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多宝塔》和裴休的《圭峰山禅师碑》,你觉得哪个更好?

三戒151859705


颜真卿的《多宝的塔》与裴休《圭峰山禅师碑》各有特色,都是唐楷中的名品,只是后人对裴休的认识不如颜真卿,而且裴休的作品流传也很少,被认定为裴休所书的似乎只此一本。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其早期的书法作品,整篇书写严谨,结构严密,点画圆润,疏朗秀媚,

用笔静中有动,端庄而不呆板。能看出受二王、欧、虞、褚的影响,历代众多书家把此碑作为书法入门范本。

裴休的书法取法欧阳询,又参入柳楷的一些笔意,一改中唐时期颜真卿的肥厚书风。裴休书法吸取了柳体的筋骨、欧体的紧密与颜体的顿挫之势,形成了自己迨媚劲健的风貌。裴休一生中修佛参禅,那句著名的诗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作者就是裴休拜的老师。历史传说中的“法海”大师,就是裴休的儿子。裴休的儿子是在中了状元之后,被皇帝封为翰林学士之后被裴休送往寺院出家的,由此可见裴休对佛教的虔诚。因此裴休的书法有一种超脱物表、澄净内心的境界。

《圭峰山禅师碑》中锋用笔、逆起回收、方圆并用、提按分明。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芾就十分推崇裴休,称赞他“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率意”和“真趣”是米芾书法审美思想中的最高标准。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里说:“裴公美书,大段宗欧,米襄阳评之以‘真率可爱’。‘真率’二字,最为难得,陶诗所以过人者在此。”

《圭峰禅师碑》历来受人重视,评者如云。明代王世贞说它“清劲潇洒,大得率更笔意。”清代郭尚先说:“裴公美书是自率更得法而以整洁胜者。”梁谳说:“《圭峰碑》全宗欧阳信本,而擒纵更尽其势,间参一、二笔柳法,唐碑中之可学者也。”清武亿《授堂金石跋》:“休书楷,迨媚有法,睹此碑信然。”

裴休与柳公权、沈传师被誉为晚唐三大书家,他和柳公权书法颇为相近,后世甚至有人怀疑此碑为柳公权所书。柳公权的《玄秘塔》是裴休撰文柳公权书,而《圭峰碑》则是柳公权题碑额,裴休书,此二人看起来还是很有渊源。清代的大书法家成亲王就是以此碑打下的基础。

裴休《圭峰碑》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应该是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各自有各自的审美,很难取舍,就看你喜欢哪种风格了。同一人不同时期我们的审美也会改变,目前就我而言,更喜欢《多宝塔》多一点。


翰墨今香


《圭峰禅师帖》《多宝塔》略胜《圭峰禅师帖》一些。原因如下:从作品的成熟度看,二家书法缺少难分伯仲,如果我们拿颜真卿和柳公权晚年的楷书,甚至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那种人生具老的成熟度看就如此。就笔法方面,也都有独到之处。但在气韵方面《圭峰禅师帖》就不如《多宝塔》了。《圭峰禅师帖》取法柳公权,比柳公权更加劲峭,而《多宝塔》则相反,就已经具备了颜真卿晚年楷书那种宽博的隐隐约约的特质。




上图为《圭峰禅师帖》作品局部。

这种劲峭风格的作品,虽然有其风格的独具之处,但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中仍然不是主流文化风格的代表。这较之《多宝塔》和颜真卿的书法风格,更符合社会和大众审美的需要,或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吧,在以后颜真卿书法的不断进步过程中,颜真卿的楷书成为了人们教学的楷模——《干禄字》的范本。而《圭峰禅师碑》,自唐代以来之民间期间,鲜有耳闻,直到现代才以与人见面逐步多了起来,更有清一代成亲王溥儒的师法,和现代一些人们的推举才更多的走进人们的视野。

不过,《圭峰禅师帖》这一作品,出现在我们现代人的眼前,不是没有道理,至少使得我们的审美意识有了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和新的取法思路。也说明了我国的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翰墨书道


两个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下面我用一句比喻词语,来概括两个碑的特点:

如果把《圭峰山禅师碑》比喻成一条清澈的小溪。


相反的,《多宝塔碑》就是宽广的,雄壮的大海。

《圭峰山禅师碑》取法欧柳,结构谨严。清劲潇洒,刚柔并济。

《多宝塔碑》笔法更丰富,结构宽博雄浑。

此碑的笔法直接二王,还有唐人写经的某些特点。起笔藏锋为主,多用中锋。收笔多用顿笔和回峰。

横画和竖画的粗细对比鲜明,极富节奏感。

撇细捺粗,蚕头燕尾,有飘飘欲仙之神韵。


水电工老路书法


裴休,《白蛇传》中法海的父亲。其子在民间的口碑不怎么样,但他的《圭峰禅师碑》确实写得好。


裴休是晚唐著名书法家,曾任监察御史,宣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后罢为宣武军节度使。

