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未來的經濟增長會集中在哪城市?

比克馬耶夫內斯特羅夫


毫無疑問,經濟增長極始終在山東最富的膠東地區。

青島核心功不可沒

膠東半島作為山東省富裕的標誌。青島作為省內龍頭老大功不可沒,隨著市政府北遷到紅島、黃島西海岸國家級新區協同發展、膠州國際機場的啟用,青島的經濟輻射力度將再度加強。

青島興則山東興。青島的發展已經福澤煙臺、威海、濰坊、日照,未來將持續向西輻射,帶動魯西貧困地區奮起發展。

煙臺自身的發展實力也被看好,如果不是省會濟南依靠政策吞併萊蕪,煙臺的經濟總量在省內排第二,未來有望進入萬億城市俱樂部。



山東省自由貿易區的主要片區都在青島和煙臺,新一輪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青島煙臺的發展將進入2.0模式。

濟南強省會戰略

山東省確立了強省會戰略,濟南吞併了萊蕪市經濟總量得以超過煙臺,並且拿下自由貿易區一部分功能,未來的發展模式值得期待。



濟南市下一步是否會繼續吞併周圍地級市值得期待,日照、東營、棗莊、聊城、泰安,如果都被吞併了,倒是可以實現超大省會城市,經濟總量也有望超過北京,成為國內第一大市。



濟南除了吞併還是都有別的發展戰略,目前還不得而知,城市發展靠自身,希望濟南能挖掘自身資源,多多依靠自身努力發展經濟。畢竟,城市發展不是一味依靠政策就能崛起的。


魔都小碼農


山東是我國百強市最多的省份,17個城市15個進入全國百強市,其中青島GDP高達11037億元,煙臺和濟南也突破了7000億元,濰坊5858億元,臨沂、濟寧、淄博也突破了4000億元。

按照經濟的增長速度來看,日照、菏澤、萊蕪、濟南、臨沂排在前五,但是前三個城市經濟總量過於小,所以未來山東經濟最有可能的兩大增長極是濟南和臨沂。

其次,青島、煙臺、濰坊也會成為山東經濟的增長極。


為什麼看好濟南與臨沂

首先,濟南是山東的省會,也是魯西地區的經濟中心城市,近幾年濟南的經濟發展明顯提速,城市建設步伐也加快,跨越黃河發展,是濟南未來的主旋律,也為做大泉城打下基礎。期待濟南經濟再一次騰飛。

臨沂,是山東的人口大市,其次臨沂環境資源有利於發展成為超大城市,區位優勢也很明顯,所以在人口紅利的支撐下,臨沂能夠保持高速的經濟增長,有望衝擊到山東第一縱隊。

總結:

山東五大增長極城市,分別是:濟南、青島、臨沂、煙臺、濰坊。


蔣昊說經濟


經濟增長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增速,二是增量。

目前青島在省內經濟體量遙遙領先,所以即使增速不是最快的城市,但增量依然是山東的No.1。

去年增速第一的是日照,高達9.2%,傳統三強青島7.5%,煙臺5.5%,濟南8%,濟南這個增速已經達到了近年來的巔峰值。

其實要說經濟增長會集中在哪個城市,我覺得範圍有點小,畢竟青島年年都是山東經濟增長幅度最大的,這沒有懸念。

所以我認為經濟增長的範圍應該擴大的一個區域,那麼這個區域應該就是正在建設一小時都市圈的青煙威,這三座城市目前每天對開十幾班城際列車,隨著各市下邊縣市的城市化進程,三城之間的城市化對接也在一點一滴的發展著,未來如果青煙威,甚至濰坊在內可以形成一個像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這樣密集往來的區域經濟模式,那麼經濟發展的節奏和規模將會成為1+1>2的情形。

青島今年上合峰會的成功舉辦,為自身乃至山東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不過收益最多的自然還是青島本身,其次是青島周邊城市,所以不論從過去幾年的發展思路還是如今的利好消息,膠東半島都會是山東經濟發展的急先鋒。


城市發展報告


我認為未來山東的經濟增長主要集中在濟南、青島。



濟南

濟南是山東的省會城市,是山東未來重點發展對象,山東省委省政府在濟南,可以說濟南是山東的代表。



濟南的交通便利,帶動周圍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濟南鐵路局是中國10大鐵路局之一,吸引外來人口比較多,很大企業的總部都在濟南。而且濟南的大學比較多,未來濟南趨勢很好,會吸引很多大學生留在濟南發展,必然帶動濟南的經濟發展。濟南的醫院多,實力強,交通便利,環境好會吸引很多人來濟南發展。

