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何欣講“企業人才戰略”


天騏直播間2月12日晚七點的課程,是何欣老師講,主題是:不確定情況下的企業人才戰略。何老師強調組織能力和流程的重要性,提出了“養人是很貴的、借人是很重要的、梯隊建設是要提前的、組織能力是要夯實的”等核心觀點,從“挑戰分析、如何操盤、放眼未來”三個層次,講解了企業人才戰略的數量、質量兩大工作方向及“招培借留”四個工具,分享了在初創、發展、成熟等不同階段如何既立足現在、又放眼未來地定義人才、打造人才、激活人才等具體思路。何欣老師曾任平安大學首席學習官、碧桂園營銷學院院長、萬達學院教學副總、華潤置地培訓總監,閱歷豐富。現將聽課中點滴思考、體會簡記如下。

1.何謂“敬天愛人”?敬天愛人,這四個字是稻盛和夫一生經驗之總結。老師從做管理的角度對此做了註解:敬天即尊重規律,愛人即建好團隊。非常好,大合我意。我崇尚這四個字,以之為座右銘、指向儀。敬天,側重外部,尊重市場規律,愛人,側重內部,打造好團隊。這是組織戰略運營永恆的方向。變與不變,盡在“敬天愛人”這四個字當中。

2.關於“人才戰略”的內涵。人才,是對業務戰略目標的支撐。人才戰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組織管理應確保組織能力與工作流程能夠在適當的地點、適當的時機可持續地提供適當的人才,以滿足短期及長期的商業目標。簡言之,可從目標、措施兩個層次來理解。從目標看,就是要“有人才”,而且是“適當的人才,適當地點、適當時機、可持續地提供”,應當是“人等崗”,不是“崗等人”;從措施看,就是兩抓,抓組織能力、抓工作流程,紮紮實實抓好這兩個著力點。

3.何欣老師反覆講的四句話:養人是很貴的,借人(靈活用工)是很重要的,梯隊建設是要提前的,組織能力是要夯實的。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企業人才戰略的精髓。

第一,養人是很貴的。一個員工的廣義成本,是其狹義成本(薪酬)的2.35倍。用兩個人,幹四個人的活兒,發三個人的工資,是很合算的。這些理念顯然對,應當力行。

第二,借人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可能越來越屬於行業,而非某一個企業。在企業內部也一樣,不一定固化在某個部門、某個團隊,而是有一定的共享性。共享員工的概念將會越來越火。那麼對共享員工如何考核?顯然,這是個有價值的問題。去架構化、走向無界,去目標化、走向計件,去基於人的理論薪酬化、走向基於事的同工同酬,是必然的趨勢。

第三,梯隊建設是要提前的。有備無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臨時抱佛腳,怎麼行呢?一定要用年輕人。因為時代屬於他們。老中青要結合,要有強制分佈。富士康N連跳,一個重要原因是管理者有斷層,心靈建設難,存在廣泛的代溝。當然坐火箭也不行,要有必要的臺階。人力是資本,是要經營的。這是對組織而言。另外,對個體而言,如果梯隊建設不行,那就無法做職業生涯規劃,是難以激發意願、能動性的,也就難以快速成長。

第四,組織能力是要夯實的。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組織能力也一樣。不能被好的形勢和外部條件帶來的高績效所迷惑,要十分清醒地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重,切不可盲目樂觀。要一刻也不放鬆地提升能力、夯實能力。困境下、逆境下,要知恥後勇,自強不息。困境、逆境,就是對組織能力的一個壓力測試。順境下如能居安思危,像華為那樣做自我批判,就更為可貴。

4.關於疫情下的一些思考(民間個人版及對組織的啟示)。(1)一定得存款,不然失業了生活都成問題(對企業而言,現金流很重要,對社會而言,90後月光族會減少,儲蓄美德會重新被重視)。(2)有機會買房的時候千萬別猶豫(固定資產持有)。(3)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對企業而言,要注意維穩客戶,不是客戶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客戶)。(4)居家辦公沒什麼好羨慕的(對企業而言,遠程辦公室是權宜之計,靠自律,有但需考慮趨勢)。(5)不要看別人倒黴就心存僥倖,敲響之後沒有贏家(行業戶主很重要)。(6)平時一定要多運動,增強抵抗力(組織能力建設貴在日常,不能臨時抱佛腳)。(7)如果能掙到錢,一定要買輛車,方便代步(優化、簡化組織決策流程,提高效率)。(8)要養成儲備生活用品的習慣,防範於未然(將“節流”納為常規)。

