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了沈万三一文钱,为何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却破产了?你怎么看?

愛我家欣欣


堂堂皇帝放高利贷,掰手指数数也就朱元璋做得出来,这到底是怎么档子事,听我有书君表一表。

朱元璋喜爱明史的人应该很清楚,一位“工作经历”超丰富的明朝君主,放过牛、要过饭、做过和尚、当过起义军。

而另一个人物沈万三,也是家喻户晓。他是以有钱名扬四海,在当时他可是“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

因为沈万三一夜暴富,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很离谱的说他家藏“聚宝盆”,财富取之不尽。

一个位是当朝天子,一位是天字第一大富豪,这两位怎么做起地下钱庄生意了?归其原因只能说这个沈万三,就是成就朱元璋帝业而生的。

话说,朱重八打下苏州,自然成了苏州的当家人。有权贵入主苏州,作为当地的土财主沈万三,可是得到结交权贵的好机会。

于是他主动投怀送抱,捐钱、纳粮、修城墙一个都没少。但是做了这么多,沈万三还是觉得不符合自己有钱人的身份,于是乎他又做出个大胆的举动。

那就是给朱家军队发军饷,每位军士一两白银。我的乖乖,每人~一两~白银。朱重八本来心眼就小,外加上当穷人太久,很是自卑。

看着沈万三财大气粗的样子非常讨厌,但是伸手不打送钱人,于是想到个办法,就是向沈万三方一文钱的高利贷。

沈万三是用计算器还是算盘,有书君就不去查了,反正最后的金额是5亿多,远远超过沈万三的全部身家。民工的工资都不能拖欠,更何况皇家的钱呢?

于是,沈万三只好交出他的IC、IP、IQ卡,净身出户。富可敌过的沈万三因为一文钱破产了,究其原因有三点:

其一,太过张扬,蹙了朱元璋的死穴。

朱元璋最怕啥~穷啊?为啥?因为打小穷怕了。但是他还是个性十足的人,说好听点就是人穷志坚,尤其痛恨搜刮民脂民膏的地主老财。

而在朱重八眼里,这个沈万三就是鱼肉乡里的大土豪,也就是朱重八最痛恨的那一类。既然沈万三钱来的容易,那就统统交出来,于是沈万三成了“沈全空”了。

其二,钱袋子与枪杆子一定要平行生存。

沈万三好比朱元璋的“钱袋子”,早晚要落在自己手中,为他的雄伟大业贡献力量。而军队、士兵是他的“枪杆子”,有一句话说的好:枪杆子里出政权。

一个是钱袋子,一个是枪杆子,这两个朱重八两个都要抓,而且都要抓得牢牢的。本来他们各司其职、互无交集,朱重八也乐得自己不用动脑算利息。

可是这沈万三偏要打赏他的“枪杆子”,这“钱袋子”与“枪杆子”互相关注了,这朱重八不就成光杆司令了。这在朱重八眼中那就是越俎代庖,蹬鼻子上脸。

于是沈万三被一撸到底,“钱袋子”彻底空了。

其三,朱重八的套路。

古代帝王哪个不是想着国库充盈,不是有句话:和珅倒了,嘉庆饱了。在这里是:沈万三“脱光”,朱重八穿裘。

一个沈万三居然富可敌国,比皇上家还有钱,那还能安稳。而且这沈万三“太作”,主动显摆自己比皇上有钱。

皇上好比CEO,想让你离职,不是生硬为之,而是怀柔政策,让你自动辞职。朱重八也是如此,你沈万三有钱,但是我堂堂皇帝明抢,那不是留下历史污点。

所以他不动声色的主动给沈万三放贷,沈万三接受皇家贷款是荣耀;而朱重八也堂而皇之的收回利息,一切神不知鬼不觉,“合情合理”。

沈万三最后如何了?众说纷纭,但是有书君从沈老板的种种表现发现一个道理:做人切莫太高调,偷摸挣自己的银子,最好~

对于朱重八,有书君只能伸出大拇指,高实在是高,杀人不见血,抢钱不用手啊!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朱元璋给了沈万三一文钱,为何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却破产了?你怎么看?

沈万三生在元末明初,在江浙地区发迹,是有名的大富豪,本名叫沈富,也叫沈秀。由于沈万三的种种做派得罪了朱元璋,朱元璋才对其下手,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一次,朱元璋找到沈万三,给了他一文钱,让他帮自己放贷,按照天来计算,要百分之百的利息。也就是第一天1文钱,第二天2文钱,第三天4文钱,第四天8文钱,以此类推,朱元璋也就限定了一个月时间。

沈万三自认为家资巨富,这点钱不在话下,便答应了下来,到了家之后,沈万三独自算了起来。皇帝的命令如果无法达成,那可能是杀头之罪,或许还祸及子孙。算到30天,竟然达到4、5亿文钱,这回就算沈万三再有钱,也出不起了。

等到时间到了,沈万三拿不出这么多钱,最后沈万三被抄家、家人全部被戍边流放。事实上,这段故事八成应该是虚构的,沈万三是个富豪不假,朱元璋可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要一国之君召见一个普通生意人,实在比较难办。很有可能沈万三一辈子也没有见过朱元璋。

况且沈万三如此精明之人,能算不出这百分百利息有多高,如果这是事实,他也一定心知肚明,但皇帝让他办的事,他敢说不吗?不答应也得答应,这个亏是吃定了。堂堂开国之君,怎么和一浙江富豪联系起来了,为何朱元璋要搞倒沈万三?

