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稚嫩的少子奚齐,已是风烛残年的晋献公心情很复杂

看着眼前稚嫩的少子奚齐,已是风烛残年的晋献公心情很复杂

重耳死里逃生,带着随从一口气跑到了翟国(今陕西耀县,富平一带)。

看着眼前稚嫩的少子奚齐,已是风烛残年的晋献公心情很复杂

夷吾比重耳的运气好些。

他躲在屈邑,献兵派的兵第一次没攻下来。

献公一看,你小子还敢还手?反了你还!添兵再攻。

这一次夷吾就没这么幸运了。

攻势太过凌厉,屈邑毕竟是弹丸之地,兵少粮稀扛不住,百姓四散逃亡。

夷吾一着情况不妙,咱也逃吧?打听到重耳逃到了翟国,就想也逃到那去,好歹兄弟有个伴,生死也做一处。

他的随从翼芮说:"您别激动,重耳已在那里,您这一去,就好比拴在一根线上的蚂蚱,会被你爹一网打尽。依在下之见,咱不如逃往梁国(今陕西渭南韩城),梁国虽小但背靠强秦,有秦国的庇护,咱们大树底下好乘凉,你爹已是风烛残年没多少日子了,他一死,咱们就可请秦国护送你回国即位,岂不两便?"

夷吾一听有理,就逃往梁国。

这下两兄弟逃到国外去了,事情就不那么好办了,晋献公只好暂时收手,重耳和夷吾也暂时安全了,晋国国内也暂时消停了。

但这种消停只是表面的,其实底下是激流暗涌。

首先是太子申生死后,不知什么原因,骊姬的儿子奚齐并没有马上如她所愿的当上新太子,也可能是清醒后对儿子们的追悔,也可能是骊姬的妹妹又为他生了个儿子(悼子),重新面临两难的抉择……。

储外悬虚,晋国未来的权力格局形成巨大的真空,朝中人心叵测,各有各的算盘,这就为后晋献公时代埋下了巨大而持久的隐患。

二则由于献公年迈,晋国在国际事务中趋于消极被动,从而日益孤立和边缘化。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集诸侯,会盟于葵丘。

周宣王为酬其拥王护驾之功,特命使臣到葵丘,赐祭肉,承认其霸主地位。

晋献公此时由于病重,勉为成行,但在路上遇到了周使宰孔,宰孔其实对这次周王和齐桓公的这出双簧的内幕非常清楚,一个被逼无奈,一个假装恭敬,晋献公觉得没必要去捧齐桓公的臭脚,就打消了去葵丘会盟的意图,返回晋国。

这就埋下了后来齐趁晋国之乱插手晋国继承人安排趁机伐晋之事,这是后话。

长期的荒淫和心理疾病严重的损害了晋献公的健康,这时,继承人的问题也开始白热化,公开化,透明化。

贤孝敦厚的太子申生被自已逼死了,重耳和夷吾也离家出走,这时眼前只有骊姬两姐妹养的儿子奚齐和悼子。

看着眼前稚嫩的少子奚齐,已是风烛残年的晋献公心情很复杂 这时暮年濒死的晋献公内心是悲凉和复杂的。

一个好好的家就这样给他毁了,闹得个骨肉分离,天各一方。

看着眼前稚嫩的少子奚齐,已是风烛残年的晋献公心情很复杂 此时他已牢牢的被骊姬两姐妹控制,身体,精力和时间已不允许他再在继承人的安排上做过多的选择。

看着眼前稚嫩的少子奚齐,已是风烛残年的晋献公心情很复杂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骊姬的儿子奚齐做为储君。

毕竟是自已的骨肉,看着面前这年未及弱冠的儿子,想着他死后错综复杂,惊涛骇浪的朝局,英雄刚强了大半辈子的晋献公抚今追昔,不禁流下两行苦涩的老泪……。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