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大師章學誠

章學誠(1738—1801)清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字實齋,號少巖,原名文斆。乾隆進士。曾任國子監典籍。

史學大師章學誠

自以迂拘,不合世用,未入仕途。

先後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

又入湖廣總督畢沅幕,協修《續資治通鑑》,主編《湖北通志》,並借其力編纂《史籍考》。

多年為生活驅迫,未得安定,其代表作《文史通義》大多撰著於旅途之間,直至病終,尚未完稿。

本擬改編《宋史》,未能如願。因肆力於方誌的編纂,先後撰修和州、毫州、永清等志,但均未完整保留下來。

他總結前人編撰方誌的得失,提出修志義例和理論,建立方誌學。強調修志要實地調查,重視鄉邦文獻,要求詳近略遠,反對追求形式。

堅持學術研究要“經世致用”,對空談義理和專務考索兩種傾向均予以反對。主張編修通史,提倡發揮圖、表在史書中應有的作用。

史學大師章學誠

所著除《文史通義》《校讎通義》外,大多散失。

史學大師章學誠

全部文稿生前委託蕭山王宗炎代為校定,1922年劉氏嘉業堂依王氏所定之目加以補訂,刻為《章氏遺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