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明朝皇帝所賜,已有600多年曆史

我是旅圖君,筆耕不輟,只為講述旅途中更精彩的故事!

現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旅遊,有些有喜歡美麗的自然風光,到處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也有些人喜歡走進一些古街小巷,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還有些人喜歡走訪一些歷史古蹟,學習歷史知識。但是無論偏向哪一類,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喜歡歷史博物館,尤其是每個省的博物館,幾乎稱當上是去當地遊玩必打卡的景點之一。

它是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明朝皇帝所賜,已有600多年曆史

在我們西北,有幾家博物館在國內名氣比較大,比如陝西曆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等,而且這些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也被人們所熟知。以陝西曆史博物館為例,它的鎮館之寶非常多,這與陝西十三朝古都厚重的歷史底蘊分不開,像最有名的就是鑲金獸首瑪瑙杯和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這兩件文物不僅十分精美,而且極為罕見,除了是國家一級文物,還是禁止出國展出的。

它是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明朝皇帝所賜,已有600多年曆史

它是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明朝皇帝所賜,已有600多年曆史

而甘肅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同樣是聞名天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銅奔馬,大家更喜歡稱其為馬踏飛燕,它不僅是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還是國家旅遊標誌的原型。至於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碑林博物館,它的鎮館之寶叫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同樣是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同時還是世界考古發現史上最負盛名的“四大石碑”之一。

它是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明朝皇帝所賜,已有600多年曆史

與陝西、甘肅等兄弟省份的博物館相比,青海省博物館所珍藏的文物和鎮館之寶就稍顯遜色一點,但這並不代表它不夠精美和珍貴,那麼你知道青海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哪一件嗎?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這件寶物。

它是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明朝皇帝所賜,已有600多年曆史

青海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尊觀音像,名字叫做銅鎏金觀音菩薩造像,這是一座高達146釐米的銅觀音像,整座雕像身姿婀娜,站立在蓮花座上,是中國觀音像裡少數會表現觀音身材的一尊。觀音像衣飾線條流暢飄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體鎏金,可以說是一件藝術精品。

它是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明朝皇帝所賜,已有600多年曆史

這件寶物的來歷非常有意思,它不是出自青海的,而是出自北京,並且來自皇家,這座觀音像是明成祖朱棣贈送給青海樂都瞿曇寺活佛“灌頂淨覺弘濟大國師”班丹藏卜的禮物之一,這是一件皇家珍品,它所展現出的技藝可以說是代表了整個大明王朝的最高水準。那麼,朱棣為何要給青海的瞿曇寺送去這樣一尊珍貴的雕像呢,這就要從瞿曇寺的歷史地位說起。

它是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明朝皇帝所賜,已有600多年曆史

當年朱元璋派兵到青海剿滅兵敗的元朝軍隊,同時也首府了整個青海地區,在這中間得到了當地百姓和教眾的大力支持,後來為了加強與青海的聯繫,朱元璋就命人在青海樂都修建了一座寺廟,並且親自賜名“瞿曇寺”,等到朱棣登基後,為進一步籠絡人心,加強與整個青海地區的關係,先後給瞿曇寺大量錢財,進一步擴大瞿曇寺的規模,甚至後來整個瞿曇寺主體都是仿照北京故宮修建的,於是瞿曇寺也有青海小故宮的美稱。這還不夠,後來他又親自監造了一尊觀音像,賜給了當時瞿曇寺的大國師,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班丹藏卜,這就是今天青海博物館內鎮館之寶的來歷。

它是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明朝皇帝所賜,已有600多年曆史

這座雕像非常漂亮,製造的極為精湛,人物的造型十分豐滿,身材的比例協調而又自然,嘴角略帶微笑又顯得十分安詳,完全被塑造出了一副悲天憫人的儀態。在細節方面做得也是非常到位的,尤其是飄逸的長裙和繞身的長帛,看起來非常清逸,就連使用的銅料都是富有光澤,呈現出一種十分難得的琥珀色,整個雕像栩栩如生,直接展示出了大明王朝當時最頂尖的工藝水平。甚至有很多專家稱,這尊佛像堪比西方著名的雕塑維納斯。

它是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明朝皇帝所賜,已有600多年曆史

從明朝算起,這尊珍貴的雕像也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件見證600多年曆史的珍貴文物,不僅工藝精湛,而且具有深厚的歷史意義,難怪能在青海的眾多文物中脫穎而出,成為青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今天,我們再看這件珍貴的文物,我覺得看見的不僅僅是它的栩栩如生和精美的技藝,而且也能看到當年大明帝國的強盛與富足。

這就是青海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如有你有機會來青海旅遊,可以到青海博物館去看看,非常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