5.要制定遠程辦公管理辦法。老師提到了此點。居家辦公、彈性工作制是新事物,當然要思考如何管的問題。我想,主要是這樣幾個要害點:a.要抓結果。這是主線、主旨。b.遠程靠自律,你無法管到過程。換一個角度看,這是否意味著,過程就不需要管?管過程是否只是傳統做法的習慣性延續?值得深思。c. 對遠程辦公必須有管理。放任自流的話,如何會有績效呢?是否管,不需要討論,一定要管。需要討論的是管什麼、如何管的問題。d. 抓遠程辦公管理,不是疫情時期的權宜之計,而是適應互聯網時代、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根本性措施。

6.思考危機給人才戰略帶來的幾點積極意義。一是在線模式。更多人關注在線的人才獵聘、學習、辦公模式。不管有沒有當下的危機,這都會增強。二是人才供應鏈。比如行業內外借人。共享員工、人才,企業內跨部門共享、行業內跨企業共享,都可以嘗試。三是降低人工成本。讓組織開始意識到養人是很貴的,要致力於建設低成本運營組織。四是迫使管理者承諾。管理者必須率先垂範,推動組織,提升處理危機的能力。最後,就整個企業來說,應當明白:再好的市場環境下,也有倒閉的企業;再不好的市場環境下,也有活得很好的公司。危機,是對組織能力的一次考驗。考試過關,就將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企業將變得更為強大!

7.如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地操盤人才戰略?老師列舉了人才戰略兩大工作方向:(1)有沒有人(數量)。如何保證充足的作戰單元?(2)人好不好用(質量)。如何提升人才的能力與意願?從人才數量的工作方向來說,立足現在的策略包括:(1)保守用工,減員增效(養人是很貴的)。(2)留住關鍵人才(避免被挖獵)。人才數量方面放眼未來的策略包括:(1)優化組織結構。避免人浮於事。(2)建設人才梯隊。走了老張還有老王。從人才質量的方向看,立足現在的策略包括:(1)維穩。穩定軍心,領導表率(示範作用)。(2)蓄能。儲備人才,提升原有人工效能。(3)激勵。中長期激勵,保持住關鍵人才。(4)利益。儘量不損傷基層員工利益。人才質量方面放眼未來的策略包括:(1)人才綁定體系的建設(抓忠誠度)。(2)標準化打法的建設(抓流程)。(3)多樣化的人才激勵體系的建設。(4)重視員工能力建設、高管戰略研討等。

8.關於人才供應鏈工具。包括“招、培、借、留”,也就是4B。招聘,就是Buy。培養,就是Build。借用,就是Borrow。保留,就是Hold-bank。老師從速度、成本、操盤思路三個維度,對“招培借留”做了一個對比分析。招聘,速度是“高”的,成本也是“高”的,主要操盤思路是:側重於關鍵崗位招聘(有核心技術的人才、有客戶資源的人才);部分易流動崗位儲備式關注(納入人才庫)。培養,速度是“中”的,成本也是“中”的(可通過實踐培養),主要操盤思路是:低成本做好培養動作(活在當下,如遠程培訓);蓄能式培養人才(以待未來)。借用,速度是“高”的,成本是“低”的(一線借用居多),主要操盤思路:內部借用,如人才交流(建設好交流機制);外部借用,如人才共享(行業內外,與代理機構之間)。保留,速度是“中”的,成本是“中”的(多樣化、含儲備),主要操盤思路是:留住關鍵崗位的人(綁定策略、中長期策略);保持部分普通人才的流動(正常)。在此有一點思考:對人的流動必須重視,也要辯證看待。如果沒有人的流動,沒有進、出,就是一潭死水,缺活力。如果人的流動過多、過頻,尤其是關鍵人如果流失異常的話,就說明是一盤散沙,缺組織能力,包括公司的吸引力、直接上司的魅力。一潭死水、一盤散沙,兩種情形都很壞,都要注意治理、克服。

9.做到“作戰能力均一”,很重要。要注意區分組織能力和個人能力的差別,包括一些細微差異。要抓傳幫帶。老張走了,老李還能幹。人走了,茶不涼。這才是組織能力。組織資源個人化,是不可持續的。能人經濟,青天政治,都靠不住。要把個人的能力轉化為組織能力,把個人的知識積澱為組織知識,把個人的資源整合為組織資源。要靠團隊作戰,反對個人英雄主義。說到底,就是要打造學習型組織,即能夠不斷生產知識、不斷自成長的組織。