沈万三支持过张士诚

张士诚是元末反抗暴元的先驱者,在一定程度上,张士诚负担了抵御元军很大一部分力量,而且张士诚还并非红巾军系统内。在占据吴中地盘后,张士诚便不求进取,一心享乐,每次出门侍从成群结队,如有战事张士诚则装病不出,在那元末乱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史料记载:

“日夜歌舞自娱。将帅亦偃蹇不用命,每有攻战,辄称疾,邀官爵田宅然后起。甫至军,所载婢妾乐器踵相接不绝,或大会游谈之士,樗蒲蹴踘,皆不以军务为意。”

天下已经乱成一团,要容下三只老虎,这明显是大家不同意的,等到陈友谅覆灭,张士诚的末日就来了。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大军攻向张士诚所在平江城,别看张士诚有些放松,却仍是一方霸主,手下悍将无数,想要攻下平江城绝非易事。

朱元璋首先是劝降,希望张士诚能顺应潮流,投降是最佳选择,如果坚持抵抗,只能自取灭亡。张士诚则根本不回应,只是坚守城池,朱元璋围攻了平江城,足足打了八个月,最后城中弹尽粮绝,张士诚无法支撑,才被朱元璋俘虏。

张士诚虽然度量不大,却宁愿身死,也不投降,终自缢而亡。这就是朱元璋痛恨张士诚的原因,八个月时间,城内守军不好过,朱元璋的军兵同样不好过,这么长的时间,元军还存有实力,如果发生变动,后果不好预测。

其次,正是有浙江地区百姓的支持,张士诚才能坚守如此长时间,沈万三就是支持张士诚其中之一,为此朱元璋对此人也心怀怨恨。朱元璋称帝之后,对各地百姓都减免了相应的赋税,而对江南地区,加重了税收。

江南地区一直都是大明的赋税大户,这毫无疑问,但朱元璋还是存在私心的,对此地的惩罚,就源自张士诚的顽抗。既然沈万三曾经支持过张士诚,这一富绅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沈万三曾帮助朱元璋修城墙,并自己掏钱犒赏三军

张士诚落幕之后,沈万三当然还活在,并且依旧很滋润,据说沈万三还有个聚宝盆,家中钱财是数不尽、花不完的。而作为一个商人,当然要讨好当政的统治者。

于是沈万三拿出了很多钱帮助朱元璋,军费不够沈万三来凑,修城建堡沈万三来资助,这明明是好事,但无形中沈万三触及了朱元璋的逆鳞。

当时朱元璋也很穷啊,带着一帮穷苦农民起义,经常提着脑袋四处征战,钱不是那么好赚的,为此朱元璋也会经常借用一些富商的钱财。等到朱元璋功成名就,沈万三却跳出来支援了南京城筑城经费,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费用是沈万三自己掏腰包出的。

建造都城可是国家行为,是政府出钱建造,也许也会有一些承包商,但沈万三超越了一个商人的本分。恢宏浩大的南京城,竟然是个商人出钱修建的,这让出身低贱的朱元璋十分不痛快,便想要除掉沈万三。

另外,沈万三还提出了另一个危险的要求,那就是要自掏腰包犒赏三军,这种事情在任何朝代都是杀头的罪过。北宋开国名将曹彬,就曾自掏腰包犒赏将士,这犯下军中大忌,后被降职处分。

沈万三可是没有半点官职在身,自己出钱给军队,说好听点叫笼络人心,说难听的就是密谋造反,这是朱元璋无论如何也不能坐视不管的。

史料记载:

“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

朱元璋原本是想杀掉沈万三的,但在马皇后的劝解下,这才饶了沈万三一命,全家被发配到云南戍边。

政治家和商人的不同

朱元璋是个权力欲望极大的人,想要什么都可以,但要夺走他的权力,他就会跟你玩命。等到靖难之时,为何朱棣能那么顺利,多半能打的武将都被朱元璋杀光了,只留下了耿炳文、郭英,如若剩下几个如蓝玉般的猛将,朱棣定无法取胜。

沈万三则是一心想谄媚皇帝,希望多出一些钱,带领其家族更上一层,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修筑都城也就罢了,还想出钱笼络军心,你这就是找死了。

