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澱名人:安新城裡拐三那聲永存記憶的吆喝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雄安新區,最真實的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雄安新區大事小情!

白洋淀名人:安新城裡拐三那聲永存記憶的吆喝

拐三不知其姓氏,因排行第三故名之,且先天胳膊腿殘疾,又在三字前冠以“拐”字,拐三永遠是小城的一道風景線。

白洋淀名人:安新城裡拐三那聲永存記憶的吆喝

三四十年以前,拐三推一輛四輪小木車(好像童車改裝),車上放一個糖稀鍋,一個盛蘆葦棍兒的盒子,大街小巷轉悠著賣糖稀。他走路極有特色,身子傾斜右腿由外向裡劃半圈,同時右胳膊由裡向外劃半圈,胳膊腿正好劃成一個“8”字形。所以小城流行一個歇後語“拐三的胳膊向外拐”。他一邊走一邊吆喝“稀來------------稀來-------------多給”。第一句吆喝完停頓片刻接著第二句“稀來----稀來----給得多,一給給一鍋,什麼鍋?菸袋鍋-------”聲音極具吸引力。孩子們一聽到這熟悉的聲音,紛紛從家裡跑出來,團團圍住拐三的小木車,一分錢、兩分錢的買,也有頑皮的孩子,一分錢花完了並不輕易地離開,還要磨蹭,瞅準機會下手擰一把;也有自己下手用葦棍兒抹的。大家紛紛叫嚷“多給點、多給點”。看到孩子們下手抓,拐三也沒動怒,大大的眼睛滿是笑意:“賠了,賠了,賠了錢去你們家吃飯去。”孩子們嬉笑著抱怨著認為自己的不夠多。

白洋淀名人:安新城裡拐三那聲永存記憶的吆喝

我記得我小學畢業時,拐三的糖稀已經賣五分錢一個了,初中畢業時大概是一毛一個。人們都說拐三很有錢,競鋼鏰就有幾大缸,究竟誰見過,誰也說不清。人們見到的只是他長年累月穿一身看不出顏色且發著烏亮的髒衣,鞋子什麼樣沒人注意過,人們只注意拐三的糖稀鍋裡有沒有軟化的糖稀。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那動聽的“稀來---稀來-----”的吆喝聲從小城裡消失了,拐三好像不存在了,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孩子們的零食各種各樣,匆忙的人們竟沒有發現,小城少了一道風景線,可那句歇後語卻常掛在嘴邊“你較勁,拐三的胳膊------向外拐”。

白洋淀名人:安新城裡拐三那聲永存記憶的吆喝

忽然有一天,人們發現小城又多處一道風景。你看大紅色的車頂棚四周鑲著金黃流蘇,四角各懸掛兩個小銅鈴。車座、靠背也用大紅布罩住,車把上用紅綢擰了一朵大紅花還掛著四個小銅鈴。這輛人力三輪車的車座上的車伕身穿半舊的西裝、略顯肥大的長褲、一雙皮鞋雖然不甚明亮但也能讓人接受。大大的眼大大的嘴整個面部向右下歪斜。他一隻胳膊半卷著,一隻胳膊扶著車把。啊!原來拐三改行登板的了。

在眾多的板的行裡,在紛亂的街巷上,你隨時會看到那鮮紅的三輪車,聽見那悅耳的銅鈴聲。

當電力三輪車鋪天蓋地湧入小城時,拐三已經退出了板的行。雖然那兩人力三輪車還在,可是沒有人再願意坐他的車了。他現在輾轉在小鎮的幾個垃圾點。對拐三已經成了一個撿拾廢品的拾荒者。拐三一個先天殘疾的人,無論什麼年代都能自食其力的生存。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雄安新區,最真實的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雄安新區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