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六出奇計”屢屢得手,關鍵是什麼呢

西漢開國功臣陳平,“六出奇計”為劉邦力挽狂瀾,每每都是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他手中的硬核武器,用今天的話講就是“胡蘿蔔加大棒”。在“六計”中,金錢、美女、地位始終是“六計”的根本,它牢牢地抓住了人的慾望和人性的弱點,所以無往而不勝。其實,再往深處裡探究,前提是對的,但如願而獲得成功,還有一個關鍵,那就是遇上了劉邦。

陳平“六出奇計”屢屢得手,關鍵是什麼呢

“六出奇計”,第一計,撒狗糧,即捐金反間楚國君臣,導致項羽集團核心分崩離析,項羽唯一謀臣范增悲劇性死亡。第二計,聲東擊西利用美女掩護,以紀信來李代桃僵,使得劉邦在情勢危急之際能夠金蟬脫殼,最終逃出滎陽。第三計,在韓信擁齊地自立齊王之前,勸劉邦封王封地給他,最終降伏韓信。第四計,在楚漢以鴻溝為界簽訂停火協議後,陳平不失時機地說服劉邦不要養虎為患,及時打擊楚軍,使得毫無防備的項羽兵敗自刎於垓下。第五計,獻策偽遊雲夢擒韓信,平定內訌收回韓信兵權,穩住大漢江山。第六計,老套路金錢加美女,尤其是反彈美女計策,事半功倍,讓闕氏死心塌地地幫著解了白登之圍,讓劉邦在被圍七天七夜後順利逃出,化險為夷。

陳平“六出奇計”屢屢得手,關鍵是什麼呢

這六計中,除了第四計是與項羽爭奪天下外,其他計策皆少不了金錢、美女和地位,這正應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古語,說實話也是無可厚非,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兒聊聊六計中第一計“撒狗糧”,即“捐金行反間”,這裡面的就凸顯陳平之所以能夠遊刃有餘,那就是因為有大領導的支持。陳平撒狗糧而使項羽集團分崩離析,道理和手段都很簡單,結果是可憐了項羽至死不明,一代英雄怎麼就自刎於烏江。

陳平“六出奇計”屢屢得手,關鍵是什麼呢

陳平賂金反間楚君臣時,其實是劉邦集團身處逆境,不得不採取“下三爛”的手法去撒狗糧,以求機會和發展。當時項羽率領楚軍加快進攻的步伐,切斷了漢軍運輸糧草的甬道,把漢王劉邦團團包圍在滎陽城中。困境中,劉邦請求割讓滎陽以西的地方同楚軍講和,項羽不答應。劉邦憂心忡忡地對陳平說:“天下紛紛擾擾,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呢?”陳平說:“項王身邊剛直的臣子范增、鍾離昧、龍且、周殷之輩,不過這幾個人罷了。大王如果能夠拿出幾萬斤黃金,施行反間計、離間楚國的君臣,使他們互生猜疑之心。項王為人猜忌多疑,相信讒言,這樣他的內部一定會互相殘殺。我們乘機發兵進攻他們,就一定能打敗楚軍。”

陳平“六出奇計”屢屢得手,關鍵是什麼呢

劉邦認為有道理,就拿出4萬斤黃金給陳平,由他定奪和支配,老劉卻從不查問使用的情況。陳平用這些“狗糧”僱傭了大量的間諜人員,派往楚軍,公開散佈“小道消息”,說鍾離昧等人做項王的將軍功勞很多,然而終究不能劃地封王。他們想要同漢軍結成聯盟,消滅項王,瓜分楚國的土地,各自稱王。項王聽到這些傳言,果然懷疑起來不再相信鍾離昧等人。陳平趁著黑夜讓兩千名婦女從滎陽城的東門出城,楚軍看見後立即發動進攻,而陳平與漢王卻趁機出滎陽城的西門連夜逃走,進入關中。

陳平“六出奇計”屢屢得手,關鍵是什麼呢

這一計策並沒有什麼特別之,人的軟肋和弱點加上英雄項羽的剛愎自用和猜忌多疑,四萬斤黃金撒下去,效果可想而知。不過,這計策的實施順利成功中的閃光點倒是劉邦,雖是吃狗肉出身,但終究是擁有做大領導的素質,四萬斤黃金“狗糧”怎麼用,大領導一概不問,這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具體表現。相比之下,“小雞肚腸”的大英雄項羽只能做英雄,是做不了大領導的。陳平的成功,遇見上路子的大領導了,危難之時顯身手,方能夠屢屢得手。太史公評他:“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也就是說陳平每每都是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所以才能成為劉邦手下不遜漢初三傑的人物。(文/ 蔡駟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