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敌胆炮兵连

导读: 部队观察员一直用望远镜向大海观察,搜索离散的队伍,在海边停留至早上 9 点,再也看不到渡海的船只前来集结,部队才在协助我军渡海的中共琼崖北区地委宣传部部长陈说带领下,向根据地进发,与第一二八师的渡海先锋营、琼崖纵队第三总队第一团和独立团胜利会师。

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广州市中山二路车水马龙。一位腰板依然挺直、军人姿态不改的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漫步街头。他们走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门口,老人停下脚步,默默地凝视园内烈士纪念碑,然后他对女儿说:“我们进去参观一下。”于是,父女俩走进了陵园的展馆。

走进展馆大厅,一门九二步兵炮安放在展馆中央,老人的情绪变得十分激动,他甩开女儿搀扶着他的手,用手指着大炮旁悬挂的一面绣着“威震敌胆炮兵连”字样的锦旗,大声而自豪地对女儿说:“这是我们连队的锦旗!这是我们连队的炮!”意外的惊喜一下子把许多走进展馆的游客吸引过来。老人炯炯有神的双眼忽然之间泛出微微泪光,感染着他的女儿和围 观的游客,大家都急切地想了解老人家与这门大炮和锦旗的故事。这位老人名叫张振明,是广州军区的离休干部。他凝神想了想,接着开始讲述。老 人的故事把在场的人带回浴血解放海南的战场。

1949 年 11 月 13 日,解放广州入城仪式一结束,第四十三军全军奉命进军广西,参加粤桂边战役。出发当天,张振明接到第一二七师三七九团政治处主任单印章的命令,调任炮兵连政治指导员。

第四十三军进驻广西之后,很快又转入解放海南岛的战役。

海南岛地处祖国南端,是我国第二大岛屿,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渡海部队集结在雷州半岛。

此时正值冬季,北方早已冰天雪地,而南国依然温暖怡人,绿意葱郁。当时部队大多数官兵都是像张振明一样的北方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大海。由于受东北季风影响,海面波涛汹涌,海浪撞击发出“轰隆隆”的响声。海上风浪滔天,大家看见船只在波涛中时隐时现,对大海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感。摆在部队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渡过海去。我方既无军舰又无飞机, 连小木船也没有。在困难面前怎么办?部队经过政治动员、思想教育和忆苦思甜,克服了恐惧思想,特别是经过地方政府和部队干部的共同努力, 动员渔民,征用其船只。部队转入海上练兵后逐步了解了大海,指战员们的恐惧感逐渐消失,旺盛的斗志被激发起来。

海练首先要克服晕船晕浪,指战员们不但要适应海上生活,还要能在海上作战。大家在陆地上练习原地打转、打秋千、走浪板,在海上训练行船 技能,学习看风识浪、撑杆、划桨、摇橹、掌舵、抛锚、起锚、扬帆、拉篷、提分水板、修补船只、排除船只故障等一系列船上技术,还要很好地掌握海上射击打炮技巧,巧妙利用波浪起伏的瞬间瞄准射击。刚开始划船时,大家不得要领,船老是在水里打转,怎么也不往前走,引得渔民们阵阵哄笑,但是同志们并不气馁,而是虚心求教,向老船工学习。部队早上天不亮就出海训练,到早上 8 点钟收队,下午 5 点训练到晚上 10 点多收船,这样可以避开敌机、敌舰骚扰。

此时的炮兵连由两个连合并而成,有两百多名指战员、四门迫击炮、两门九二步兵炮,还有不少骡马。训练时在船上用麻袋装沙子构筑火炮阵地,练习在大浪摆动的情况下固定炮、操作炮,练习在木船上开炮打军舰。指战员们龙腾虎跃,海练、陆练都不放松。经过两个多月的刻苦训练,部队海上作战本领大增,信心百倍,士气高涨。各种渡海工作准备就绪,只欠“东风”了。

琼州海峡冬春季多刮东北风,到了夏季就转为南风了,部队渡海的位置距离海南登陆点还有百余公里,除了团营首长指挥船装有汽车发动机外,其他都是木帆船,靠风力和人力航行。特别是炮兵连的骡马、辎重、火炮全部安排在一只三桅三棚的大渔船上,加上警卫连配属一个带着一挺轻机枪的步兵班,全船有两百多人。