朱元璋和沈万三的出发点不同,假若沈万三能安身自保,不做那个出头鸟,或许沈家还能继续延续下去。

另外说点题外话,如果你去南京旅游的话,导游一般会给你讲一个南京板鸭的故事:

说的是,朱元璋修建南京城时,向沈万三借聚宝盆,说的是明天鸡一叫就还。结果朱元璋连夜下令,把全南京城的鸡都给杀了,从此之后,南京再也没有听到过鸡叫,同时聚宝盆也就再也没有还过。

也正因如此,南京人擅长制作鸭子,板鸭、烤鸭、盐水鸭五花八门。

但实际上这些传说大都不可信,毕竟中间夹着一个清朝,至于朱元璋有没有坑沈万三,已经无法查知。


杨角风发作


朱元璋:这南京城太小了,我想扩建扩建。

沈万三:这是好事呀!

朱元璋:不过,我手头有点紧,钱不够呀!

沈万三拍了拍胸脯,说:没事,皇上,我老沈可以出钱修一段城墙!

朱元璋看着识相的沈万三,点了点头:沈兄弟能出手帮忙自然是好。

过了一段时间,沈万三去向朱元璋禀告施工情况,:皇上,我负责出钱修建的城墙已经竣工啦!您的修得如何了?

朱元璋一愣:这么快?

沈万三傲然说到:是的,没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皇上,我听您说手头紧,不如这样,我再拿点钱为您犒劳三军如何?

朱元璋一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没有说话,心中想到:好你个沈万三,你犒劳三军是想干嘛?想要收买军心,将手伸到军队里,想要造反不成?

朱元璋是从社会的最底层走出来的皇帝,他深知创业的艰难,所以当上了皇帝之后,可谓是想尽了办法去维护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江山,所以,他不允许任何人做出对朱家江山有任何威胁的事。

沈万三“出钱犒赏三军”的这个马屁拍到了朱元璋的脸上,这也让朱元璋对沈万三生出了防备之心。

实际上,“富可敌国”这四个字放在古代可是一种危险的政治信号,富可敌国了,便也成了“国之敌”了。

所以,朱元璋也在想办法想办法消除沈万三这个隐患。

这一日,沈万三突然接到了朱元璋召见自己的旨意,心中颇感纳闷,皇帝又找自己干嘛?难道是手头又紧了?

沈万三一见到朱元璋,便听朱元璋对自己说:听说你很会赚钱,我手头紧的很,也想让你帮我赚点钱,你看如何?

沈万三听了,顿时意气风发地挺直了腰板:草民如果能为皇上分忧,自然愿意。

朱元璋拍了拍手:好,爽快!

朱元璋说罢,便顺手从案上拿起了早已准备好的一枚铜钱,然后递给了沈万三,沈万三正纳闷的时候,却又听朱元璋说到:我给你一文钱作为我的本钱,麻烦你用这一文钱帮我赚点小钱,这样吧,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也不用多,每天赚的利润和当天的本钱一样便可以了。

朱元璋这句话里挖了个坑,埋了个雷,但是当时沈万三太自信了,他纵横商界几十年,自认为在商界已经没有敌手了,也没有能够难倒他的难题,所以想也不想地一口答应:好,草民愿为皇上分忧!

朱元璋一看沈万三答应了,嘴角轻轻地弯出了一个弧度,似笑非笑地说:如此便辛苦你了。

沈万三:不敢,能为皇上分忧是我的荣幸。

朱元璋挥了挥手:你且回去吧。

沈万三回到家后,想了想朱元璋交给自己的任务,可是,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后来认真地在脑海中推算了一番,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原来,每天所赚取的利润和当天的本钱一样的话,一个月算下来,沈万三便得为朱元璋赚到53687万零912文钱,近5.4个亿!当时,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发行的铜钱是每160文的重量是1斤,16000文钱的重量便是100斤,这近5.4亿文钱合算起来便是3355443斤!

即便是将钱换成了一堆破铜烂铁,这三百多万斤的破铜烂铁也能吓死人。

更何况,朱元璋给沈万三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沈万三再怎么厉害,再怎么自负,他又怎么可能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赚到5.4个亿?

即便沈万三再怎么有钱,他也填不了这个窟窿呀!

