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繁华中的两点坚持与恪守

一个人竭尽全力将自己的事做到最好,不管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无疑将会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李子柒,有“2017第一网红”之名,全网粉丝超过2000万。这也就意味着她拥有着庞大的流量。在网民时代,多少“网红”拼命抢夺的就是流量,有流量就有钱!多少人羡慕嫉妒李子柒的成功。

然而,李子柒的成功是怎么来的呢?坚强。了解过李子柒的过往的人很容易就会发现,她的成功是靠着一把硬骨头撑起来的!

她人生的前半部分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父母双亡,年幼失怙。由养母抚养的她并未享受什么童年的美好,相反的,常常遭受虐待。

第二阶段:少年独立,漂泊打拼。14岁时李子柒只身前往城市打拼,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漂泊生活。睡过公园椅子,连续啃过两个月馒头。后来,凭借着要强、能吃苦的性格,李子柒获得了在城市里活下去的能力,还能把钱给爷爷奶奶贴补家用。

第三阶段:人生的转折。2012年李子柒的奶奶生了一场重病,她担心如果自己再像以前一样长期不在老人身边,或许自己将来会背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念活一辈子。于是离开城市回到了农村奶奶身边,跟奶奶一起生活。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李子柒表示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与奶奶一起过上简简单单的农家生活。

生活如果像打牌,她一出生就拿了一副烂牌,一副打不下去的牌。虽然幸而还有爷爷奶奶,但农村里一对年迈老夫妻能有什么呢?如果条件优渥,一个14岁的少女恐怕也不需要独自在城市里漂泊打拼。打拼好歹是有了比较好的结果,有了活下去的技能就有了前途。

但是,在她刚刚获得了一点安稳的时候变故又来了,2012年奶奶一场重病让她选择离开城市,重回农村。

即便是多年后的现在,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城市落脚之后的下一步是什么呢?可能是赚更多的钱,买房子等等的,至于农村,是不会想再回去的,在城市里混不下去的人才回农村,这可能是很多人的想法。更何况,回去多丢脸啊。至于家里的老人,感叹一句有心无力就当尽孝了,工作忙,成本高,后来便连回去看看也少了。

采访中李子柒说过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有朝一日与奶奶一起过上简简单单的农村生活。不管已经有了资本的李子柒后来是否改变了想法,但曾经这句话必然是带着真心发出的。如果本身生活优渥,那所谓的农村生活可能就是一种对田园生活的浪漫想像,但如果曾经食不果腹,颠沛流离,简单的农村生活是一种足以慰藉心灵的安稳。

李子柒的这个选择是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的,这叫“孝”,这是“真”。

回到僻静的农村后,生活来源自然又成了问题。可能她想过很多办法,但是其中最见成效的就是她的美食视频。独具特色的视频吸引了众多粉丝的关注,她的粉丝遍及国内外,还曾受到了马来西亚老国王的接见。

名、利都有了,李子柒成了网红中的大赢家。树大招风,尽管她一直低调,但本身作为因网络而成功的一个“网红”,受到关注是必然的,也就免不了遭受到来自这边那边的质疑或攻击。

对此,在2017年5月的致谢视频中,李子柒写道:“2万余条素材,来来回回开关4万次,按每条素材走25步来算,步行约260公里。不求您能喜欢,但求能给努力做内容的自媒体人最基本的尊重。”

这样的回答网友是否买账呢?后来的舆论发展证明网友们买账了,她反驳质疑对抗攻击凭的是什么呢?

《兰州牛肉面》中记录的兰州牛肉面被誉为“中国面文化的活化石”,工序繁杂考究,对于操作年限和技术要求极高。李子柒历时近两个月向技艺精湛的老师傅求教,终于以“二细”的标准完成了视频录制。资料查阅、走访调研、深入学习加上独立拍摄、剪辑到最终呈现,前后历时长达整整三个月之久。

《秋千沙发床》成片近五分钟,前后累计拍摄素材2000余条。劈木材、钉桩等粗重劳动内容屡次造成伤口,甚至左手无名指曾被几十斤重的木桩砸伤。但由于兼顾摄像职责,为了减少相机损耗,不顾伤口忍痛操作。

李子柒在鱼龙混杂,是非不断,纷纷嚷嚷的网红圈中独立一身凭的是“强”,坚强、硬气,足够的努力。她用一身硬骨头让人家不敢轻视,因为如果有人对那些辛苦不屑,那大可以“you can you up ! ”你行你上啊!

另,近日,关于李子柒的视频是否属于“文化输出”的讨论很热烈,我赞成“属于”。文化本身内涵丰富,也并没有大、小,高、下之分,至于“输出”一词,在李子柒这里并没有主观上强烈的倾向,更恰当的是从结果上去理解。

李子柒―繁华中的两点坚持与恪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