威震敌胆炮兵连

王东保少将

上级决定张振明所在的第三七九团参加第二批渡海登岛,由第一二七师师长王东保带领, 并加强不少兵力、火力。1950 年 3 月 31 日下午, 东北风起,首长一声令下,各连都往海里拖船。因为白天怕敌机轰炸,船都藏在树林里,退潮后船离海岸很远。那天下午,海边的景象十分壮观,人山人海,指战员们干劲冲天地往海里拖船。这时国民党的飞机在天上“嗡嗡”叫,我方高 射炮猛烈地射击拦阻。此时,不管敌机如何捣乱轰炸,战士们全不理会,大家齐心协力地往海里拖船,一门心思准备起航。 此时,张振明调任第四十三军一二七师三七九团政治处组织股干事不久,团里决定机关干部分别到各营连参加渡海。组织股分配到第三营, 原来组织股成员都在一只船上,但为了渡海时方便做好战时政治工作,团政治处主任陈德临时点名组织股陈家顺、车德成和张振明三人跟随炮兵连渡海。他们一起向组织股股长秦道生敬了最后一个军礼,分别登上了两只船。

炮兵连船上工作的具体分工是:连长陈子龙负责总指挥;第一副连长朱洪运负责罗盘,掌握方向;第二副连长高美夏指挥炮兵海上作战;指导员张风鸣、副指导员赵国顺、团直协理员高大同和张振明他们三个干事, 到各班进行政治鼓动工作。由于炮兵连的船大,辎重超载,从岸上拖下海用了很长时间,登船完毕,已经是晚上 9 点多了,大部队已经起锚航行很远了。

炮兵连的船紧追主力部队,航行在黑茫茫的琼州海峡,看不见前面的船只,只能依靠船老大的航海经验和罗盘,向着海南岛方向前进。老天似乎有意考验部队,午夜 12 点时风停了,但这点困难难不倒指战员们。风帆失去作用了,大家就动手划船,凡是能划水的家什都派上用场:有的用铁铲,有的用木板,还有的用洗脸盆。政治干部们边划船边作鼓动:“同志们呀快快划,前方就是海南岛,海岸登陆就胜利!”全船战士高声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划着。五班班长郑玉两手磨出了好几个血泡,仍旧拼命划水。战友们个个汗流浃背,人人斗志高昂,就这样划了两个多小时。也许是大家的精神感动了老天爷,忽然又吹起了东北风,炮兵连的木船乘风破浪快速向前。

黎明前夜色深沉,前方传来敌人巡逻军舰与我军主力船队交火激战的枪炮声。海岸上的敌人向我方船队开炮,机关炮的曳光弹一串串射向我军船队,照明弹照亮整个夜空,也照亮了部队前进的方向。炮兵连的三桅三棚大船向着登陆点全速前进,离岸尚有百米时,前面一大片都是我军的木船——大部队已经登岸。炮兵连的船大,一头扎进船堆里,不能再前行。

“大家跳呀!快跳呀!登陆就是胜利!”在政治干部的鼓动下,干部们和战士们群情激昂,纷纷跳入齐胸深的海水里,扛炮涉水快步登陆。

踏上海南岛的土地,炮兵就大显神通开始发威,一阵炮轰,打得守军狼狈逃窜。这支守军是由从内地败退的国民党官兵临时组建的教导师,曾 是我军手下败将。加强团只用半个小时时间,就突破敌人岸边的防线,攻克敌军碉堡十余座,歼敌两个连,俘虏敌军士兵一百多人。

全团三千七百多名指战员,除担负护航任务的第三营的几个连外,全部在海南东北部的北创港成功登陆。部队观察员一直用望远镜向大海观察,搜索离散的队伍,在海边停留至早上 9 点,再也看不到渡海的船只前来集结,部队才在协助我军渡海的中共琼崖北区地委宣传部部长陈说带领下,向根据地进发,与第一二八师的渡海先锋营、琼崖纵队第三总队第一团和独立团胜利会师。

未能前来集结的是担任主力部队右翼护航任务的战士,他们是第三七九团三营八连、九连和一部分机枪连战士还有第三八○团警卫连部分战士。在我军渡海途中,护航队发现数艘敌舰向我大部队驶来,为了保证大部队按时登陆,护航队迎了上去。天黑加上我军的船小,敌舰未发现。护 航队先冲上前去向敌开火,敌舰只能打远不能打近,仓皇后退,护航队穷追不舍。恰好当时是东北风西流水,护航船队逐渐远离主力部队,迷失了方向。看到陆地,他们就冲上去了,错登到海口市东北约三公里处的白沙门岛。

白沙门岛位于南渡江入海处,是一个冲积而成的岛屿,方圆有几公里。我军的出现,让敌人惊恐万分。从 4 月 1 日清晨起,敌人先后以三个团加上十艘军舰在飞机配合下向这里猛烈攻击。在这关键时刻,张振明的直接领导———组织股股长秦道生同志,与第三营副营长王金昌和副教导员葛尹元成立临时指挥所,察看地形,划分作战区域,指挥部队迎击敌人的进攻。勇士们在这样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敌人一 共发动了三十次以上的攻击,但是每一次都被勇士们狠狠地打了回去。激 战中没有饭吃和水喝,指战员们就嚼生米,吃野菜充饥、解渴。伤亡不断增 加,但每个人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就爬上去打。轻伤的继续参加战斗,重伤的也不离开阵地,只要有一口气,就跟敌人战斗到底。连长田长寿三次负伤,仍旧坚持不下火线,不能走就爬着指挥。

