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立即升級這三個日常習慣,往小說為健康,往大說是文明

請立即升級這三個日常習慣,往小說為健康,往大說是文明

圖片來源英文維基百科

人們對新冠病毒傳播途徑的認識,在不斷刷新,專家們幾乎每天都有新說法,而且說法之間往往矛盾,但專家們對有些東西沒矛盾,就是衛生習慣。

經此大疫,最終能留給個體的,其實是一些很小的習慣。我們都知道,習慣一經養成,很難改變,除非出了大事,或者是高度的自我剋制。


希望三個習慣,能夠在最大範圍內被改善:

一、 打噴嚏的方式

我強烈推薦這種方式,用手肘擋住口鼻:

請立即升級這三個日常習慣,往小說為健康,往大說是文明

在沒有辦法獲得紙巾的情況下,用胳膊+袖子捂住,是最好、最容易操作方法。

你會問,這樣做,病毒不是就落在自己的衣物或者皮膚上了嗎?

Ps:病毒在棉毛織物上存活的時間,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


我們通常用手捂嘴,這件事顯然不靠譜,是一種徒具姿態,卻無實效的辦法。如果你攜帶病毒或細菌,噴射到自己的手上,手便被汙染了。

你能杜絕不亂摸亂碰嗎?就算你沒有病毒和細菌,把唾液和痰液噴到自己手上,也是很尷尬的局面。

請立即升級這三個日常習慣,往小說為健康,往大說是文明

錯誤的打噴嚏、擤鼻涕方式

請立即升級這三個日常習慣,往小說為健康,往大說是文明

錯誤的打噴嚏、擤鼻涕方式

二、管住手,別摸臉

權衡了一下,還是把這條放在“洗手”前面。

當一個感染者打噴嚏、擤鼻涕時用手捂嘴擦鼻子,手上就會帶有病毒、細菌,他再用沒有洗過的手,觸摸桌子、凳子、椅子、扶梯把手、電梯按鍵、門把手、公交地鐵上的吊環……等等,就會把病毒和細菌留在這裡。碰巧,你也碰了這些物品,你的手上就會帶有病毒、細菌。

我看到一組巴西和美國研究人員給出的數字:在公共空間,平均每小時會接觸各類物體3.3次,每小時接觸嘴或鼻子3.6次。

如果我要求你“管住手,什麼也別摸”,顯然是在為難你。

有個故事,聽我媽講了得有上百遍:她的一個高中同學,考上某醫學院,用顯微鏡看細菌,發現細菌無處不在,最後竟然為此自殺。——他管不住自己的手,只好管住自己的命。

這個故事對我影響還挺大的,我雖然小有潔癖,但卻是個“該出手時就出手”的人:小時候徒手抓馬糞,大了徒手抓狗屎,當了媽媽徒手抓孩子粑粑,都不在話下。細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無處不在,想要避免被感染,只能有選擇的與之隔絕。

反應快的人會說:別吃手。——回答正確,不過,這次疫情,這個方法被升級為了“管住手,別摸臉”。

病毒是在接觸粘膜時,啟動對人體的感染的——這是常識。這次,那位先說疫情可防可控、自己卻應聲被感染的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在事後覆盤時,高度懷疑自己被感染,是病毒接觸到了眼結膜。

所以,不管洗沒洗手,先要“管住手,別摸臉、別揉眼睛、別摳鼻子、別吃手。”

強烈建議

1、小寶寶從小就要養成這個習慣;

2、大寶寶要再三強化這個習慣;

3、大人裡出外進,手最髒,要快速強制安裝這一習慣。

請注意,這裡的“臉”不僅包括你自己的,也包括別人的。見到人家小孩,不洗手就去親親抱抱,一進門就把小baby抱起來,或者拉著人家的小手,親人家小臉蛋,都是非常討厭的行為。切記!

三、 勤洗手、洗乾淨

洗手是老生常談,但這次的洗手要從口罩說起。先來看個故事:

請立即升級這三個日常習慣,往小說為健康,往大說是文明

生活充滿無法預料的戲劇性。誰能想到,短短十幾天時間,口罩緊張瀰漫全球,美國也不例外。各地政府之間的口罩大戰,讓人哭笑不得。買不到口罩的老奶奶讓人心酸不已。

包括CDC在內的全球公共衛生專家共同建議: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但求萬無一失的我們當然還是會千方百計買口罩、帶口罩。

您要記得:千萬別因為有了口罩,而忽視了洗手。

全球公共衛生專家都有共識:保持手部衛生,用肥皂洗手,是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最重要方法。2019-nCoV、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都是如此。

