法,老天爷才判了我不及格吧。”

有人说武文学在这里的剖白突兀,煽情又做作,但我并不赞同。在我看来这段剖白是很有必要的,这段台词贴平直浅白,与其说是武文学内心的自省,不如说是我们每个人在屏幕前的自省。

《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亲密关系》一书中曾说“内省常被看做亲密关系中最丑陋的阶段,因为你发现你的伴侣不再像从前一样迷人了”。

武文学在小韩老师面前剖开了自己的真实内心给爱慕者观看——那是一颗有时虚伪、自卑、偶尔冒出一点卑鄙念头的内心,同时也是给观众观看——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武文学。

这一刻,武文学被打败了,或者说他战胜了。

《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这道光不会给我们任何答案,他只会考验我们

钱钟书先生曾在作品《围城》中一语道尽婚姻中的酸甜苦辣,“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被世人奉为经典。

光照发生后,迫于外界压力,武文学不可免俗地质疑起自己和张燕之间的感情,甚至在外界的压力下,不得不用一些荒唐的办法证明自己和张燕确实是相爱的。

花钱做假车票、在同学会上说出让妻子难堪的话。周围的人看着跳梁小丑一样看着这对夫妻,这终于令张燕恼羞成怒。

《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随着夫妻之间的冷战,武文学起了出轨的念头,不过他最终从宾馆走出回归家庭,实现了自己和自己、家庭、社会的三重和解。

武文学正视了自己偶尔冒出来的不正当的念头,他用自己的理智克服了自己心里的恶念。此时的武文学已经不在意外界的眼光,他知道他和张燕之间的感情,只有自己和张燕有资格去评判。

在此时电影后半部通过每个人对爱情的看法和判断标准消解了电影前半部为光照树立起的权威,但却不令人感到荒诞,反而让人有种尘埃落定的踏实感——好像世界原本就该是这样子啊。

《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电影结尾部分的表达是非常平淡的,但是恰是这样的平淡激起了观众心里最深处的震动:

深夜武文学从宾馆回到家,安抚好失恋的女儿,很平常地问张燕,你吃饭没有?张燕说,没有。武文学就去厨房切菜,张燕过去帮忙。

张燕一边搅拌着鸡蛋一边语气平平对武文学解释,我和赵峰没事。武文学放下手里的活,对张燕说我和别人也没事。张燕靠在武文学肩头哭了起来,而在屏幕前的我也泪流满面。

《被光抓走的人》:光照的“权威”,爱情是否真有衡量标准?


结尾的彩蛋是夫妻二人配合做饭,一家三口吃晚饭的长镜头。

在此我不禁思索,婚姻里的爱情是怎样的呢?

影片在此刻好像给出了答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

“这道光不会给我们任何答案,他只会考验我们”,它考验的是我也是屏幕前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