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观台:孔子在此处杀了少正卯?(下)韦力撰

但从以上的记载来看,孔子并没有说出少正卯究竟犯了什么具体的罪而被诛,因为孔子所举出的例子都是比喻式的,并且都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孔子一上台就要杀掉此人呢?王充在《论衡·讲瑞》中给出了间接答案:

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渊独知孔子圣也。夫门人去孔子归少正卯,不徒不能知孔子之圣,又不能知少正卯,门人皆惑。子贡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子为政,何以先之?”孔子曰:“赐退,非尔所及。”夫才能知佞若子贡,尚不能知圣。世儒见圣自谓能知之,妄也。


王充说少正卯在鲁国是跟孔子齐名的教育家,看来他的授课方式正受人们的欢迎,以至于孔子的弟子大多数都跑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讲,有一度,孔子身边仅剩下颜回一人。正是因为这段记载,有人推测孔子为此怀恨在心,有一天他终于掌管了司法部门,于是他公报私仇,上台的第七天就找借口把少正卯杀了。


两观台:孔子在此处杀了少正卯?(下)韦力撰

公园内景致


如果这件事真如王充所言,那么孔子的形象将大打折扣,他一向以仁义为标榜,然而他在少正卯这件事上却如此之言行不一致,这怎么能让弟子来敬服他呢?于是有人认为历史上的这段记载有问题,根据现有的文献,第一次对此提出疑问之人乃是宋代大儒朱熹。他在《舜典象形说》中称:


若少正卯之事,则予尝窃疑之。盖《论语》所不载,子思、孟子所不言,虽以《左氏春秋》内、外传之诬且驳,而犹不道也;乃独荀况言之。是必齐鲁陋儒愤圣人之失职,故为此说,以夸其权耳。吾又安敢轻信其言,而遽稽以为决乎?


两观台:孔子在此处杀了少正卯?(下)韦力撰

公园外的刻画


朱熹很怀疑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孔子诛少正卯之事,他认为如果历史上实有其事的话,这么重要的事情《论语》肯定会记载,但《论语》无一字提及此事,子思和孟子也没有提到这件事,即使是记载那段历史颇为详尽的《春秋左氏传》也没有提及这件事,唯独荀况载入书中,所以朱熹推测这件事是伪造的。


为什么朱熹会在事情发生一千五百年后提出这样的疑问,当今学者站在今人的立场上来揣测朱熹的动机。有人认为南宋庆元年间,朱熹受到了政敌韩佗胄及其党羽的攻击,这些人说朱熹所讲之学乃是“伪学”,所以他们提出“加少正卯之诛”,乃是借这个典故想置朱熹于死地。朱熹于是写出了此翻案文章,以此来说明政敌所引之典故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所以这些学者认为朱熹写此文的目的不是为圣人辩诬,而在于自救。


两观台:孔子在此处杀了少正卯?(下)韦力撰

门前的孔子像


朱熹真是因为这个缘由才写此文吗?我特别想知道作出这种推论的人能够举出怎样的证据来,可惜我读到的这类文章,除了揣测之外,看不到史证。反而是朱子首提此疑问之后,有不少的人接续这个话题,比如今人王若虚就赞同朱熹的观点,他在《五经辨惑》中说:“孔子诛少正卯事,谁所传乎?其始见于荀卿之书,而《吕氏春秋》、刘向《说苑》,《家语》《史记》皆载之,作《王制》者,亦依仿其意,著为必杀之令。后世遂信以为圣人之大节,而不复疑,以予观之,殆妄焉耳。刑者,君子之所慎,不得已而后用,”


王若虚注意到仅《荀子》一书载有此事后,之后的其他文献也“取而载之”,其言外之意,《吕氏春秋》《说苑》等书不过都是转载《荀子》一书上的所言。王若虚首先认为对于判人死刑之事,君子一向十分慎重,这样做是不得以后方为之者,孔子怎么可能干这样的事呢。


两观台:孔子在此处杀了少正卯?(下)韦力撰

雕塑


此后明清两代有不少学者都否认孔子诛少正卯之事,明陆瑞家在《诛少正辨》一文中提出了了自己的观点,清代的尤侗、阎若璩、江永、范家相、孙志祖、崔述、梁玉绳等人都从各个角度来驳斥此事。相比较而言,崔述在《洙泗考信录》中的所言最为详尽,比如他说道:


余按《论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孔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圣人之不贵杀也如是,焉有秉政七日而遂杀一大夫者哉!