青島

青島是副省級市,青島面向國際,是金融中心,經濟上有大型企業多個,對外貿易也是特別出色;青島的大學也不少,且會越來越多,現在有名的海大、青大、科大、理工等,近年來不少名校都往青島遷移建立分校,甚至在即墨區沿海已經成功建起了科技藍色硅谷,其作用會越來越巨大。



還有青島的軍事重要性,中國海軍北海艦隊的基地就在這兒;青島國際機場,早就是全國七個客流量2000萬人次的大機場之一;近來一直大力發展的城際軌道交通也初見成效,高鐵的快速發展也會將青島與周邊城市快速鏈接。

青島也是旅遊大區,未來人們會越來越注重生活的品質,旅遊業的發展同樣帶動青島的發展,更會促進青島的消費經濟的發展。

總結

山東濟南和青島作為副省級市,已經給山東的經濟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未來更是經濟發展的中心。



山東更是農業大省也是旅遊業大區,還有很多大型企業的支撐,帶動了山東經濟的發展,未來山東煙臺、泰安、臨沂、菏澤、威海等等,發展潛力很大。


虎奧


城市太小(也包含面積人口等每個項),主導經濟太少或太單一都很難成為一極,如東營、日照、棗莊、濱州、威海、泰安、聊城、德州、淄博等都可以排出,即使人均再高即使第一,如東營,即使工業發達,如淄博等,都可以排除。有可能有條件的有濟南、青島、煙臺、臨沂、濟寧、濰坊、菏澤共七個城市。也就是說山東經濟的大體量可以成極的也就這七個城市。毫無疑問前三甲是濟南青島煙臺,為三大高峰。濰坊、臨沂、濟寧、菏澤為第二梯隊,為中高峰。實際山東地級市太多,應該整合為7-9個市,如煙威合併、臨沂日照合併、濟寧棗莊合併、東營濱州合併、濟南泰安,其中某些歷史上本來就是一個城市。合併後這些城市可以多中心多功能分區。還有淄博、濰坊菏澤、德州、聊城可以分解重組合並。


命運共同體pk美國優先


首先可以肯定山東省的經濟增長未來還是主要集中在濟煙青,這一點毋庸置疑,畢竟這三個城市要麼經濟基基礎雄厚,要麼城市級別高一些。濟南作為省會當前已經提出提高首位度規劃,青島作為經濟第一市地理位置最佳,煙臺雖然是普通地級市,但是工業產值全省前列,沒有可以替代的城市。

濟南近兩年因為發展與全省經濟國內第三的形象不符合,當前已經在全力追趕,地鐵開通只是開始,當前去濟南高新區走一走看一看;就會發現城市形象與老城區完全兩個概念。未來濟南將金融、互聯網等服務領域做大,也可以躋身強省會城市的行列,那時山東的經濟會上升一個形象檔次。另外青島和煙臺,這兩個城市地理位置不必多說,是山東省內兩個擁有大型港口的城市,並且腹地廣闊環境優美,經濟基礎雄厚,省內著名品牌雲集,未來圍繞海洋經濟大有發展潛力,裝備製作、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康養等產業,產業格局肯定會再有質的提升,這一點也是佔據了天然的地理優勢。
另外個人比較看好臨沂,雖然臨沂的經濟總量比不過省內的淄博、濰坊,但是個人認為臨沂的經濟在省內是最活躍的,這種活躍或許在人均經濟上體現不大,但是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臨沂真的是日新月異,顛覆人們對臨沂的傳統印象,加之山東在南部缺少一座重點城市,臨沂就是一個絕佳的發展重點城市選擇。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未來區域經濟發展主要看城市發展尤其是都市發展。濟青雙核心依舊是山東經濟的主要帶動者。另外,山東城市發展偏於均衡,所以雙核多強的局面很明顯。未來煙臺會是多強的第一隊。臨沂淄博濰坊濟寧會是多強的第二梯隊,濰坊因區位優勢會發展迅速,臨沂也因為魯南中心城市的地位而成為一個快速崛起的強市。淄博濟寧作為傳統工業強市的地位不變但速度會滯後於煙臨濰。第三梯隊的城市是靠近濟青雙核都市的城市如泰安聊城日照,會得到產業分工而保持持續的快速增長。第四梯隊的城市如濱州東營威海棗莊菏澤德州,以及部分強縣如龍口滕州新泰榮城,這些城市遠離都市圈且本身也不是中心城市,有一定的人口紅利和工業基礎,屬於資金和人口的流出地,經濟發現長期看會放緩,即使個別城市短期快速發展但長期依舊放緩。山東城市大約可以分成這五類。