可是,他已经答应了朱元璋,如果他不能在一个月时间内赚到这么多钱的话,便是欺君,这欺君之罪,轻则享受牢狱之灾,重则自己掉脑袋,再重则全家老小一起陪葬。

所以,沈万三即使知道自己完不成这个任务了,却也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尽自己的一切财富去填这个窟窿,祈求朱元璋的原谅,从而将后果降到最低,将自己最后所要受到的惩罚也降到最轻。

于是,一个一个月之前仍然富可敌国的沈万三,骤然之间,便破产了,成了一个负债累累的“负翁”了。

沈万三的行为也确实有他的取死之道,他想用自己的财富去拍朱元璋的马屁,想通过自己的财富去让朱元璋看到自己的本事。

可是,他却不知道,对于一个皇帝而言,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不论是哪一个阶层的人手里拥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都不是皇帝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一个人太有钱了,便会对最高统治者的地位构成威胁。

沈万三只会聚财,却因为不懂政治,导致了自己不会破财,最终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不过,这也只是朱元璋“被发生”的一个故事,朱元璋以一介布衣乞丐而崛起,只用了15年的时间便打下来朱家276年的江山社稷,不可谓不牛!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遭到了很多“读书人”的嫉妒和恨,凭什么曾经一个没读过几本书、不认识几个字的“臭要饭的”能够踩在自己的头上,自己见了他还得下跪磕头?后来,朱元璋又采取了不少的政策损害了不少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所以更遭人恨。

于是,便不停地有人向他泼起了脏水。

朱元璋用一文钱算计沈万三的背后,又何尝不是在骂朱元璋是一个没有容人之量、好夺人之利、过河拆桥的“暴君”。

当然,纵观朱元璋一生所为,对于黎民百姓,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明君。


流浪的侯爵


这个故事很简单,传说朱元璋做和尚的时候去沈万三家化缘,结果被沈万三放恶狗咬伤。一直怀恨在心,等到起兵当了皇帝就总想找茬要沈万三的命。有一次,朱元璋对沈万三说:“朕要借给你一文钱,利息有点高,你第一天还我两文,第二天还我四文,第三天还我八文,依次类推,一直还一个月,算你还清行不行。”沈万三心想我乃天下首富,这点钱算什么,就答应了,没想到沈万三散尽家财也没能还清朱元璋的一文钱。沈家由此衰落,朱元璋把沈万三发配到云南,结果沈万三在云南做茶马古道,做盐茶生意再次发家。



故事很简单,很多人都知道,我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想象力,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假的。

首先,朱元璋根本就没见过沈万三,据乾隆年间编纂的《吴江县志》里这么写道,“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张士诚的军队占领吴会的时间是1356年,朱元璋1368年才建立明朝。朱元璋当时在南京根本就没见过沈万三,更不可能设计陷害沈万三。


其次,沈万三不是仗势欺人的人。他非常勤劳,会亲自带领族人耕种,广辟田宅,富累金玉,虽然有钱,沈万三属于为富而仁那类的,乐善好施,特别喜欢解救别人危难,在老家周庄人缘口碑极好,放狗咬上门的和尚,他是干不出来的。

最后,朱元璋因为开国初对功臣,官员的杀戮,在民间口碑极差,什么火烧庆功楼,什么吃不好杀厨子,睡不好杀嫔妃,吃好睡好了就折腾沈万三,反正就是杀人狂,虐待狂,嫉妒狂。但是这些故事可信性极差,演义性,故事性极强,朱元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在这里不做深入讨论,但是能开国的必定不会是这种“三狂”人员,听故事,我们也要分辨真假。



醉美木渎


沈万三,元末明初人士,原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

人如其名,这个人是真的很有钱,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钱,据相关资料数据得知,沈万三抄家时的家产合白银20亿两。

看似如此巨富的土豪,因为1文钱破产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不过呢,搞垮沈万三的一文钱可不是一般人的一文钱,这是由当时明王朝的龙头老大朱重八(朱元璋)给的一文钱,这就自然而然的把不可思议的事变成了一件多么简单的事。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搞垮这个明朝首富沈万三?

当时明朝的当家人是朱重八,就是这个皇帝带着一帮兄弟哥们打下了大明江山。沈万三就是在朱元璋创业打江山的过程中开始走上了”因为一文钱破产之路”。

朱元璋攻破张士诚占据的苏州后,苏州地区的当家人就成了朱元璋,作为一名江苏土豪的沈万三赶紧主动来投怀送报,捐钱纳粮修城墙,发展到后来,甚至是自愿给朱元璋军队发福利——每人一两白银。

朱元璋冷眼旁观之下,内心万千草泥马奔腾,妈蛋,想收买我的队伍的人心?忽有数学界高来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朱元璋一听,就这么办!于是就这么做了。

有一天,朱元璋找到沈万三,并给了他一文钱让他去奉旨放贷,事前言明,自己每天收取百分之百的利息,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利滚利,一文变两文,两文变四文,以此类推,期限一个月。

沈万三回家后一算,才知大祸临头,按照朱元璋的算法,一文钱在30年后就是536870912文,远超身价。


果不其然,沈万三在不久后就被抄家流放云南,朱重八原本是想将沈万三给咔嚓掉的,幸得由马皇后求情才保全一命。

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因一文钱招致抄家破产流放的结局,看似戏剧狗血,其实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数,并不是飞来的横祸。 自古以来,以造反作为创业之路的各个“英雄豪杰”们都需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笔杆子”、“钱袋子”、“枪杆子”。