两观台:孔子在此处杀了少正卯?(下)韦力撰

树叶还未落尺


崔述是通过《论语》中所载孔子反对用杀来立政的观点,来驳斥孔子刚任司寇就杀少正卯,接下来崔述又谈到各种文献中并没有记载少正卯乱政的史实,同时《荀子》之前的文献中也未出现少正卯之名,如果他是位名人的话,为什么这些资料不记载呢?如果他是位碌碌无名之辈,那孔子怎么可能拿他来开刀呢?


接下来崔述又讲到了春秋时诛杀大臣并非易事:


春秋之时,诛一大夫,非易事也,况以大夫而诛大夫乎?孔子得君,不及子产远甚,子产犹不能诛公孙黑,况孔子耶?《家语》又载孔子言云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管仲诛傅乙,子产诛史何。按:尹谐等五人之诛,不见经传,皆不足信。


如果按照以上的文献记载,少正卯也是位大夫,按照一般的说法,少正是氏,卯是名,而春秋时期,大正是国君下属的司法官员,少正是诸侯下属的司法官员,因此少正卯应当是担任过少正职位官员的后代。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另有说法:“少正卯其人名卯,而官少正也。当时鲁、郑皆有少正之官,列于卿,故子产亦称少正。按《氏族博考》云,以官为氏者有公正、宗正、少正、正令等。盖卯官少正,其后列国为此官者,子孙因以为氏耳。”


两观台:孔子在此处杀了少正卯?(下)韦力撰

感觉像城乡结合部


王士禛说此人名卯,官少正。如其所言不差的话,那么少正卯相当于今天人们惯常称呼的张处长、李部长等等。如此说来,少正卯有可能跟孔子同朝为官,孔子随意杀自己的同事,显然这不合规制。所以崔述提出在春秋时期,诸侯处死一位大夫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大夫处死大夫呢。而后崔述又提到《荀子·宥坐》中所载孔子举出的五位名人诛杀七位大臣之事,这种说法都不足信。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荀子》上会有这样的记载呢?崔述认为:


此盖申、韩之徒,言刑名者诬圣人以自饰,必非孔子之事。且其所谓以言辨行坚,荧众成党云者,正与《庄》《韩》书中訾儒者之语酷相类,其为异端所托无疑。而世人皆信之,是助异端以自攻也。故余不得不辨。


崔述说这个故事乃是申子、韩非子等人之徒想通过污蔑圣人来彰显自己学派,他认定这段记载是杜撰的。此后有不少的学者认定《荀子》所载有误,比如钱穆在《孔子行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辨》中也分析了汤诛尹谐等七事,他认为这里所说的几件事,有的属于不类,有的属于误传,还有些属于伪造。为此,钱穆认为这种说法:“盖犹非荀卿之言,而出于其徒韩非李斯辈之手。”他认为这个故事乃是韩非、李斯等人伪造的。同时,钱穆将《荀子·宥坐》和《荀子·非十二子》篇中所载孔子提出的五项罪名进行比较,他发现诛卯事件是荀子之徒在《非十二子》的基础上杜撰出来的。


两观台:孔子在此处杀了少正卯?(下)韦力撰

两观台仅三层台阶


对于钱穆的结论,白平在其所著《儒学洗冤录》中有《孔子杀少正卯,是韩非编出来的?》一文,该文提到了荀子的观念,而后说道:“最早提出对宣扬‘邪说奸言’者实施诛杀主张的,却正是荀子本人。”但白平也提及《荀子》一书并非荀子本人一手写成,其中有其弟子补缀成分,“《宥坐》以下的五篇,都是些零散材料的缀集,恐怕不是出自荀子之手。”所以白平觉得:“在荀子在世时,这个故事还没有被人编出来。”而此前,唐君毅在《孔子诛少正卯传说之形成》中也有一系列推论,其最终结论则是这件事乃“法家之徒所著”。


