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109 . 28”高地,看他們怎麼“捉妖”和“佈網”

花垣縣座標:湘西自治州西北部,東經109°,北緯28°。至今無確診病例。紅遍的雄雞版圖上,這裡真的是如淨土般的存在。

花垣縣人民醫院為縣唯一定點救治醫院,宛如一個局部戰區的前沿高地。全縣人民各路圍堵追擊,最後在這裡與病毒完成最終的正面較量。

面對全新的病毒,洶湧的疫情,花垣縣人民醫院十七年之後再度領命,慨然上陣。迅速建立起一個包括指揮、診療、感控、保障、監督集一體的防控體系,全力備戰,守護“109. 28”高地。

大家都把新冠病毒,稱為“疫魔”,不僅因為它傳播迅猛,而且行蹤詭秘,戰“疫”既要鬥勇更要鬥智。今天,我們走進“捉妖團”和“防控指揮部”,看看他們怎麼拼盡心力捍衛這塊淨土。

守护“109 . 28”高地,看他们怎么“捉妖”和“布网”

救治專家組成員

五人捉妖組

劉 斐:呼吸消化內科主任

劉 軍:放射影像中心主任

範賢忠:呼吸內科主任

吳豔輝:ICU主任

石勝龍:醫務部副部長 疫情防控辦公室主任

專家組成員負責對全縣的疑似病人進行診斷和排除。

3月8日最新數據:自1月23日以來,共接診發熱病人959例,解除65例追蹤觀察病例,第一時間排除8例疑似患者。

新冠防控歷時已46天。簡單數字的背後,凝集了這些本土專家們多次熬更趕夜的解讀,火速集結的會診,也考驗著他們專業知識的掌握應用和決斷的果敢。

臘月二十九,首次排除2例從武漢回來的可疑病例

臘月29,放假的第二天,已經是春節的前奏了。

這天,花垣防控戰疫正式打響。

有2例從武漢疫區回來的患者,1例為中南醫院急診科醫生,1例為同濟醫院後門附近早餐店老闆。分別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血常規檢查都已經符合診斷標準,就是CT表現為單發侷限病灶,與“新冠”特有的毛玻璃樣改變存在差異。

雖然在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之前,所有的人幾乎都認定了這兩例“高度疑似”,但是依照指南第二版,他們還是果斷地排除了。

從這兩例開始,四人組在全縣範圍內展開了他們的捉“妖”行動。

1月26號,也就是大年初二晚上7點多,中醫院報告1例可疑患者。該患者為龍山縣裡耶人,年前從武漢打工回來,有密切接觸史,發燒、咳嗽。當班醫生提出,想馬上轉到縣醫院定點隔離病區。

單是從武漢疫區回來的這一點,在談“漢”色變的特殊時期,要把這一病例排除,確需慎之又慎。

接到會診通知後,梅文勝與幾位專家組成員火速趕到中醫院。他們進病房仔細查看了患者。以放射影像科主任劉軍為中心,大家緊盯著CT圖像放大縮小,縮小放大,反覆琢磨陰影區域。

CT表現還是不像!

結合患者已經3天沒發燒,症狀明顯好轉,最後判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不大,不作為疑似病例上報。

如他們所料,該患者核酸檢測結果報告為陰性,暫時排除。

據劉軍說,當時這個病人其他表現太像了,流行病學史、發熱、血象檢查都已符合診斷條件,就只差CT檢查結果。

他表示,看片幾十年,從來沒這麼大的壓力。

石勝龍說,當時大年初二的街上沒有一個行人,診斷室內亮晃晃的燈光和緊張熱烈的談論氛圍與外面的冷雨黑夜形成鮮明的對比。此番情景,他們感覺不是在診斷病例,而是在決策花垣的重大事件,壓力可想而知。

範賢忠是湖南衡陽人,作為一名醫生,一年很少有假期回家探望父母。這次因為新冠的到來,再一次缺席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

雖然醫學觀察僅超1天,專家組還是果斷否決

大年初七,防控形勢日漸嚴峻。

指南已經更新到第五版。

1例從武漢回來的花垣本地人,出現了低燒、咳嗽症狀,CT顯示左下肺局部病灶。該患者曾在武漢中南醫院照顧患鼻咽癌的岳父,發病時剛好到醫學觀察期15天,超過1天(指南為14天)。

當時報道有超過20多天發病的新冠病例,範賢忠說,各大醫院的診斷課件也提出,新冠肺炎初期可以表現為單發局部病灶。

專家組還是決定嚴格遵照指南,予以排除。

“我們的專家組還是蠻厲害的”

