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分鐘瞭解白癜風的主要診斷,檢查和治療概況

1、本病易診難治,診斷主要依賴臨床,後天性(2歲以後)出現的界限清楚的色素減退斑,周圍存在色素加深帶即可診斷。

2、輔助的實驗室檢查主要有:(1)伍德燈:是傳統的能夠具有一定輔助診斷意義的檢查;(2)皮膚CT:是目前最重要的具有確診意義的檢查;(3)皮膚鏡:對早期白癜風診斷具有一定意義;(4)組織病理學:一般用於科研;(5)多巴染色及電鏡。

(1)活動期:系統治療為主,物理及外用治療輔助

1)糖皮質激素:對泛發性及進展期損害,尤其對應激狀態下皮損迅速發展及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有較好療效。治療中應注意藥物的禁忌症及不良反應。

2)中醫中藥:中醫藥治療適用於各期各型的白癜風。中醫認為該病與氣虛血虛、肝鬱氣滯、肝腎不足、氣血瘀滯等有關。基本方如桃紅四物湯、玉屏風、逍遙散、六味地黃丸、通竅活血湯加減。同時,可以採用一些有利於恢復和加速黑素細胞合成黑素的藥物,主要是光敏劑如補骨脂、自然銅、菟絲子、山梔子、白芷,取30-50g,浸入75%乙醇或白酒100ml,1-2周後取液外擦。

3)抗氧化劑:硫辛酸、辛伐他丁、維生素E及C。

4)其他非特異抗炎製劑:甘草酸苷等。

(1)糖皮質激素:對於侷限性、早期損害,可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但適用於小於體表面積10%的白癜風,尤其是進展期。與其他外用藥物比較療效最好,但需注意長期、連續在同一部位塗藥,會引起局部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毳毛增多等不良反應。應根據不同的皮損部位及年齡選擇使用:顏面部及粘膜部位選用弱效激素,其他部位可選用中效至強效的激素;幼兒選擇弱效至中效的,成人可選用強效的激素。

(2)免疫調節劑:最大的優點是安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它阻止白癜風的發展與其可抑制局部異常免疫反應,刺激角質形成細胞釋放幹細胞因子,促進黑素細胞的增殖、生長,創造有利於黑素細胞遷移的環境有關。外用他克莫司軟膏治療白癜風療效確切,安全性高,且不良反應小,不產生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副作用。

(3)維生素D衍生物:為輔助外用藥物,白癜風患者存在Ca + 平衡的缺陷,而維生素D是調節Ca+ 平衡的一個重要因子,維生素D 衍生物與黑素細胞表面表達的維生素D3 受體結合,調節細胞內Ca+ 紊亂。如卡泊三醇軟膏劑。

(4)複方氮芥酊、補骨脂等光敏劑: 在特定類型白癜風具有獨特優勢。每100ml 95%乙醇中含鹽酸氮芥與異丙嗪各50mg。可作用於巰基,解除酪氨酸酶的抑制,加速黑素細胞產生黑素,起效較快,但局部反應強烈,進展期白斑應慎用,以免因其光敏反應而使白斑擴大。

(5)抗氧化劑:有幾種可以使用,但需要客觀評價療效,部分藥物確實有效。

4、物理療法

(1)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 其作用機制與抑制局部T淋巴細胞和刺激黑素生成有關。NB-UVB 療法較傳統PUVA 療法有以下優點:無光敏性及光毒性反應;長時間照射皮膚無過度角化;色素恢復較一致;致癌性小。

(2)308準分子激光/光及點陣激光:其作用機制可能與T細胞凋亡有關。與傳統療法相比激光治療的最大優點是顯效快速、效果持久並且安全。

光化學療法:既內服或外用光敏劑後,使用長波紫外線照射治療疾病的方法。補骨脂是光敏劑的代表,目前常用的是8-甲氧補骨脂素(8-MOP)或三甲基補骨脂素(TMP)。

火針、滾針、微針、納晶等新型給藥途徑:已具有一定的應用經驗,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5、外科療法

對於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無效的穩定期或者節段性白癜風患者可採用手術療法。進展期白癜風和瘢痕體質是禁忌證。常用方法包括自體表皮移植術、紋色法與皮膚磨削術等。但外科療法常常發生同形反應,而且可能導致部分或完全的複色失敗。

現階段單一的藥物、物理或是手術療法都無法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兩種以及多種方法的聯合治療日益成為治療首選方案,治療效果更加明顯著。此外,亦可使用一些美容方法,如使用一些含有染料的化妝品塗擦白斑處,使白斑顏色接近周圍正常皮膚色澤;或是使用脫色劑外塗白斑邊緣著色過深的皮膚,使之變淡,接近於正常皮膚色澤,減輕色差。

孫東傑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雲南省皮膚病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