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与他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他系统的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翻译了《天演论》来传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


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与他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

一:留学英国

严复出生不凡,家里是福州南台的中医世家,在当地很有名望。1866年(同治五年)严复父亲病逝,于是学馆中辍,严复便放弃走科举“正途”。在1867年(同治六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改名宗光,字又陵。严复乃是该学堂的第一批学员,他毕业后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后来严复因表现优异而被被公派到英国留学,他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


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与他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严复留学的这段时间,他与出使英国的大臣郭嵩焘结为了忘年交。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也发生了兴趣,并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这对严复后来在中国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埋下了种子。

二:宣传进步

1879年严复毕业回国,回到了他的母校福州船厂船政学校任教习,次年又调任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89年(光绪十五年)报捐同知衔,以知府选用,被派为北洋水师学堂会办。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后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后,与李鸿章不合,于是有意退出海军界,另谋发展。

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与他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在1905年任皖江中学堂的校长时,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并且完成了他最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严复的天演论并不同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严复的《天演论》中,严复是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与他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不仅翻译了天演论,他还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他创办的《国闻报》和《国闻汇编》也成为了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

三:辛亥革命后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严复受袁世凯之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意识到不能一概学习西方,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复兴。他便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与他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及筹安会六君子,严复避祸于天津。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养病。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与他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墓

严复作为系统介绍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制度的先驱者,他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进步观点,服务于中国当时的社会需要,并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的,是进步的,这对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仍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