沈万三就是朱元攻占苏州之后的“钱袋子”,在朱元璋建国之初由于连年的战乱,国库空虚,沈万三也是经常的给大明王朝的这个新生婴儿社区送温暖,甚至是无偿输血,不断地给与经济的支持。这个事是“钱袋子”理所应当干的,但他干了一件不该干的事,就是之前说的给军队发福利。

朱元璋是一个强势的皇帝 ,是不允许任何人威胁自己的皇权,皇权的保证就是军队,所以他是不允许任何人染指自己军队的。沈万三给全军每人一两白银的福利,在朱元璋看来就是标准的越俎代庖,踩着锅台上炕,在收买自己的军队,在为有一天拥有自己的“枪杆子”铺路。

在朱重八看来,笔杆子、钱袋子、枪杆子这三条线应该是永远的平行线。沈万三本人就是“钱袋子”,又在拉拢“枪杆子”,要是“笔杆子”也有了那还得了,这何尝不是在重复走自己创业的那条路?

所以皇帝就怒了:盘他!!!

但是这个又不能明着干呐,明着干,那不就成了昏君了嘛,要为人诟病的!这与“仁义之君”的高光形象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就有了一文钱的套路。

嗐,自古套路得人心,尤其是老板的套路。清朝嘉庆帝时期有句话叫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沈万山抄家,可以说是把朱元璋给养肥了。这足可被认为是朱元璋要收拾沈万三的原因之一。

所以,沈万三的玩儿完,一是因为沈万三太富,大明王朝需要他的银子。二是沈万三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说了不该说的话,让朱重八同志有了令他不适的联想。

做人嘛,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说好自己该说的,借用当今最时髦的几句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马屁拍不好,亲人两行泪!


历来现实


江苏的周边地区最开始时候的老大哥,是蒙元末年明朝初年地方武装军团张士诚的军事据点,而张士诚的对手是有主角光环的朱元璋。

沈万三是由于眼瞎了看走眼投资了张士诚,张士诚没有打过朱元璋自己却完蛋了,于是在朱元璋消灭张士诚之后,沈万三害怕了,沈万三想到自己小命完蛋了有钱也没有用,赶紧积极纳钱纳粮表明自己是大大的良民效忠朱元璋。

之后朱元璋公开招标修南京城墙,沈万三听到了风声,一拍头寻思是个效忠好机会,于是怕被抢,自己竞标拿下,朱元璋看见这家伙连没有油水的工作还要抢内心超级感动,看看自己国库里没有一分钱有人买单了,瞬间高兴的起飞直接同意了。

沈万三自己想到既然都是为了表现那自己就豁出去了,于是下了血本又是请高级工程师,又是修建了大部分的城墙,这一大半有三分之一是他修的,工程所用的钱全部这个土豪自己掏腰包,因为沈万三是找到高级工程师,所以修的墙不但质量杠杠的而且完工时间还比较快。

事情既然都到这里了是不是就结束了,当然没有,沈万三觉得自己好事都做过了竟然脑子一抽,做了一个胆大包天的智障决定,这个是什么决定呢?事情的起因是在沈万三交工之后发生的,沈万三竟然主动要求由他自己出资犒劳武力值爆表的朱元璋的军队。

朱元璋耳朵一听脑袋一想,用嘴说到“呵呵哒,老子这么多小马仔,就你个小喽啰还想给我的马仔发工资?”。

沈万三嘴角微微上扬想到:“这老头子不信我有这么多钱,看我说出来吓死他”,表示别说就这些小马仔,再来一打我也有钱赏。

朱元璋还是耳朵听到脑袋想到:“这家伙竟然敢在老子面前吹牛,看我往后不搞死你”,但朱元璋他不露声色,依然毫不领情地表示“我自己的马仔我自己犒劳,你就不用操心了”。

估计朱元璋想的是我自己的军队被你犒劳了,那是我的军队还是你的军队?所以自此以后朱元璋开始一肚子坏水的想法子要除掉这个沈万三。

这一天还是到来了,忽然朱元璋想到了一个自认为极好的主意,就给了万三他一文铜钱,让他拿去做本钱,代替我去给别人贷款,但是只有四个星期的期限,收的利息就是成倍的增加,就是指数增长,每天的利息就是一比一,简直比细菌繁殖速度还要快。

比如说这一文钱是细菌,到了第二天就是两个细菌,第三天就是四个细菌,第四天就是八个.....沈万三这样的帐竟然没有算好,自认为朱元璋的水平我还不知道,难道怕你不成,于是沈三万傻傻的上当受骗答应了,这时候朱元璋简直高兴的起飞了。

好了,沈万三非常开心的到家了,这时候想算算自己下一个月能挣多少,就拿起计算神器算盘,按照朱元璋的算法傻乎乎的算了起来,我的天到了第二十天就达到了五十二万,到了四个星期就达到了三亿多了,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沈万三这时候拿着算盘懵逼了,这老朱难不成学过高等数学,自己竟然被他耍了。

三亿,沈万三当然还不了,于是朱元璋说你个沈万三连我的账都敢赖,就发配了沈万三。

那么问题来了事情真是这样吗?

