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菜賦香技術只是香料的香味嗎?香型是聞出來的還是吃出來的?

淮黑十八滷以前的文章也說過滷菜的香型究竟是什麼,香型並不單指香味,香味是單純的嗅覺,香型是包含香味和香氣物質的,香氣物質是需要長期累積而成的,是需要通過味覺嚐出來的,滷菜的香型形成,很多人認為只是香辛料在起作用,其實還有其他諸多因素,食材本身的香味和辛香料的香味是如何進行融合,並不斷地多次滷煮之後實現累積,並最終形成獨有風味的香型的呢?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滷菜賦香技術只是香料的香味嗎?香型是聞出來的還是吃出來的?

一、加熱分解生香:比如葷類食材魚、肉在生的時候普遍味道很淡,但是一經過低溫滷製成熟之後就會香氣四溢,這主要是原料受熱分解生成醛、酮、酯、酚、呋喃等呈香氣成分,隨著食物原料組織的分解而遊離出來,再加上和香辛料的香味融合發生了羰氨反應、焦糖化反應、酯化反應等,所以才能生成特有的香氣。

二、過油反應生香:比如在做滷水小龍蝦時,需要先下油鍋炸制,當炸制時就會產生香氣,再比如做甜皮鴨時,需要將蜂蜜、糖漿塗在食材表面,再入油鍋炸制,這時表面的糖分發生焦糖化反應會產生香氣和顏色,但如火候控制得不好(如火力大、加熱時間長,或者是抹在原料表面的含糖物質中所帶的還原糖濃度太高),則會使成品產生焦苦味。

滷菜賦香技術只是香料的香味嗎?香型是聞出來的還是吃出來的?

三、煙燻生香:淮黑十八滷以前也說過“燻”是利用樟木、棗木、蘋果木、柏樹枝或者花生殼、茶葉、白糖等作為燻料,加熱至冒濃煙,與被燻滷貨接觸後,產生的濃烈的煙香氣味的呈香物質就會吸附在滷貨的表面,和滷貨本身的香氣融為一體,上色的同時進一步賦香,如果你想煙燻香味更濃厚,就選擇冷燻法,冷燻的理想溫度為24℃左右,比如臘腸,煙燻氣味滲入較深,因此煙燻味道濃厚,但冷燻法的缺點是需要的時間比較長,通常需要一週左右,但冷燻法制作的成品水分含量較低,一般在40%左右,因此其貯藏性較好,保藏週期可達一兩個月左右;所以滷菜業常用的是熱燻法,熱燻的滷貨產品僅作用於滷貨表面,並不會入味過深,反而會和食材本身的香味還有香辛料的香味有機溶合,更重要的是滷貨熱燻主要是為了著色,因為煙燻著色顏色更穩定,比如樟茶鴨就使用的熱燻法。

四、調料賦香:在滷水常用的調料中有一些是增香增味調料,比如蔥、姜、蒜、白酒、醬油、香油、花椒油等,這些調料的香味溶解在滷水湯汁中,會滲透到食材內部,從而可消除、減弱、掩蓋原料帶有的不良氣味,從而使成品的香氣進一步增強。除了滷水中用到的調料可以增香增味之外,在醃製時我們用到的胡椒粉、花椒麵、鹽、糖之類調料都可以在去異的同時使食材內部滲入香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