至今,花垣縣的疫情版圖上乾淨如一張白紙。

這段時期,有凌晨就診的發熱門診患者,有半夜從貓兒、雅橋轉診的發熱病例,父親從疫區回來,晚上出現發熱症狀1歲多的兒子,哪裡有狀況,專家組就火速撲向哪裡。

是流感,普通肺炎,還是新冠這個妖魔?需不需要進隔離區?他們像偵探一樣從一連串證據鏈中,蒐羅蛛絲馬跡,仔細甄別作出最後的判定。

“8個可疑患者的核酸檢測結果、目前花垣的零疫情形勢均與專家組的判斷吻合”,顏貴新院長頗為自豪,“我們的專家組還是蠻厲害的!”

守护“109 . 28”高地,看他们怎么“捉妖”和“布网”

圖為:專家組晚間在兒科會診1例1歲發熱患兒

守土不易。

新冠肺炎的診療,雖然有統一的指南,但病毒是新的,指南的條條框框是死的,臨床中的病例表現並不是1就是1,2就是2,大多處於比較模糊的地帶。一個半月時間,指南已經更新到了第七版。標準的不斷調整,對診療者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

病毒異常狡詐,不斷報道的特發病例,也讓診斷的邊界越來越不好拿捏。

每下一個結論,都會牽扯到方方面面。

漏判1例,有可能會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如果放寬尺度,勢必會加大臨床的工作難度,為隔離病區帶來多重壓力。特別是在物資、人員極度緊缺的情況下,資源的浪費會為下一步的防控帶來壓力。

按規定,疑似與確診病例必須在2小時內上報,並收治隔離病區。

隔離區啟動,12個工作人員全部動用,防護升級。再節約,一天至少要8套防護服,N95口罩10個以上,還有手套、隔離衣,大量的消毒用品。

一套防護服的價格要四百多,醫院的N95口罩庫存僅為106個,還要供應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

一旦判定為疑似,公佈於社會,因高壓而凝固的空氣裡,一點點火星都會點燃民眾的恐慌情緒。

專家組成員始終堅持專業和經驗這條準繩,並沒有被“寧可錯殺,不可漏過”的思維帶偏。

按照第五版以前的指南,核酸檢測2次排除至少要3天以上。在等待結果的這段時間內,說實話,專家組成員,包括組長和副組長的顏貴新院長,梅文勝、陳強軍副院長,也是承擔了不少壓力。

長達半個月 深夜燈光長明的防控指揮所

守护“109 . 28”高地,看他们怎么“捉妖”和“布网”

科學布控、快速反應,嚴防死守。

行政十三樓,是防控指揮所在地。與發熱門診、隔離病區地理上形成一個三角,而三角是各種圖形構造中最穩固的形態。

在防控最緊急的這段時期,這三處深夜長明的燈光,點亮了特殊時期格外清冷的夜色,堅不可摧地守護著“109. 28”高地。

1月23日,也就是臘月二十九凌晨,花垣縣人民醫院接到縣衛健部門的防控指令,一夜之間,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防治專家組成立, “新冠肺炎診治防控方案”,“特殊時期中層幹部管理規定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調度管理辦法”以及“定點醫院隔離病區緊急啟動預案” 緊急出爐。

三個制度文件的出爐,形成了集指揮、診療、院感、保障、監督五位一體的防控架構。

守护“109 . 28”高地,看他们怎么“捉妖”和“布网”

天一亮,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集結到位,領導小組成員取消外出,回家過年的醫療救治組成員緊急召回,疫情防控戰役正式打響!

形勢迫急,惟有與病毒賽跑,搶先佈網方可贏得先機。

首批8位從各個科室緊急抽調的發熱門診、預檢分診人員就位,當天上午,走完第一遍發熱病人就診流程。同時,隔離病區完成啟動前的準備,包括原有病人的轉移,通道、防護制度的完善,緊接著第二梯隊的人員已著手籌備。

同日上午十點武漢封城,座標花垣縣城的高地指揮部也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坐鎮守候。

守护“109 . 28”高地,看他们怎么“捉妖”和“布网”

春節期間是最艱苦的一段時間,防控指揮組成員全部無休進入戰時狀態。穿過蕭索的街道,每天八點出現,深夜凌晨下線是這批守土人的日常。

副院長張安順老家在龍山縣,本來是要回老家和父母一起過年的,疫情的到來,他毅然留守花垣大本營,儘管龍山與花垣只有2個小時的車程。護理部主任陳學敏也放棄了去吉首與母親團圓的打算。

這麼多人僅僅是守在這裡嗎?