其实富可敌国的万三,根据考证本名沈富,在元初出生元末驾鹤西去,以上的故事自然也就是虚构的了,如果沈万三泉下有知想必会说:“我的天啊这谁把我杜撰的这么传奇,还帮老朱修城墙,最后被充军云南流放而死,真是不考虑我的感受。”


风尘素人


一、沈万三是如何成为明朝首富的


1、买地种地


沈万三原名沈富,他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过着食不饱福的日子,长大后不甘心再过这样的日子。


沈万三随父亲把家迁到了景色秀美的江南小镇,注意科学种田,注重灌溉和施肥,并不靠天吃饭。在他的科学经营下,不管是丰年还是灾年都有比较好的收成。别人种地都是盼着增加粮食收成,他则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这么多的土地他自己种不过来,他雇人,给农民的种地劳务费用比农民自己种地挣的还多,农民们算起了账,觉得还是卖土地打工合适,从此起家。


"躬稼起家","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明史》)


2、买卖珠宝


沈万三没有局限在种地买卖粮食上,他又把种地挣来的钱开当铺、银号和钱庄。苏州经济发达,有钱人很多,这些有钱人喜欢收藏珠宝,沈万三买卖珠宝,低价买高价卖。


沈万三重信誉,不光苏州,南京的很多商人也经常光顾他的当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沈万三的名号在全国打响,成了全国有名的富商。



3、做外贸生意


真正使沈万三成为巨富的途径是做外贸生意,明朝建立以后,京杭大运河已经开通,所以他被称之为“海外贸易的先驱者”。


那个年代人们对茫茫海洋有很大的畏惧感,但是有远见有胆识的沈万三却带人扬帆远行,主要针对高丽、日本和琉球,有时候也去南阳群岛等地。把江浙一带的丝绸、茶叶、陶器以及工艺品等特产运到海外,回来时又带上海外的珍宝、香料、药材等。来来回回都不空船,从而赚取了巨额差价,从而获得了J源源不断的财富。


几年下来外贸做下来,他拥有的资产合人民币132,000多亿,相当于2万亿美元,这些钱足以能买下整个大明朝,也能买下美国现在的两个苹果公司。



二、沈万三是如何破产的


沈万三作为一个成功的富可敌国的商人,可最后破产了,原因如下:


1、站错了队


沈万三做生意是有眼光的,可是他投资的时候眼光出问题了,当时很多起义军势力有强有弱,以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为代表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他选择了张士诚。


2、表现过了头


张士诚被消灭后,沈万三知道自己自己面临的处境不容乐观。


沈万三抓住表忠心的机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材料,还找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做设计,帮朱元璋建城墙。


沈万三没有做到适可而止,一时冲动他又想再表现一次。于是做出了一个特别傻的决定,帮助朱元璋犒赏军队。


《明史》: 朱元璋问:“朕有百万军,汝能遍济之乎?”沈万三说:“每一军犒金一两。”朱元璋说:“此虽汝至意,不须汝也!”


所以这是朱元璋不愿看到的,担心他的皇位和军心被动摇。



3、一枚铜钱破了产


这时候的沈万三还想继续在朱元璋面前炫富。


朱元璋说:你做生意很有道道,现在我用这一枚铜钱做本钱,明天利息加倍,后天再加倍,一直到30天,你连本带息一块给我送来,如果你拿不出这些钱,就任我处置。


沈万三头大了,妈呀! 他彻底傻了,这才知道不是个小数,感觉大难临头了。这分明就是利滚利啊,比现在的高利贷还厉害,两块变四块,四块变八块……以此类推,一直到30天,也就是这一文铜钱变成了2的30次方文,即 536870912文,这么短的期限他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的钱。


果然不出沈万三的预料,30天后被抄家,后被流放,80岁高龄,最后客死他乡。


《明史》记载:奉诏出资建南京廊庑千余楹,筑京城洪武门至水西门段。以请犒军触怒太祖,流放云南,家产充公。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因为一文钱破了产的故事,这个历史故事告诫后人:做事要高调、做人要低调。


沈万三的身败,更多的是政治的因素。虽然有钱,但是由于开始站错队,最后想本着散家财的初衷,却拍马屁拍到了猪蹄子上,引起了猜忌,好心办了错事。


历史漫谈君


中国地大物博,从来都不缺少有钱人。因此,鲜少有有钱人十分出名的,除非他富可敌国或者做了很多善事。



沈万三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一生做了许多善事。他的故居在周庄,可谓是风景秀丽文化深远,真正带火周庄的确是沈万三,沈万三成了周庄的一个形象代言人。