裴休的书家介于欧阳询和柳公权之间,较欧字更加洒脱率性,比柳字更加遒媚劲健。狂人米芾对裴较为服气。

很可惜,这么一位大书法家,仅有这一碑刻传世。此碑笔笔严谨,清劲潇洒,结构尤为精密,取法于欧、柳,是唐碑中的珍品。

《圭峰禅师碑》立于唐大中九年,现存于陕西户县,高208厘米,宽93厘米,36行。

颜真卿的《多宝塔》当然也不错,不过书于44岁时的此碑,是颜楷成型的第一步,其中含有明显的欧字痕迹,相较后期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略有差距。



所以,二者相较,我更喜欢裴休的《圭峰禅师碑》。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各有千秋,当然还是颜真卿名气和成就更大,造诣更高些!有几个知道裴休?


真美则善


唐朝中期,楷书在欧、褚、“几奔走天下”的形势下,向更深、更广度发展,出现了颜、柳等新的书体。但许多名不见经传,却堪比大师的实力高手繁若星辰,是我们今人不可想象和无可比拟的。这中间,裴休就是其佼佼者,虽传世作品绝少,才名掩其书名,却足以彪炳后世。

裴休,字公美,河南济源人。与柳公权是同时代人物,是唐宣宗、懿宗(847-827)著名政治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师,卒年七十四岁。

史载裴休年少时,极为用功:“守严正,方儿童时,兄弟偕隐家墅,昼讲经,夜著书,终年不出户。有馈鹿者,诸生共荐之,休不食,曰:`疏食犹不足,今一啖肉,后何以继?'擢进士第。”

《宣和书谱》中记:“尝建化成寺,僧粉额以候休题。他日见之,神色自若,以袖揾墨而为书之,字势奇绝,见者嗟赏。”


他的楷书,遒美有体法,与柳体极为相似,传世之作仅见《圭峰定慧禅师碑》。

《圭峰定慧禅师碑》唐大中九年(855)刻。裴休撰并书,柳公权篆额。楷书三十六行,行六十五字。碑在陕西户县。

此碑风格与柳公权非常相似,故有人以为是柳公权的代笔。叶昌炽在《语石》中说:“《圭峰和尚碑》尚存,其书遒紧而无蕴藉,学之易兹流弊。细参之,其运笔之操纵,结体之疏密,与诚悬昕合无间,《大达法师》、《玄秘塔碑》,裴撰文而柳书之,此碑则柳题额而裴书之。两碑微言奥义,非精于梵秉者不能作,其文因宜出于一手。窃讶裴之书,又何以神似神?即而豁然悟曰:此碑亦裴撰而柳书,特书丹时,并题裴款耳。此言虽创,自谓不为古人所欺。”这段话可作为参考。



但此碑有自己的特点,用笔较柳更为劲健,谨严精密,方中见圆,虽以横势为主,但变化甚为真率可爱,骨肉相称,得肌肤之丽,很自然、很出色地将欧阳询的笔意融于其中,面目虽不如颜真卿突出,但真趣胜之,是欧体系列中杰出之作,其格调,当在《多宝塔》之上。米芾评前人书,虽颇多尖刻,但对裴休的书法评价较高,他说:“裴休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是较为妥帖的。


古人自谓书道与自己学问相较,乃为“末节”,今人却强与此绑为相较,实固步自封,目光短浅。裴、颜如地下有知恐也嗤之以鼻,不以为然。所以,今人于书之道,喜则捧之,恶则嗤之,其都是自作多情也。


临池管窥


《圭峰碑》和《多宝塔碑》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圭峰碑的问题:

第一,偏锋太过,扁薄刻厉。

第二,结字功夫不到家,多有病字。

第三,没有创造。只不过融合欧柳的基础上有些个人特点罢了,在唐时只能算书法妙手而已。

也就是说圭峰山碑根本达不到经典范本的水平,多宝塔也有不足,但能达标。


松泉斋


从技巧上来讲,颜体开创了一派书体,贡献一定比裴大。所以,关注多宝塔的比较多!


莫那鲁道8


裴休近柳诚悬,而柳窃颜氏家数,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