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逍遥游》观人生万象,浅谈自由与幸福

说到自由,不得不提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所说的“逍遥”与自由在某种意义上是互通的,他追寻的是一种无所依赖的绝对自由状态。可事实上,这几乎是无法达成的。人类存活于世,首先就得有氧气、水源与食物这些必要条件,这么一来,从一开始,无所依赖的前提就是无效的,更别提我们达成任何目标总是会需要某些条件。所以,我们所认为的自由一旦套用到庄子这套理论上,就会变成一纸空谈。

从《逍遥游》观人生万象,浅谈自由与幸福

因此,自由只能是相对的自由。

我们可以将自由划分成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上,选择怎么样的衣食住行都是主观意愿,是自由的。我主要要谈谈精神上的自由。世俗人常常挣扎于得失之多少、苦乐之多少,其实恰恰就是因为精神上还不够自由,仍然囿于世界所默认的标配,而更多缺少一种独立的自我精神追求。我总以为世上的事情都是平衡的,你失去什么,上天总会以其他无数种形式反馈给你,所以大可不必过于执着,苦乐也是一样,只要学会转换,学会苦中作乐,何愁苦多乐少呢?孔夫子一心恢复周礼,无奈时局不许,半生颠沛,却有孔门三千人,贤者七十二,永垂青史。苏轼才华横溢,却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从此官场少一位宰相之才,文坛多一个绝世才子。无论孔夫子还是苏轼,真要较真起来,得失多少,苦乐多少,都是计算不清的。可他俩都看得明白,苦闷散不了,却也不再固执,换个路子求出果了。这就是精神上的自由了,敢于追求理想国,也敢于放弃追求,另寻出路,放过世界,也放过自己。

从《逍遥游》观人生万象,浅谈自由与幸福

我们常觉得生离死别是最无奈痛苦的事情,但庄子却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让人费解。事实上,这是因为庄子看透生死之常理,认为妻子之死不过是遵循了天道,故而如此。这也是精神上的自由,基于对世界、对宇宙有一个基本的哲学认识,需要一定精神境界。

至于幸福,从《逍遥游》中不难看出,庄子对幸福的理解大概是小大之辩的相对幸福。蜩与学鸠的幸福和大鹏鸟的幸福虽然不在一个层次上,追求也就有所不同,但都达到了相对幸福的标准。人也是一样,因为追求不同,所以幸福标准也就不同。但有时候,一个小目标的达成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果过于追求绝对维度里的终极幸福,势必深陷不幸福的沼泽里无法自拔。得到幸福,失去也幸福,因为有了新的经验教训。快乐固然幸福,苦中作乐也是别样的幸福。一帆风顺幸福,却也少了历练,感恩逆境也可以是幸福的。活着幸福,解脱地死去也是幸福。以获得荣誉为理所应当的幸福,荣辱不惊也是超然的幸福。

从《逍遥游》观人生万象,浅谈自由与幸福

所谓幸福,在乎追求,在乎心境。心之所向,便是幸福。如果将另一个人的幸福强加到自己身上,未必幸福。但如果心境坦然,随遇而安,又可以是幸福。幸福不是别人眼里的成功、光荣、快乐,而是自我意识的完善,是内心世界的升华,是成熟心态的培养。

自由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幸福也需要自由才能够得以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