徐复观在《一个历史故事的形成及其演进——论孔子诛少正卯》一文中对该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他从少正卯的身份地位下手进行分析,同时谈到这个故事的产生背景,乃是儒家受到了法家思想的渗透。而后他分析了诛卯故事的次序演进过程,他认为:“孔子诛少正卯的故事,酝酿于战国末期的法家思想(以韩非为代表),成立于秦政焚书坑儒之世,盛传于两汉之间,一直到《孔子家语》,而故事的演进才算完成,因把《家语》的同一材料窜入于《史记》的《孔子世家》而其影响乃更为扩大,这是与法家思想及专制政治有密切关连的故事。”匡亚明在《孔子评传》中则明确地指出“孔子诛少正卯实无其事”。


两观台:孔子在此处杀了少正卯?(下)韦力撰

刻石处在台的正中


但也有人认为诛卯实有其事,尤其到了五四运动之后,随着“打倒孔家店”日渐盛行,诛卯之事成为了批孔的主要靶的。胡适称吴虞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这位老英雄在其所撰《对于祀孔问题之我见》一文中称:“非圣无法之禁,少正卯之诛,实儒家锄除异己最严厉之手段;中国学术之不发达,即由于此。”同时他又在《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一文中说:“盖孔氏之七日而诛少正卯,实以门人三盈三虚之私憾。所以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梁任公亦谓此实孔氏之极大污点矣。自孔氏演此丑剧,于是后世虽无孔氏,而所诛之少正卯遍天下。”


除了否定和肯定两种态度之外,孙星衍的观点颇为奇特,他在《孔子诛少正卯论》一文中首先说:


孔子有两观之诛,及治鲁七日诛少正卯,见《汉书·刘向、王尊传》,亦见诸子书。夫少正卯,鲁之闻人,罪无死法,两观非行残之地,孔子不能专杀,何为有此过情之举?此非夹谷却莱兵比也。


两观台:孔子在此处杀了少正卯?(下)韦力撰

背面空白


孙星衍首先肯定历史上确实有诛卯事件,但他却认为少正卯是鲁国名人,孔子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把他杀了,更何况两观台也不是行戮之地。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记载呢?孙星衍接着写道:


考《周书》称“王命大正正刑书”,则知大正若司寇,少正或其佐;郑亦有少正,国侨曾为之。孔子既为司寇,则与少正同僚,卯有重名,其才足以乱法,孔子新掌刑禁,非责之朝堂,使一国知少正之为政,似是而非,则国不治,令不行;故亟责之于两观。两观者,宫阙悬象之所,于此申明法禁,在朝言朝义也。诛,责也。其在《论语》云:“于予与何诛”。齐桓公之会诸侯,犹有无专杀大夫之禁,鲁君不能七日杀少正卯,何况孔子?然则为此言者,传之过,或不明诛字之义也。


两观台:孔子在此处杀了少正卯?(下)韦力撰

余外未见其他文字


孙星衍认为少正乃大正之副手,如此说来,少正卯乃是孔子的同僚,然而少正卯名声不好,孔子成为了的领导后就对他进行了惩戒。但孙星衍最重要一点乃是把“诛”字解释为“谴责”,故孙认为以前人们说孔子杀少正卯的原因就是不明白诛字为何意,为此他举出了《论语·公冶长》中的一句:“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这句话太有名了,这正是孔子骂宰予的话。宰予白天睡觉,令老师十分生气,以至于让老师骂出了朽木不雕也的名言。但这句话的最后,孔子却说“何诛”,显然他不会因为宰予睡觉之事而把宰予杀掉,这句话话的意思是说,我对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可见诛绝非杀之意。其实在《论语》之前也有这样的例子可举,比如《礼记·杂记下》:“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诛,敢不敬须以俟命。”郑玄在注中称:“诛,犹罚也。”


两观台:孔子在此处杀了少正卯?(下)韦力撰

冬阳


因此,孙星衍认为孔子诛少正卯乃是在两观或宫阙内悬像来谴责少正卯。如此说来,孔子并未在两观台杀少正卯,但按照孙星衍的说法,至少孔子在两观台谴责过少正卯,而此处依然是这个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处。


我站在朝阳之下,端详着两观台遗址,想象着孔子谴责少正卯时的面容,突然觉得这一带如今叫龙虎社区也有些道理,竟然该事如此有名,这不也是一场龙虎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