1個月內,醫院共接收到省州縣防控文件上百份,每一份文件代表著最新的防控指令,每一份都需要讀透、落實。診療指南、防控指南每更新一次,方案要調整一次,全院要聯動一次。

每個人都知道,任何一個漏洞都將導致蟻穴潰堤的嚴重後果。

戰疫重地隔離病區,石獻斌書記與顏貴新院長多次現場辦公,醫務、護理、院感把控到每一條通道的順序,交接病人的路線,洗手設備安裝的位置,兩天之內,僅發熱病人的就診流程起碼走了不下三遍,接診病人到隔離區的流程演習不下五遍,每個環節不斷優化以求更為科學規範。

要完成防控人員的梯隊籌備,還要兼顧日常診療,在春節的特殊時期,嚴重考驗著醫務、護理部門的調度能力。整個春節期間,從十多個科室完成了32名醫護的緊急調度。而另一條物資保障線,防護物資的籌備和管理已經上調到戰略物資的高度。同時,8輪緊鑼密鼓的培訓分層次展開,院感開始密集出現在醫院的各個終端開展"零感染"、"零傳播"的拼死防禦。

黨委紀檢出動對每一個防控單元進行措施落實的督查追蹤。

“晚上十一、二點鐘,顏貴新院長、梅文勝副院長在隔壁辦公室審定改進的制度和流程,數天半夜才下線”,有人說,看到他們心裡說不出的踏實。

院辦主任,黨委副書記曹秀芬還在哺乳期,處理文件、應急、外聯、慰問、督查,工作繁雜完全沒有上下班的概念。家裡孩子才6個月,當問及孩子吃奶怎麼辦?她笑著說,管不了那麼多了,讓他們(家裡人)喂牛奶,剛好慢慢把奶隔了。

何亮是醫務部長,除了疫情,他還要負責全院的醫療日常,“電話平均每天不少於70個,凌晨都還有。”

包括每個科員也僅僅是在家過了年三十,初一全部加入了守護的行列。

守护“109 . 28”高地,看他们怎么“捉妖”和“布网”

石勝龍和吳慧芳疫情網絡直報

守护“109 . 28”高地,看他们怎么“捉妖”和“布网”

石勝龍密密麻麻的疫情防控日誌

“每天定時網報11張報表”,防控辦公室主任兼救治專家組成員石勝龍被書記戲稱為“表哥”。他不但要組織專家會診,各種數據的精準上報,不能出半點閃失。

無意中發現一本厚厚的冊子,起初以為是一本指南。原來細心的他,專門做了一個疫情防控日誌。

從防控第一天開始,何時何地開了什麼會,接到什麼文件,做了哪些培訓,收了多少發熱病人,何時做了核酸檢測,他都一一收編記錄,詳細留痕。

守护“109 . 28”高地,看他们怎么“捉妖”和“布网”

陳順英是傳染病管理科科長,疫情防控首當其衝。14次採樣她都在現場直接接觸患者。核酸檢測報告一般都在晚上十點,她每次準點守候,第一時間報給臨床,她知道,每個人都急切地想知道結果。

疫情動態上報,一張報表幾十個數據,來自醫院40多個部門科室,內容涵蓋:發熱病人數、採樣結果、治療藥物、防控物資的庫存等十多項數據,差錯不能出分毫。

守护“109 . 28”高地,看他们怎么“捉妖”和“布网”

圖為:大年初一,石勝龍(醫務部)、李果嘉(院感科)、王恆(院感科)忙完走出辦公大樓,打開手機一看,已是次日凌晨,新年第一天過得這麼充實,幾個人興奮地拍照留念,“鼓勵自己,也相信我們一定可以戰勝疫情!”

“不僅要打贏,而且要以最小的代價拿下這場防控戰!”

石獻斌書記對這支隊伍的評價不加掩飾,“經歷了非典、甲流各項應急公共衛生事件的花垣縣人民醫院幹部隊伍更加成熟、緊密,經得起考驗。”

花垣的每一個夜晚平靜而祥和。

因為有人星夜挖戰壕,披戰袍,為這個城市裝上堅固的防火牆和安全網。在你酣然入睡的深夜,有人在湍急的灘塗上為你擋住了一次又一次洶湧的暗流。

對於防控佈網的人來說,24小時應急待命的這根弦,一直會繃緊到疫情徹底結束的那一天。

還是那句話,在這場戰役中,

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都

值得我們注視和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