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求學憶

鄉村求學憶

鄉村求學憶

昨晚與妻子說起內侄女期末考試的事,再過半年她就要升初中了,小學即將畢業,美好的童年時代像流水一樣就要過去了。看著她們在家門口上幼兒園、小學並即將升入初中,美麗的校園,高學歷的教師,優越的學習環境,還有自己喜歡的各種課外輔導班,作為已過半百的我們很是羨慕,不由的想起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那時,我在魯北商河縣農村,一切落後貧窮。我的小學是在自己的小村裡上的。小村在縣城東近20公里,村裡只有三百來人,學校在後街上,一排平房。一個教室裡坐著三四個年級的學生,老師就一個,講完這個年級佈置好作業,再給另一個年級講。

那時我們小學生經常參加勞動,給生產隊拔草比較多。學生們帶上草筐鐮刀,在莊稼地裡把長得較高較長的草用手拔出來,地幹拔不動就用鐮刀割,一者利於莊稼生長,二者喂生產隊的牛馬。天黑時我們揹著拔的草到生產隊部過磅,記下來,看誰拔得草多,作為期末評三好學生的依據之一。再就是經常拾棉花。生產隊的棉花開了,就組織小學生幫著拾棉花。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向棉花地前進。每次我在隊前打著紅旗,旗上寫著"紅小兵"三個白色大字,紅底白字很是鮮豔。到了棉花地裡,就把紅旗插在地頭。每人腰裡繫上包袱,棉花摘下來放在包袱裡。拾棉花一般是一干一天,中午生產隊送飯到田間,一般是玉米黑豆麵的窩頭,一大鍋白菜。我們每人端一碗白菜,拿著窩頭,吃得很香很飽。吃完,休息一會兒,接著幹直到天黑。

記得從一到四年級,我們那個小村的老師還是認真講課的,學習氛圍也挺濃厚,現在想來很是難得。周邊幾個村的小學大都不如我村的老師教得好。五年級換了個老師,就差一些了。那時,記得經常搞學習專欄,就是在教室內的牆上用紅紙貼出個大圓圈,圓圈上邊是"學生專欄"幾個大字。寫字好的學生,老師就把他的作文貼在圈裡展覽。每次展覽都有我的作文。五年級就3個人,在升初中時,考上了我們倆,那位現在是我們縣的領導。

初中就到鄰村去上了,那是1978年。學校名子叫三官廟聯中,七八個村的學生在此讀初中。所謂初中,實際上只有初一,即六年級。一個班,四十多個學生。老師上課比較認真,就是水平差些,大多是高中還沒有畢業的學歷。學生基本上不遲到不早退,晚上還上夜自習。冬天上完夜自習較晚,也冷,早上要早到跑步,那時曾在鄰村一個同學侯長青家住了一段時間。那時早晨跑步記憶較深,天不亮,初一加上本校小學的學生排成兩隊,長長的,圍著學校大門外的操場一圈圈地跑,那時感覺很好。


鄉村求學憶

鄉村求學憶

學校是沒有桌椅的。初一這一年,我們村考上的我們倆,一個帶一張桌子,一個帶一個凳子,兩人組合成一個課桌,開始了聯中的初一的學習生活。一年很快過去了,升初二時,四十多人的年級,只考上我和郭炳宅兩人。我的同村同桌轉到商河二中去上學了,其餘均無緣升初二,正是讀書學習的年齡卻過早地回家務農了。

我和郭炳宅同學的村相隔三里路,一南一北。我們倆從此到公社的中學讀初二和初三了。我們的新學校叫福慶寺中學,原是一個寺廟,後改建成公社的中學,只有初二和初三。學校離我的村莊十五華里,開始住校了。三十多名同學住在一個三間房的大宿舍裡,門窗的玻璃有的破了洞,特別是冬天北風吼叫,雪花飄進屋裡,真冷啊。屋內沒有床,都是自己帶的木板或門板,下面有凳子墊著。同學們都挨在一起。沒有取暖的爐子之類的東西,暖氣壓根就沒見過。冬寒夏熱。夏天蚊子特別多,還大,沒有蚊帳是無法入睡的。那時,學生們自已帶乾糧去,一次一般帶三天的,絕大多數是玉米麵窩頭,也有地瓜面的。帶去的乾糧放在宿舍裡,自已用個塑料網兜把每頓飯要吃的乾糧提前提到學校的伙房裡,伙房用好幾層的大蒸籠給熥一下。鹹菜是自已帶的,大多是醃製的白蘿蔔切成絲。一般週日下午上學時帶上乾糧,吃到週三中午。週三下午放學時,我們就步行走回家再去拿吃到週六的乾糧。一個方向回家的同學開始五六個,特別是冬天走著走著天早就黑了,越走同學越少,因為我的村是我們公社最邊上最遠的,別的同學都回家了,最後我一個人走。開始時,有些害怕,我的母親總是在村東北的小橋那裡接我。後來,隨著年齡大一歲,便不再害怕,可母親仍然在橋頭接我。早晨要早起帶上乾糧上學,走十五里路不能耽誤上課,母親也是送我到橋頭。

那時學習還是很拼的,考上學分配工作,這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晚上也是上自習,大家都比著學。老師更認真,也是水平一般。記得我們的數學老師經常在講例題時,講著講著就推導不下去了,這時,他就說你們先看看書,我回宿舍再看看。那時老師的宿舍就是辦公室,一人一間,住兼辦公。等他看明白了,再回來給我們講。這在當時是常有的事,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對老師的尊敬。

兩年後,也就是1980年6月份,我們初中畢業了。兩個班近百名同學,考上高中的文理科班加起來共六人,我有幸在六人之內,到了商河縣一中讀書。聯中同來的郭炳宅同學沒有考上。

時間真是快呀,從離開福慶寺中學到現在已經四十年了。我們的孩子們上學條件與那時真是天壤之別。國家的變化太大了,我們的求學經歷,現在的少年兒童聽起來認為是天方夜譚。那時做夢也沒想到現在的各行各業的變化這麼快,我們的國家似乎一路跑著追趕世界,有時感覺自己有點跟不上節奏。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越來越完善,到處是優美的校園,有機會讀高中讀大學的人越來越多,更沒想到我的女兒還出國留學學成歸來。


鄉村求學憶

鄉村求學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