朱元璋登基做帝初期,都城南京由于经过多年战乱,修城十分困难。有谋士给朱元璋出主意:要想大明江山永固,必须是高筑墙广积粮,到时候真有个兵荒马乱也不必担心。

可是筑墙就得花钱,要是从国库中取出这笔钱,国库可就空虚了。最后只好要求富商出资,沈万三可是富商的领头羊,当然先从他下手。

他也愿意出资,到底是大富豪,出手阔绰,答应出修三分之一的城墙费用。如此大手笔,说他富可敌国绝对不为过。可能会有读者有疑问,沈万三的巨额财富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个小趣闻,说是沈万山偶然之间得来了一个聚宝盆,钱财放进去,不久就会生出钱财来。当然这个并不可能,大家听之笑之便好。

前文有提到朱元璋要修筑城墙,沈万三要求见他。因为封建社会,士农商贾,商人地位可谓是最低的,但是却想借机祈求功名。最后可谓是一拍即合。


工程进展果然很顺利,他负责的这三分之一南京城墙很快就修完了,各个城门楼修得很气派。这沈万三想邀功,就去请朱元璋题字。

而这一次邀功也成了推动他死亡的直接原因。沈万三让朱元璋给城门起名金宝门,但是朱元璋不想起这个名字。不过也不好明说,正如沈万三自己认为的。自己算是赞助商,自己出了钱,这点主都做不了吗?

接下来他又不知天高地厚想要题字外门,希望可以青史留名,可怜的他触了龙鳞还不自知。后来还觉得自个儿有钱,三军将士和老百姓给他修城墙,自己掏钱犒赏三军将士和修城墙老百姓。

这下戳了朱元璋肺管子了,这天下到底谁是帝王?你未经我允许就花钱犒劳三军,这是想要逆反啊!本就猜忌多疑的朱元璋,这个时候只想把这沈万三杀了。

而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却站出来制止了朱元璋。她劝说道:“沈万三出巨资修了城门,现在天下还没有成为最后定局,正是需要人心的时候。”朱元璋这才没有立即杀他。

可是朱元璋本就不是大方之人,思前想后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便找来沈万三,给了他一文钱说:“你帮我把这一文钱收利息,一文变两文,两文变四文,一个月后再给我。”



沈万三富可敌国,当然没把这个当一回事。然而他细下心来一算,便发现数字十分的惊人。就这样利滚利,沈万三付不起,很快就被朱元璋给抄家了。

其实一代富商沈万三这个结局倒是有一点憋屈了,这也与他生不逢时有一点关系。在现代社会,他若是为国家做了这么多贡献,得到的一定是人们的赞颂和国家的肯定。

其实这就是复利的强大,很多富豪管理钱财都是靠这样的方法。理财的人应该很懂,不了解的可以自己查查资料,适合理财。


史之策


万三万三,万户第三。古代商贾巨富素有以富贵之中取“万”字为后缀的谦虚毛病,如沈万三本名沈富,因自诩为江浙第三的万元富户而取名沈万三。

沈万三可谓是富得流油,富可敌国,富得几欲有千金散尽还复来之势。光酿酒所屯之水便需良田数十倾造池。而对于沈家富贵来源则众说纷纭,越说越奇。其中最吃香之说当乃“聚宝盆”一说。说沈富曾为平民时一日曾见人捉蛙百余于街口待价而沽,沈富见而大惊知乃金蟾百余而不忍有人暴殄天物杀此祥瑞之物故囫囵买下本欲改日于河边放生以求好生之德不料却见其通通跳入自家瓦盆之中消失不见而盆点石成金。掷金一则得二,二而得四,四而得八,如此增长,顷刻间则聚金钵满盆盈。后此聚宝盆在修南京城墙时为止城墙修而复塌的邪性被其埋于聚宝门下以镇祟。



显然,聚宝盆之事纯属扯淡子虚乌有之事,盖多为商人不愿将发家本领托出为造势而捏造的蹩脚故事,信之则贻笑大方。

然而,沈万三故事捏的已经足够蹩脚了,也可见其极尽“谦虚”之能事。所谓满招损,似沈万三这般满世界炫耀实则于与死神同舞无异。

坊间传闻,沈万三曾于平江对张士诚鼎力相助而致明军对平江军工不下苦头尝便。等到平江易主沈万三又抱起了朱元璋的大腿不仅斥巨资替明修南京所毁城墙更欲望替其以每人一金犒赏三军。时沈万三所修城墙为南京城所修三分之一之多且为最难规模最大自洪武门至水西门处绵延十数里。可气的是如此工程朱元璋需调整个明朝机构方可缓缓图之而沈万三却于月内一蹴而就。