估計有人會說,用你說,我天天洗手啊。真的嗎?我告訴你一個真實情況,當你握住另一個人手的時候,他/她可能剛剛完成大號,沒洗手就走出來了。這不是瞎說,有數據支持。

統計數據表明,全球80%的人上完廁所是不洗手的,不要覺得是非洲人、印度人的專利。即使在豪華洗手間,明明有清水和肥皂,很多人也會不洗手就出來。

比如,英國BBC作者克勞迪亞·哈蒙德提供了一項針對3,000多人的調查,發現有10%的人上完廁所不洗手。洗手的人裡,33%的人不用肥皂。這是英國人發佈的調查。

就算你上廁所洗手了,大多數的你也不會這樣做:進洗手間先洗手,擦乾後再打開拉鍊,方便完成後洗手擦乾後再離開。你做到了嗎?

不摸臉+勤洗手,就是阻斷傳染的重要方法。

外出時,用酒精棉片、酒精免洗洗手液,保持雙手清潔。有條件的情況下,肥皂+流動清水,好好洗手,足以。

哪些手是必須要洗的:

1、 回家後,第一件事,要洗手;

2、 做飯前,要洗手;

3、 吃飯前,要洗手;

4、 上廁所之前,不管大小便要洗手;

5、 上廁所之後,不管大小號要洗手;

6、 擼貓,要洗手;逗狗,要洗手。

怎麼洗手?

數據顯示,能做到科學洗手的人只有5%。無論是五步洗手法還是七步洗手法,核心都是清理手部幾個藏毒納菌的部位——指甲縫、指甲邊緣、手指中間。

洗多長時間?

通常來說,普通人洗手平均10到15秒,但這是不夠的。WHO推薦的是20秒以上,我推薦你兩首歌,一邊洗手一邊哼唱:《祝你生日快樂》和《兩隻老鼠》,哼完時間在25到30秒。你可以試試。

溫水洗手是否有助於殺毒?

不是。除非水足夠熱,而足夠熱的水不光病毒受不了,你的手也受不了。但溫水也有好處,它能顯著提高洗手的頻率和時間,涼水則做不到。

如何擦手?

不要帶著溼漉漉的手離開,潮溼的手更容易粘上病毒和細菌。建議烘乾、擦乾,或自動甩幹。建議用合格的擦手紙(請記住,一張擦手紙的吸水量足夠擦乾成年人的雙手)。


本文撰寫獲得的資料來源包括:

1、《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對公眾的建議》。世界衛生組織中文官方網站。

2、2019 Novel Coronavirus:Prevention & Treatment(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預防與治療),來自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講洗手的作用。

3、如何正確洗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建議。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2275/202001/t20200128_211486.html

4、《If You’re Worried About the New Coronavirus, Here’s How to Protect Yourself》(如果您擔心新的冠狀病毒,這裡教您如何保護自己),文章來自healthline。文章裡有怎麼保護自己免受感染的方法。文章中觀點,來自美國國家免疫和呼吸疾病中心(NCIRD)主任等專家。美國健康在線是美國公共健康線上媒體平臺,網站在Alexa上的全球排名為404,在美國排名為237。

5、《簡單的洗手創造強大的力量》,這段視頻值得一看再看,作者米里亞姆·西迪貝(Myriam Sidibe)是全球唯一研究用肥皂洗手方向的公共衛生博士,在全世界推動科學洗手,目標是2020年改變10億人的洗手行為,被認為這是當今最大的衛生改變行動,她也是全球洗手日的重要推動者。

演講中有一段印象深刻,“118年前,英國女王用來對付霍亂,現在,人們還是用這個來對付(病毒、細菌)。”她還有一個提議,“如果你去看望一位產婦和她的家人,不知道帶什麼禮物,不用想太多,送她一塊肥皂。公共衛生室上最偉大的發明。”

這段視頻推薦你看一看。

https://v.qq.com/x/cover/pn28655crlms2vq/s0146l4bbg9.html,

6、《洗手的歷史:這個19世紀醫生曾呼籲這個習慣而被毒打至死》,來自BBC的文章。寫的是洗手習慣是一家著名醫院用10%孕婦死亡的代價,以及發現問題的醫生被排擠被逼瘋英年早逝的故事。

7、《洗手的方式可能是錯的》,文章來自BBC。文章中的英國人洗手的數據,以及熱水是否有助於殺毒等等,都來自這篇文章。

8、文章圖片來自www.wikihow.com/


文章:郭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