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嬰幼兒實用餵養指南

文章來源於康軒學前教育研究院 ,作者何曉


托育講堂 | 0-3歲嬰幼兒實用餵養指南

早期的營養攝入,對幼兒的生長髮育至關重要。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能夠給予一個小生命的營養和資源也日益豐富。於嬰兒來說,生長髮育的先決條件是“生”,即攝入足量且優質的營養和能量,來維繫生命、支撐整個機體功能。然而,嬰幼兒的飲食攝入——即進餐這件事,往往是我們最習以為常又最容易產生困擾的事情。


信息社會使得我們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和了解和獲取相關的知識,以更好的養育一個寶寶:

  • 備孕期充分準備(孕前檢查、調理身體、補充葉酸等)
  • 孕產期補充營養(合理飲食、豐富多樣的營養補充劑等)
  • 嬰幼兒的細緻養育(母乳餵養、奶粉、輔食、營養食譜等)


托育講堂 | 0-3歲嬰幼兒實用餵養指南

可以說,在各方的努力提升下,現在鮮少有缺營養的寶寶,營養過剩或飲食習慣不良的寶寶倒是更多一些。常常聽見家長或老師提及與幼兒進餐相關的讓他們頭疼的問題,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類困擾:

  • 怎樣把握合理的飲食結構?
  • 食量如何判斷和控制?
  • 如何應對挑食甚至厭食?
  • 如何鍛鍊幼兒自主進餐?


合理的飲食結構


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關於嬰幼兒飲食結構的建議如下:

托育講堂 | 0-3歲嬰幼兒實用餵養指南

托育講堂 | 0-3歲嬰幼兒實用餵養指南

托育講堂 | 0-3歲嬰幼兒實用餵養指南

托育講堂 | 0-3歲嬰幼兒實用餵養指南


食量的判斷和控制


每位寶寶都是與眾不同的,不能用一個絕對標準來衡量嬰幼兒的食量。嬰幼兒的食量是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與他們的體型大小、好動程度、新陳代謝率息息相關。通常意義上,只要嬰幼兒體重持續增長、進餐愉悅、有足夠的旺盛的精力與他人互動,均無大礙。

嬰幼兒的照護者需要理解並正確解讀嬰幼兒的行為表現,以判斷他們的感受。

首先,尊重嬰幼兒的進餐感受——即使是小嬰兒,也是明白飢餓和飽腹的感覺的。他們會通過聲音、表情、動作向我們傳遞生理需求相關的信號。當照護者能夠回應嬰幼兒發出的信號,嬰幼兒將獲得:

  • 自信心:他可以相信自己對於飢餓和飽腹的直覺
  • 成就感:他很會溝通
  • 安全感:他的需求會得到滿足


托育講堂 | 0-3歲嬰幼兒實用餵養指南


其次,尊重嬰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嬰幼兒有自己專屬的表達方式。

  • 同月齡的嬰兒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同樣是4個月的小嬰兒,有的小嬰兒在飢餓時會磨蹭媽媽的衣服,有的則會吮吸手指並煩躁地嗯嗯啊啊。
  • 同樣的行為動作也會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同樣是推開勺子的動作,有的幼兒可能是表示“我吃飽了”,而有的幼兒可能是在表達“我自己來”。
  • 嬰幼兒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表達方式也會不同。比如,幼兒15個月時,會將照護者牽到餐桌前,指著桌上的香蕉,表示他餓了,而當他24個月時,他會對照護者說:“蕉蕉!要!”


健康的進餐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

大多與飲食相關的不良習慣,都是後天造成的。養育者和照護者都會本著好意,希望嬰幼兒吃飽吃好,但仍需注意,若是希望嬰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首先需要讓嬰幼兒愉快的接受進餐這件事。所以從自身開始,照護者們需要儘可能的規避一些由成人主導的不良行為。


托育講堂 | 0-3歲嬰幼兒實用餵養指南


❖ 不良行為1:強迫嬰幼兒進食

事實上,強迫嬰幼兒進食往往導致食量減少。強喂也會讓嬰幼兒依賴於他人來告知他們該吃多少、感受如何。這個不愉快的過程,非但不利於養成健康的進餐習慣,並且當幼兒哭鬧抵抗時,強喂也會有一定的危險性。

用餐時,照護者和幼兒角色各有不同。照護者負責為嬰幼兒提供健康的食物選擇和愉悅的進餐氛圍。嬰幼兒則決定從這些健康食物中挑選哪些來吃、吃多少。


❖ 不良行為2:碎碎念、勸食、與幼兒談條件

嬰幼兒需要明白,照顧自己的身體需要終究是自己的事情。當照護者唸叨著勸幼兒多吃兩口,或告訴幼兒“吃口蔬菜待會兒有糖吃”時,一方面是干預了幼兒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學會在用餐方面談條件的幼兒,也會快速學會在做其他事情後索要獎賞。很快,如果沒有獎賞,他們就什麼都不配合了。

當然,這並不代表照護者不需要引導幼兒嘗試不同的食物、均衡營養,而是要考慮用更為正向的方式。比如,循序漸進的讓幼兒嘗試、讓幼兒明白不同食物對自己的益處。若幼兒實在不能接受某種食物,則可考慮營養相似的同類食物作為替代方案,或隔一段時間後,再做嘗試。


❖ 不良行為3:邊看電視/電子屏幕邊吃

雖然幼兒坐在電視機前吃飯往往會吃的更多,進餐的過程也顯得更為平和,但這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電視上,而失去了對於自己身體的感受力。在這個過程中,嬰幼兒並未能細細品味食物,也無法準確意識到自己是否吃飽。嬰幼兒需要養成的最重要的一項飲食習慣,就是關注自己身體發出的訊號,吃得剛剛好。

並且,進餐時間也是與幼兒交談、建立聯繫的好機會,而當幼兒看電視屏幕時,鮮少有情感交流發生。

那麼,如何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培養他們良好的進餐習慣呢?

下面,我們整理了一份可供0-3歲嬰幼兒托育機構照護者參考的餵養指南,供大家瞭解。

托育講堂 | 0-3歲嬰幼兒實用餵養指南

托育講堂 | 0-3歲嬰幼兒實用餵養指南

托育講堂 | 0-3歲嬰幼兒實用餵養指南

(以翻譯自美國零至三歲項目資料,資料來源:www.zerotothree.org)

*注:美國0-3托育機構中,照護者與幼兒共同進餐,並且鼓勵交談以促進幼兒語言發展、建立信任關係。這與國內托育機構的常規方式略有不同,可酌情參考。


結 語

進餐,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和營養需要,它有更為深遠的意義。食物,是需求,亦是感受;食物,甚至承載了童年的記憶和家庭文化。對於0-3歲的嬰幼兒來說,學習發生於生活中的點滴,而進餐這件事,不僅僅是口腹之慾,更是幼兒逐漸完善自我照料能力的重要一環,也希望照護者們真正意識到,健康的飲食、良好的進餐習慣背後,是幼兒自信心、歸屬感、效能感的建立和完善。並且,關於進餐的良好習慣和愉快經歷,將伴隨幼兒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