10.標準化是一個帝國堅實的齒輪。這就是流程的概念。抓好了流程,都標準化了,提升組織能力就可以不依賴人,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就可以被代替。任何新人進入組織後,都可以在標準化流程下快速成長。標準化流程就代替人,成為企業中員工成長的教練。這個願景當然很美妙,值得去做。特別是面對企業形態無界化、組織內部溝通遠程化、日常辦公全在線化的時代大趨勢,流程不標準,或者流程缺失,就不太好運作,核心競爭力是一定要打折的。

11.組織能力是血,流程是血管。都重要。要防止出現“智慧梗阻”。人才是組織能力的載體,沒有血液,或者血液是壞的,當然要死掉。流程是組織的體制機制、制度文化、硬件軟件等資源一個集聚,是血管、是水渠、是確保人才做成事的一個環境支持,血液好,但血管不行,到處堵,也無法形成良好的血液循環,心梗、腦梗塞,或者腸梗阻,這都不行,都活不好。老師講的“智慧梗阻”這個詞,特別重要,讓人聽了特別有感覺。除了培養人才以外,還必須在內部環境上下功夫,血好,血管也好,血液循環才會好,優秀的人才能做成事,甚至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業來。

12.關於應對變化、不確定情況下企業人才戰略的結論性小結。老師從兩個角度做了概括。第一,從打造人才角度(包括數量、質量),包括:(2)鎖定公司當下和未來的關鍵人才,重點關注公司關鍵人才的培養和保留。(2)對於持續性業務,面向未來適度儲備一定數量的人才,避免未來出現人才荒。(3)定期關注競爭對手,杜絕競爭對手對本組織的惡意挖獵。(4)謹慎增加人員數量,尤其是基層員工,善用加班、兼崗、AB崗、全員營銷等手段,消化現階段業務對人才的需求。第二,從激活人才的角度(意願),包括:(1)以文化項目(學習、團建等)繼續強化公司文化對員工的吸引與保留作用。(2)看短期,打雞血類的活動需要定期做,有助於員工保持較高的作戰興奮度(公司高管必須參與)。(3)看長期,通過公司中長期激勵手段綁定關鍵人才,加大人才轉移成本。(4)推動公司高管的戰略研討活動,骨幹員工、外腦也可以參與,共同探討組織的未來。

13.關於思考人才戰略管理的基本心法。老師以應對疫情危機為例做了講解,他講的PPT叫基本過程,我感覺不準確,可以叫心法,TTSC心法。第一個:經營目標,即Target。思考你的業務(變化)。問,在危機之下,你的經營目標是否有調整?第二個:滿足需求的人才,即Talent。定義你的人才(現狀)。問,誰是我的關鍵人才?現有人才能力夠不夠?第三個:可持續、準確地供給,即Supply。打造你的人才(蓄能)。注意,招培借留,能借先借(便宜);蓄能式打造能力(提前)。第四個:機制與流程,即Chain。激活你的人才(維穩)。注意,綁定策略,關鍵人才;利益策略,基層員工;示範要素,管理團隊。

14.在企業發展不同階段,人才戰略會有不同的聚焦點。不是越優秀越好,而是適合度越高越好。在初創期、發展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都需要有三個基本動作:定義你的人才(人才標準);打造你的人才(招培借留、賦能);激活你的人才(文化與激勵機制)。就人才標準而言,在初創期,主要是需要泥腿子型人才、有資源的人才。在這個階段,泥腿子很重要,要實幹、要接地氣、要有真本事、要能夠落地,這類人才對創業特別需要,只會說空話、拍馬屁、抬轎子的人,絕對要誤事。在發展期,主要需要標準化人才、狼性足的人才。標準化,就是要能複製,不然發展不起來,發展不了人,更發展不了事業。狼性,就是要敢打、敢衝、勇於亮劍,小綿羊、小白兔不行,打不了仗,不可取。成熟期,需要善授權的人才、敢變革的人才。善授權,就是要用團隊,單打獨鬥不行。敢變革,需要境界、需要雄才大略,這點也至關重要,沒有這樣一批中流砥柱的話,企業就會在迴避變革、懼怕改變中走向溫水煮蛙式死亡。

(2020.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