潛龍在田1982


臨沂市必須要認真對待化武路片區的開發工作,這是羅莊區向蘭山展示形象的一道名片 ,現在河東區的發展已經趕超羅莊區了。羅莊區政府必須清楚認識自己所處的位置,我建議招商引資要做好,工作力度要加大 片區內建設大型體育場館和高檔商超 吸引人氣,提升流量 區與區之間展開合作 斷頭路打通 提高通行效率 辦事效率 不要盲目急於求成 祝羅莊區能早日重現輝煌


用戶5891448145


我覺得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不管從哪個方向考慮,省會濟南都是山東發展的重點,而青島呢是有名的大港口經濟與金融也很有優勢,二者在今後的發展都會遠遠高於省內其他城市。

濟南是山東省會,山東省委省政府都在濟南,濟南就是山東的代表;濟南是政治、文化、經濟、科技、軍事、鐵路、交通中心,這些方面濟南明顯佔據優勢;濟南的大學多(山大、山師、經濟學院、財院、濟大、輕院、建院、山藝、山體等),而高等教育的綜合帶動作用那是誰都不可否認的。

重點再說交通方面,濟南長途總站連續5年蟬聯中華第一站,去哪裡都有豪華大宇;而近年來高速公路的建設,尤為濟南的亮點,可以說四通八達相當便利;現在又以濟南為中心向周圍輻射,今後都有高速公路和高鐵連接;濟南鐵路局又是全國10大鐵路局之一,省內方便,與外地交流也很是便利。

還有大型國際機場,濟南國際機場增速居全國千萬級機場前三名。第二條滑行道和北指廊等項目建設竣工後,濟南機場將達到客流量2000萬人次、貨郵量15萬噸、飛機起降16萬架次的保障能力,併為下一步濟南機場西區建設、實現“3、4、8”(3座航站樓、4條跑道、8000萬客流量)的遠期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還有,濟南醫院多,實力大,(齊魯醫院、省立醫院、山大2院,中心醫院、市立12345院,省中醫等);經濟方面,濟南則有除中行以外所有銀行的山東總部(工農建,華夏,民生,興業、光大、招商、深發、浦發、中信、交通、恆豐);還有好多大公司的山東總部設在濟南,經濟的帶動作用毋庸置疑。

再說二弟青島,青島是計劃單列市,也是副省級城市;青島面向國際,是金融中心,經濟上有大型企業多個,對外貿易也是特別出色;青島的大學也不少,且會越來越多,現在有名的海大、青大、科大、理工等,近年來不少名校都往青島遷移建立分校,甚至在即墨區沿海已經成功建起了科技藍色硅谷,其作用會越來越巨大。

還有青島的軍事重要性,中國海軍北海艦隊的基地就在這兒;青島國際機場,早就是全國七個客流量2000萬人次的大機場之一;近來一直大力發展的城際軌道交通也初見成效,高鐵的快速發展也會將青島與周邊城市快速鏈接。

所以,山東省應該繼續發展雙核作用,帶動全省經濟不斷髮展,繼續壯大。


旅維達遊


毫無疑問,會集中在青島、濟南兩個城市中,這是中國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儘管現在濟南的地位非常尷尬,我曾系統性的分析過全國各個省的城市存在感情況,發現濟南是省內存在感最弱的省會城市。濟南經濟實力在山東省內不如青島和煙臺,僅位居第三位,但未來必定會超越煙臺,與青島形成山東半島的兩極。

濟南是省會城市,掌握著省內最高話語權,青島是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山東半島正在打造以濟南、青島為核心的山東半島城市群,這是趨勢。中國已經走在大城市化的路上,人口、資金都在繼續往中心城市彙集,未來的中國會形成二三十個超大城市和都市圈。

福建的經濟將會在福州、廈門兩個城市的引領下發展。湖南的經濟重心會集中在長株潭都市圈內。湖北的經濟發展會以武漢畫圈,陝西和河南正在努力做大做強西安、鄭州,目的是以它們為核心各自引領者關中平原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經濟發展。成都和重慶將攜手做大做強成渝城市群,引領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

廣東、香港和澳門正在規劃粵港澳大灣區,以廣州、深圳、香港為核心,提升粵港澳地區的經濟發展。長三角地區也在醞釀以上海、杭州、蘇州為核心的環杭州灣大灣區,也有人提議叫環上海大灣區。

可見,中心城市仍在不斷做強做大,無論是從國家級新區、國家中心城市、國家高鐵樞紐這些超級紅利來看,中心城市都是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點。青島和濟南,就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