此后,沈万三深恐朱元璋计较平江之仇又提出愿替其以每人一金犒赏三军百万人。然而龙有逆鳞,触之必伤。三军者,皇权倚仗,国之利器,又怎么能让一区区商人把士兵对自己的好感夺了去,彼居心叵测,大逆也!故而朱元璋勃然大怒欲以大逆罪杀沈万三以儆效尤。马皇后说“不祥之人,自有天收”,朱元璋改抄其家财,流放其至云南烟瘴之地。

然据史学家反复考核明沈万三多为杜撰,沈富者终其一生生于元而亡于元。如古《吴江县志》与今顾诚所作《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等多部著作反复核实盖沈万三于明乃杜撰无误。此论断为南京大学明史专家潘群教授所证实。沈家之财起于农(大地主),繁于商(跨国海贸),为元末彻头彻尾的大地主兼商人。

今影视又有朱元璋以钱一文而破沈万贯家财一幕。朱元璋因记恨平江之仇又嫉沈万贯家财故而向沈提出为检沈是否却有致富理财通天之能愿寄铜钱一枚以日复息计之一月而取。结果两天得二,三天得四,四天得八……一月过后终至沈万三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之地步。

故事好看却蕴含一千古哲理:胳膊拧不过大腿,经商干不过从政。


不书


作为元末明初的江南巨富,沈万三无疑是历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他“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甚至民间传说他的家中有一个聚宝盆,无论放什么东西进去,拿出来的时候,都是稀世珍宝。

当然了,这个传说,实际上是一句夸赞沈万三生财有道的赞誉之言,是一个隐喻。不过,这也从侧面表现了沈万三的确拥有无数财产。

(沈万三剧照)

那么,作为资产无数的“江南第一富豪”,沈万三最终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沈万三虽然很富裕,但是最后破产了。他之所以破产,是被朱元璋套路了。

这个故事是说,朱元璋曾经给沈万三一文钱,要求沈万三为他放债,放债时间为一个月,而朱元璋收取的利息以天来计算,每天都要翻一倍。

沈万三不敢得罪朱元璋,同时,他也没细算,觉得可能并没有多少钱。因此,他当场便答应了下来。在他看来,利息再怎么多,也是几文钱的事,根本就不值得在意。结果等他回家,仔细算了算,才发现在一个月后,他竟然要给朱元璋5亿多文钱的利息。等一月之后,朱元璋来要账时,沈万三因为拿不出钱,被朱元璋抄家了。而他本人,也被流放到了云南。

不过,这个故事也仅仅是一个传说,内容显得漏洞百出。毕竟像沈万三这样的精明商人,怎么可能落入朱元璋的圈套中呢?而且根据史料记载,沈万三的家产超过2000万两白银,明朝一两银子普遍可换到1000多文钱,沈万三怎么可能拿不出区区5亿文钱?

那么,历史上的沈万三,其真实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

(朱元璋剧照)

在《明史》的记载中,沈万三最终的结局依然和朱元璋有关。朱元璋统一天下之后,决定修建南京的城墙。但由于当时天下初定,严重的军费开支,导致国库空虚,朱元璋竟然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钱。

江南巨富沈万三在得知消息后,主动拿出了上百万两白银,帮助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当然,沈万三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由于他之前曾出资帮助张士诚,因此朱元璋对他并没有什么好感。现今天下大定,沈万三肯定要主动示好新皇,弥补两人之间的关系裂缝,这样才能保证日子过得舒畅。

不过沈万三在出资建城以后,仍然觉得不够,于是他主动向朱元璋请命,表示愿意再次出钱犒赏三军将士。朱元璋得知消息以后,大怒,他认为沈万三仅仅是一介匹夫,竟然敢说犒赏天子军队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夺权的想法。这种人,必须得杀。

马皇后听说这件事以后,劝解朱元璋说:“法律是用来处置不法之徒的,不应该处置沈万三这样的不祥之人,不祥之人自有天收,陛下你不用杀他。”

最终朱元璋放过了沈万三,但却没收了他的家产,并将他流放到了云南。

(张士诚剧照)

事实上,关于沈万三的结局,在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

清代史料《吴江县志》记载:“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这个史料是说,早在1356年,张士诚占领吴会的时候,沈万三就已经死去了,而朱元璋建立明朝是在1368年,因此沈万三根本没有可能为朱元璋修南京城墙,更加不可能被流放的云南。

由于《吴江县志》的史料是源自明朝莫旦编撰的《吴江志》,而莫家与沈家又是有姻亲的两个家族,因此这个说法虽然与《明史》相悖,但却依然有一定的依据。

当然了,也许当时沈万三确实已经去世,不过,当时沈万三的家产还在。朱元璋从沈万三后代那里获取财产,也是有可能的。总之,有一点是肯定的,朱元璋建国以后,确实凭借他的权势,不劳而获没收了沈万三的巨额财产,这是不争的事实。

(参考资料:《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传》《吴江县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