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庙高光赏析三:黯然销魂唯别而已矣

这段传递出了表演艺术最难以被战胜的一点:生命的诗意。展现出令人舒适的稳定度和丰富性。

接下来,江澄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了。他用一句近乎哀求的台词重复“你说过,将来我做家主,你就做我的下属。……这都是你自己说的。”来调整和过渡情绪。

羡羡对于再次的刺痛,依旧还有回避姿态。但既然是他要主动诀别,他在对方情绪平缓后,也开始回应。

在他说对不起之前,有好几重情感控制,先是无言以对的表情,然后是试图让自己坚强强硬的表情,抬头准备回复的时候,忽然有一瞬间的黯然袭击了他,他在启唇之前忽然默默一闭眼,换成了一句“对不起,我食言了”,甚至尽量地让表情轻松起来。他本来要说什么呢?作者描述过这段潜台词,那就是他已经“没力气这样云淡风轻地故作潇洒了”。也就是他本来是想故作潇洒地回应一句,但那一瞬间的无奈感,击败了他试图伪装的情绪。

他直接具化了这句潜台词,仅仅用一个表情的转换。


江澄开始调节情绪道歉,说,都这种时候了,我还要你来跟我说对不起,我是多金贵的一个人呢。表情隐忍,反复压抑着自己的情绪。

羡羡每次的回应,就是在通过出人意料,丰富自己在这个场景里的情感深度。对方攻击他破碎,对方破碎他担心,对方痛苦他怜惜,对方开始长大懂得反省,他不是觉得欣慰或者欣喜,而是心酸。


终于,江澄还给了他这场里最关键的一句“对不起”。

这两个对不起,意味着十六年前所有相伴相携相互纠葛的人生,从今天开始归零。羡羡说不用跟我说对不起时,是肉眼可见的如释重负。

但江澄还陷在情绪里无法出来,羡羡主动起身过去,抚摸对方的肩膀安慰。这么多年来罕见的肢体接触,但姿态变了,充满情绪控制者的主动姿态。在刚才的一场对战里,羡羡在道歉后,比江澄更早一步触达切割、封闭、忘情,所以这个时候他的情绪也变得成熟稳定起来。


所谓的成熟稳定,是心碎之后在废墟上重建的高楼。华美而易碎。

他需要一点思考才能想清楚该怎么说才能“最好”,所以先垂下眼睛,靠着肢体安慰动作来整理心情。但破碎的苍白就在于,疲倦、“没力气”的重生感受,让他已经没有能力说出伪装的台词。索性单刀直入,一击致命。

都不要放在心上了,忘了吧。

没有江澄的即刻动作表情,大概一直是空茫的,无法回应的。


他也知道自己的安慰太过决绝,所以自嘲微笑了一下,不愿再直视对方的眼睛,视角上下调整了好几次。说,虽然我知道以你的性格,肯定会一直记着的。

羡羡在这里从眼神不够坚定,内心在反复选择措辞,到一开口,红尘看尽的疲惫,眼睛平静直视,情感过度,非常自然丝毫没有痕迹。

他说,那些事情,好像都是前世的事了。——不是在劝解,而是在倾诉,罕见的情感倾诉。然后说,都放下吧,我们都不要再纠结了。一句话,又完成了从倾诉到劝解的再一次过渡。

荧幕里的江澄和荧幕外的我,共同感受到了那种破碎空茫,那种自己一直致力于纠结的、追寻的、无法开解的、饱含着怨恨和爱,始终缺乏某个结束某个收尾的人生最浓烈的秘密隐藏情感世界,被他击破了。


羡羡在这里增加了一个动作,轻轻抚去对方脸上的泪珠,充满怜惜。把既能共情到对方的破灭,但又不愿意再次回应的心境体现得淋漓尽致。

镜头渐渐拉远,伴随着羡羡微笑后强忍情绪的一个哽咽动作后,两个人所有的未能诉说的情感遗憾,都在雨雾中渐销。

这场戏本来应该是其他演员的主场,魏无羡在这里应该只是“配戏”,配合每个角色完成其最重要的人生结尾段落。但在每个桥段里,羡羡都演成了自己的主场。


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演员的表演方式看出,剧组并不倾向于给演员以细腻的演技指导,更希望演员自身领悟到位进入情境。所以,肖战老师在这场戏里,展示出的微妙有层次的情绪呼应,完整连贯的情绪逻辑和丰富的情感深度,足以用电影分析的截图方式来分析拆解表情变化,更多的应该基于自我理解,对角色的认同和爱。

作为一个网络剧,陈情令更加重视的是所谓高光时刻:生离死别,倾诉衷情,大哭大喊,剑挑四方。这段并不那么算,所以在各种宣传和大家的叙述里,这场最多就是“比较重要”但很少有人反复提及。甚至战战都很少提到。毕竟需要他费心耗力的重场戏太多了。演到声嘶力竭意识还知道应该怎么才能更好但身体机能已经跟不上的过瘾感受,确实会让演员更加迷恋。

但之所以对这段表演有如此高的赞美,并不是这段表演有多么完美无缺,而是这段表演传递出了表演艺术最难以被战胜的一点:生命的诗意。

所有基于生命、时光的诗意体认,在表演里,都自带高级色彩。

观音庙这一场的华彩璀璨,在我心里是超过穷奇道的,就是因为其诗意程度和复杂、丰富、完成度。他演技的上限可以去观照穷奇道不夜天,想象他对情绪激昂时刻的诠释能力。但他作为一个年轻演员,拥有罕见的带动表演和控制现场的能力,在这场符合传统三一律的标准戏剧场景里,展现出令人舒适的稳定度和丰富性。


观音庙高光赏析三:黯然销魂唯别而已矣

任末期盛世闹市光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