入夜,枪声暂时沉寂了。秦道生股长向大家讲明目前的危险处境,命令负伤的八连连长冯开珠带重伤员返回内地,并用深情而坚定的语气对他们说:“你们回去向党报告,我们没有玷污共产党员和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称号,我们一定坚持战斗到底!”4 月 2 日,我登陆部队又血战了一整天。直到深夜,敌人付出近千人伤亡的代价,才攻上白沙门。除了王金昌副营长成功带领十多名战士抢船突围以外,秦道生股长和组织干事王亚夫、宣传干事李秀石,组织弹尽粮绝且伤痕累累的战士们毁掉武器,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围攻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秦道生股长等烈士在白沙门的壮举,惊天动地,气贯长虹,威震敌胆。他们的英雄事迹,表现出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还有人民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尚情操。

会师之后,我军琼东北地区的兵力达七千多人,这些部队由第一二七师师长王东保、政委宋维栻统一指挥,向岛内纵深挺进。慌了手脚的国民党军总司令薛岳调动四个团的兵力对我大军围追阻截。天上有敌机轰炸, 地上有敌军阻拦,我军边打边走,突破敌人四道防线,于 4 月 5 日到了中瑞地区。为了彻底摆脱敌人,王东保师长指挥各部队摆下战场,准备诱敌入瓮,正面五百米外到处都是敌人,双方对峙着。协助登陆的陈说同志问政委宋维栻:“为什么还不打?”政委说:“我们的任务是去接主力部队渡海,打胜打不胜都要走,现在要等待最佳时机甩掉这些敌人。”下午 5 点钟反击开始,炮兵连再发神威,开炮一百三十二发,命中一百二十二发,把对面山上的敌人打得七零八落,配合部队取得了中瑞大捷。当天夜里,部队将全部伤员和多余的枪弹移交当地地下党组织,之后向南运动。至屯昌以南枫木,部队休整两天,然后再向西南进入山区,绕过南渡江上游转向澄迈海边。经过一周行军,于 4 月 15 日到达接应主力部队渡海登陆地点。

4 月 16 日晚 6 时,我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命令:主力第一梯队八个团[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三团两个营、三五四团,一一九师三五五团、三五六团、三五七团,一二○师三五八团等六个团(少一个营),第四十三军一二八师三八二团及三八三团两个营、三八四团的一个营]共二万五千六百六十八名指战员在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的亲自指挥下,分乘四百只木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到东场一线起渡,17 日清晨在琼西临高角至澄迈的桥头花场相继登陆,敌人吹嘘的“伯陵防线”土崩瓦解。不甘失败的敌军总司令薛岳还要做最后的挣扎,急调暂编第十三师、二五二师、一五一师、一三五师、教导师共约五万兵力向福山、黄竹、美亭一带增援,企图在此与解放军决战。

4 月 20 日夜,我第一二八师占领茅草岭、风门岭一线阵地。敌人集中主力在第六十二军军长李宏达的亲自督战下,八架飞机轰炸扫射支援,从东西两侧向我军发起猛烈进攻。我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指示我们此战有决战性质,对整个解放海南的战役起决定作用,要求克服一切困难,坚守阵地,紧紧吸引敌人。敌人集中两师所属的炮兵向风门岭一○五高地发 射一千多枚炮弹,然后以飞机做掩护连续发起十三次冲击。第三八一团警 卫连伤亡很大,又换上一连守一○五高地。一连打得十分顽强,正副连长牺牲,指导员负伤仍指挥战斗。全连只剩下十三人,还死死坚守阵地。第十 二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带领第四十军疾驰黄竹、美亭,与第四十三军对敌人形成合围,经过激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军抓住有利战机,展开全线追击,敌总司令薜岳狼狈乘飞机逃往台湾。第三七九团 23 日晨占领琼山县城,上午 8 时占领海口,缴获飞机三架。然后按照上级指示, 不参与追击敌人任务,抓紧休整,留在海口担任警卫任务。其他部队分东、 西两路向清澜港、木兰港、榆林港和八所港追击。4 月 30 日,扫清岛上全部敌人。1950 年 5 月 1 日,海南岛解放了!

海口解放入城仪式上,威震敌胆的炮兵队列走过得胜沙路,与海南人民一起欢庆解放。

张振明老人充满激情的讲述,获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游客纷纷将手中的鲜花敬献给这位最可爱的人。

(本文根据张振明《威震敌胆炮兵连》和张沙珂口述撰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