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迎恩堡,感动,不只是油菜花

迎恩堡,当我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莫名地为“迎恩”二字祈福和感动。迎来恩泽,福佑苍生,这两个字积极向上,笑迎朝阳,感恩一切,满满的正能量,胸怀特别大。甚至让人浮想联翩,觉得它的背后一定有惊天动地的大故事,抑或是历史大事件存在,因此而得名“迎恩”二字。

我们从周边看到的名称是:平虏、杀胡、灭胡、败胡、威胡、阻胡等等,这些名称都暗藏杀机,充满煞气,直接体现了戍边将士痛恨侵略者、守疆卫国的誓言和决心。虽然后来将“胡”“虏”全部改为“虎”“鲁”,但从前一个字足可窥当年大明朝时期,边塞战事频繁,常遭侵略和掠夺的事实。唯有“迎恩”二字,朝霞灿烂,喜气盈门,是唯一一个没有杀气,不用“胡”“虏”来命名的名称。

朔州迎恩堡,感动,不只是油菜花

我翻了能找到的所有资料,请教了平鲁历史学专家曹俊老师,希望能解读这两个字进而有所收获。但他给出的解释是:迎恩堡建成后,因西向蒙古胡地,所以没有西门,只开东门,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大明朝廷。所以一开门就迎接朝阳,迎接朝廷圣恩。我又追问:那“隆庆议和”是不是应该沾点边儿?他的回答是:“隆庆议和”发生在五里之外的败虎堡。我有点失望,这么富于联想的名称,竟然真的没有故事?

朔州迎恩堡,感动,不只是油菜花

继续找资料,终于找到两个版本的故事。

传说一:迎恩堡初建成叫雲岩堡。嘉靖四十年四月的一天,上千胡人鞑靼马队,趁狂风大作而攻打雲岩堡,双方好一场生死恶战。正在紧要关头,突然电闪雷鸣,暴雨从天而降,胡人马队顿时乱作一团。守城的大明将士趁机弯弓搭箭,箭无虚发。百姓也加入战斗,刀砍马腿,石头砸敌。好个全民参战,鞑靼军队无处躲藏,死伤无数。更加神奇的是,惊天动地的一个响雷闪电追着胡人,一下劈死数十队人马。黄昏时分,鞑靼全军覆没,雲岩堡军民大获全胜。这次战斗得益于雷电暴雨的天时,居高临下的地利,军民团结的人和,因此捷报上奏朝廷。嘉靖爷龙心大悦,为报答上天暗中帮助的恩惠,下令将雲岩堡改为迎恩堡。

传说二:明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武宗皇帝出居庸关巡视大同边关一线,历时一月不返。九月底,蒙古胡人来犯边,武宗朱厚照是大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出巡前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朱寿”,早想领教一下胡人鞑子。胡人马队从玉林卫(和林县南)边墙进入,一路南下深入到应州(应县)。武宗亲自督军迎战,双方在城南涧子村展开了大战,难分胜负。后来参将郑彪从阳和城(阳高县)支援助战,鞑靼军队才稍停。第二日,胡人又组织大军来攻,武宗亲督力战,亲杀一名胡人,明军士气大振。“自辰至西,战百余合,虏乃退”。第三日,胡人军队有所退缩,武宗与众将士“且战且进,追至平虏、朔州等边”。适逢天刮大风,黄沙漫漫,武宗下令停止追击,就地在一山包前休整。此山堡即后来的迎恩山,上有护堡墩台一座,本无名,自此始有其名。嘉靖二十三年(1544)增修军堡,在迎恩山前一百米地方筑一堡,取名“迎恩堡”。

朔州迎恩堡,感动,不只是油菜花

历史的天空,风云际会,瞬息万变,弹指一挥间。不论是传说还是史实,但终归是给“迎恩”二字作了最恰当的诠释。而大明历史上著名的“隆庆议和”,的确是发生在距迎恩堡五里之遥的败虎堡,但实际上与迎恩堡也是息息相关。

隆庆议和的起因是因为一个女人——三娘子。巴汉那吉是蒙古首领俺答汗的孙儿,自小丧父,由俺答汗妻子克哈屯抚养。那吉成年后,为他娶妻比吉, 其后又准备娶他姑母的养女三娘子。三娘子年轻貌美,娴熟弓马,识文断字。英雄难过美人关,很不幸,俺答汗爱上了三娘子,因此外甥女成了外祖父的夫人。把汉那吉极其不满,于隆庆四年(1570)九月携妻与乳母夫阿力哥等十余人,来长城边界平虏卫败胡堡投降明朝。宣大总督王崇古和大同巡抚方逢时认为此奇货可居,厚待之,速报朝廷。俺答随后追至,得知那吉未死,大喜,着手谈判营救。

朔州迎恩堡,感动,不只是油菜花

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人取得穆宗首肯,成功把握巴汉那吉与其祖父俺答因家事争执而降明的机会,达成了封贡及互市协议。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隆庆和议结束了明蒙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铲除了赵全等汉奸,削弱了鞑靼内部的组织力,从此到明朝灭亡 60 多年,明蒙人民和平相处,绝少爆发大规模战争。

迎恩堡就是隆庆议和以后一个较大的通商口岸,有月市、小市及马市,蒙汉人民可以自由贸易。每当互市时,常常出现两族边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的情景。清人魏源曾评价说:“高拱、张居正、王崇古张驰驾驭,因势推移,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

迎恩堡的故事,不仅仅是这些。抗战时候,平鲁是雁北地区革命火种萌芽之地,是革命组织最早形成和活动的区域。1935 年,党组织派屈健(李林丈夫)、柏玉生等地下党员来迎恩堡宣传革命,牺盟会在迎恩堡村成立了平鲁第一个党支部,也是朔州地区最早建立的基层党支部,并举办抗日游击队培训班,成立了平鲁第一支抗日游击队。

朔州迎恩堡,感动,不只是油菜花

长城不再巍峨,边墙不再坚固,历史的年轮划下的只是一道省界,战争与和平,主宰了整个时空。回顾过往,虽然说历史不可以假设,但是并不妨碍我们的感喟与思索,并不妨碍我们透过残存的堡墙追溯曾经的风起云涌。

如今的迎恩堡,正当夏季金色的油菜花铺天盖地泼墨一般酣畅,安静,祥和,与世无争。承迎雨露恩泽,福佑山乡众生,朴实如油菜花一样的村民,朝起夕归,守护家园。绿色生态旅游,招得城里人争相来这避暑观光。感动, 不只是迎恩堡古老而丰厚的人文历史;感动,不只是万亩花海荡漾的田园美景;更值得感动的是,今天迎恩堡的党和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图强,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农业, 打造自己的绿色品牌,把秃岭荒山变成了一座座金山银山。跌宕起伏的历史,诉说着铿锵不平的昨天,摹着浓墨重彩的今天,召唤着灿烂辉煌的明天。站在堡外的高岗上,远望中原塞外,青山依旧,风电如林,牛羊安然吃草,绿梯层层叠叠。岁月纷纷过,江山老英雄,大浪淘沙留下的,让人感动回味的,已不仅仅是眼前这无边的油菜花了……

(本刊记者 李嵋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