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这三条教育理念,打脸无数中国父母

2018年的9月10日,马云宣布自己即将在一年后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日子平静如水,时光静默向前,不知不觉,2019年的教师节转瞬即至。

马云曾调侃说,自己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创立了阿里,还是当老师好。

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老师,而如今,经历了人生巅峰后强势回归,他依旧是选择成为自己最初的职业——老师。

马云曾说:“教育孩子和创办企业,本质并无不同。”

虽然他缔造了一个足以颠覆时代的商业帝国,可马云从未停止对教育的思考。

而他前瞻性的思维,提出的这三条教育观,更是足以惊醒无数中国父母。

1. 教会孩子学,不如教会孩子玩

在2017年大数据峰会上,马云发表了一段对玩和学的思考,他说:

“现今社会,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去玩,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无法竞争过机器、智能。”

在马云看来,会玩的孩子,比会学的孩子更有前途。

玩和学哪一个更重要?很多家长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在他们看来,玩就是玩物丧志,而学才能够学优而仕。

可他们忘记了,世界瞬息万变,以不变的知识对抗变换的环境,又怎能在未来占得先机呢?

曾看过这样一个视频,培养了三位斯坦福大学生的妈妈陈美龄分享了她的十个育儿经验。

其中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制定时间表,让孩子严格按照时间表来学习。

但陈美龄从不给孩子做计划,而是将“玩”和“学”结合在一起。

下雨的时候,陈美龄会带孩子们去公园。

他们随手拾起一片叶子,放在水里,让叶子顺水流而下,看谁的跑得最快。

玩过了,笑过了,陈美龄就不失时机地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天为什么会下雨吗?”

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回答,而她则会鼓励他们去寻找答案。

会玩的孩子究竟有什么了不起?

死记硬背的实质是,而玩耍中,孩子会学会去思考,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去解答。

陈美龄说:“(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看得到、感受得到的话,会学得很快,也觉得学习不是辛苦的。”

马云这三条教育理念,打脸无数中国父母

我们教孩子去读书,去背诵,去做题,却忘了教会他们感受这个世界。

所有的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得来的,而孩子们的实践就是玩耍。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幼儿时期玩得比较足够的孩子,到了5岁,他们的智力要比对照组的孩子高出许多。

龙应台曾经说过: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交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生活不是一个个简单的方程式,未来也不是一个个规矩的田字格,若想要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活得精彩,死记硬背只会是梦想与现实的南辕北辙。

孩子们拥有两样世界上最珍贵的珍宝: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这两样珍宝,都会在玩耍中被擦洗地越发光亮。

教会孩子玩,才是父母送给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

2. 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教会孩子面对“失败”

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时,遭遇到了无数次的失败:

融资困难,招商被拒,人才流失……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也许马云早就对命运投降了。

而一旦放弃,便不会有后来叱咤商海的马云爸爸,更不会有后来撬动时代的商业帝国。

有人探索马云成功的秘诀,或许因素很多,但马云只说了一个:

“19年来,我们犯了无数错误,我们唯一做对的,就是Never give up。”

马云这三条教育理念,打脸无数中国父母

而这个企业的“成功秘笈”,同时也是教育的“成功秘笈”。

马云说:“现在孩子,最缺的就是挫折教育。遇到问题就放弃,碰到困难就求援,遭遇失败就轻生。”

虽然有些极端,却也道出了部分现实。

很多家长急于推动孩子成功,却忘了教会孩子面对失败。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让人心痛又心惊。

一名小学4年级的孩子,在一次竞选班长时意外落选,本来是稀松平常的事,可孩子的反应却很不正常。

原本热情开朗,现在变得消沉厌学。他闹脾气,逃学,甚至开始绝食。

原因仅仅是:他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班长,这一次落选的落差,令他难以接受。

父母无奈,只得任其休学,接受一年的心理治疗。

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有高考失利精神崩溃的,有求职受挫不敢见人的,有求爱失败跳楼轻生的。

不得不说,我们的孩子,被我们保护地内心太脆弱了。

但孩子终会长大,而社会不会像学校和家庭一样,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港湾,为他们抵挡所有的狂风暴雨。

在社会上遭遇的挫折,比竞选失败、高考失利、求职未果要严重得多,也常见得多。

可那些拥有玻璃心的孩子啊,他们在每一次失败降临时只会像鸵鸟一样躲避和退缩,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浪潮中奋勇向前呢?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

但正如白岩松说的:“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同时,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成功不是生命的常态,失败才是生活更常见的点滴。

可点滴失败积累下的经验和经历,不就是为了迎来最后来之不易的成功吗?

让孩子学会体面地面对失败,这样的孩子才能走得远。

3. 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我们常常调侃自己:当父母,是唯一没有考试,就轻松上岗的职业了。

可也正因如此,很多亲子矛盾也由此发生。

今年7月,马云发了一个微博:“天下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学校。”

他还说:“如果今天我们要交给孩子的是勇气、担当和责任感,那么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教育本身就是勇气、担当和责任感。”

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谛。

前段时间,看了公益短片《Children see Children do》,虽然只有短短60秒,内容却令人扎心。

父亲在马路上打电话,女儿跟在后面打电话;

母亲在电梯上抽烟,儿子跟在她后面抽烟;

父母情绪失控,大吵大闹,孩子也毫无礼貌,张口打骂;

父母没有公德,乱丢杂物,孩子也不守规矩,破坏公物。

马云这三条教育理念,打脸无数中国父母

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像极了他们的父母。

家庭纪录片《镜子》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自白: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举止优雅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一个知书达理,举止优雅的父母。

曾经有一张图,刷遍了朋友圈。

一位妈妈在地铁上读书,而坐在她膝盖上的孩子,也不吵不闹,静静捧着一本书。

马云这三条教育理念,打脸无数中国父母

人们问妈妈:“你是怎么劝说你的孩子去阅读而不是玩电子设备的呢?”

妈妈回答:“孩子们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如果说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他们的复印件。

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孩子,自己先要成为优秀的父母。

4. 好的父母,不仅要“教”,更要“育”

我们总是在谈“教育”,但真正能做到好教育的家长,并不多。

其实,“教育”是两个不同的词。

“教”是传授知识,而“育”则是育子成人。

马云就曾对中国教育提出了重大的反思:“中国的教非常好,而中国的育在哪里?”

马云这三条教育理念,打脸无数中国父母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童年被课外班塞得满满当当。

可我们只想着给孩子灌输知识,让他们成为好孩子、好学生,却忘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成为你心中的样子,而是点亮他们心中那盏依然明亮的火光。

马爸爸即将退出阿里帝国,步入教育事业,有人调侃说:不是每一种退休,都叫马云从教。

但我相信,只要善于学习,不断进步,每一对父母,都可以成为更优秀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