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有沒有科學依據?為什麼?

亞馬孫蝴蝶


今年中秋節剛過,我所在的地區(河北)八月十五這一天沒看到十五的月亮。

原來在此前一天下起了連綿不斷的小雨,到八月十五這一天雲彩遮住了月亮,到十六依然看不到月亮。吃了月餅,但沒有賞月,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村裡上年紀的老人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意思是說:今年八月十五雲彩遮住了月亮,明年正月十五時會下雪或者陰天。這說法靠譜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特意查了一下氣象資料,發現還挺準的。

比如2006年我們這裡就是“八月十五雲遮月”,等到來年正月十五早上就飄起了雪花,到中午才逐漸停了下來,天氣依然是寒風呼嘯、陰沉沉的。

所有資料顯示,這種說法幾乎是百分之九十的預測成功率。氣象學家解釋說這是天氣韻律形成的結果。

什麼叫“天氣韻律”呢?

打個比方,女人每逢特定日子來月事,歷史有時驚人的相似……,這就是規律。

天氣也有規律,咱們打個比方,天空的雷、雨、閃、雪、風好似音符,有規律排列組合,這才奏出和諧之音。

當天氣和音符一樣有規律出現時,氣象學家稱這種現象為“天氣韻律”。一般情況是30天、60天、90天、120天或150天甚至240天循環出現。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正好是150天這個天氣韻律。也就是五個月。

當然,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方的天氣有所不同,天氣韻律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這種規律性也不是每個地方,每個年份都應該對應得上。

氣象學家都以天氣韻律作為參考來預測明年的天氣情況,這種韻律在其他季節同樣存在,只不過人們沒有留意罷了。

今年的到底靈驗與否,來年正月十五見分曉,到時留言評論,不見不散。


秉燭讀春秋


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氣候或許有時候能有上述巧合,但也只是巧合而已。正月十五正是剛到春天的時候,那時候幾乎沒有水澆地,下上一場厚厚的雪融入大地,清明前把地一耕,地裡溼氣很大,只等待著往地裡下種了,並且還能夠把地裡的害蟲凍死一部分,是豐收的好兆頭。

還有“瑞雪兆豐收年”等很多諺語,都是老一輩們從實踐和結驗中總結出來後,流傳至今的。


平凡的我pfdw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話貌似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而且很多人都言之鑿鑿的說“這句話特別準”。

那麼到底兩者之間有沒有必然聯繫,這句話的準確度能有多高呢?彆著急,這麼大的事,肯定有人研究,而且這個研究部門絕對權威,它居然把1951年-2015年長達64年的各地中秋和元宵節的天氣情況做了對比,得出的答案真是嚇人一跳:

先賣個關子,2015年的3月5日,杭州、合肥、南京三個城市飄起了雪花,那天剛好是元宵節。而巧合的是,2014年的中秋夜,這三個城市都出現了“雲遮月”的現象。

三個大城市的人口加起來也有幾千萬了,每個人都看到了這個古來諺語的應驗,當然會火熱傳開。於是,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分析師們有些坐不住了,他們把1951年開始的數據拿了出來,結果確實令人驚訝:

首先出場的是杭州:

杭州從1951年-2015年共64年之間共有9個元宵節下雪,這9個元宵節對應的前一年有7箇中秋出現了雲遮月,吻合率高達77.87%。

合肥從1951年-2015年共64年之間共有8個元宵節下雪,這8個元宵節對應的前一年有3箇中秋出現了雲遮月,吻合率達37.5%。

南京從1951年-2015年共64年之間共有10個元宵節下雪,這10個元宵節對應的前一年有3箇中秋出現了雲遮月,吻合率達30%。

有人說,杭州的吻合率居然這麼高,難道這話是杭州人民說的?其實這個77.8%是有問題的,因為這種計算方式是以元宵節下雪作為前提計算的。而如果按照中秋節雲遮月計算的話,這64年間出現了29次中秋雲遮月,而下雪只有9次,吻合率只有24.1%,一下子降了這麼多。

大部分會認為這句諺語是華北地區流傳較廣的一句話,那華北地區的數據是怎樣的呢?

以北京為例,這64年間共有中秋雲遮月20次,而元宵節雪打燈只有4次,命中率只有20%。

其實啊,這兩種天氣現象的出現都是反應了冷空氣的活動,它們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只不過這兩天都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這一天里人們對天氣的關注程度要高於往常,而對於巧合這件事又特別在意,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了幾次吻合,結果這句話就成了廣為流傳的一句話。

其實我們還真沒有必要去較真,這樣的兩句話反而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也能勾起我們的回憶。細心的小夥伴們,不知道今天你們那是不是雪打燈了?你還能憶起去年的中秋節是否“雲遮月”了嗎?


農家人老李


有的呀,這句俗語背後所反映的科學依據,在氣象學上也有一個專有的名詞,叫做韻律。

韻律現象在氣象學上的表述是:大氣準週期活動的表現形式。

其實就是一種或者幾種天氣現象會有周期性對應出現的現象,可以把它理解成大氣活動的節奏感。

比如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八月十五如果天空雲量多,那麼正月十五將可能出現降雪,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兩個日期之間差不多隔了5個月,這就是一個150天左右的韻律現象。

當然,韻律的時間長短是不固定的,常見的韻律除了150天外,還有30天,60天,90天,120天,180天等等。

韻律在很多氣象俗語諺語當中都有體現,比如“乾淨冬至邋遢年”,意思是冬至的時候如果沒有雨雪,那麼對應著過年期間會比較多雨雪天氣,這也是一種韻律。

雖然說韻律現象更多的是人們對於天氣現象的感性認識和總結,但其實大氣活動本質上也還是不同頻率,不同尺度波的疊加,也意味著大氣活動本身就具有周期性,是有規律可循的。

所以很多人也在研究韻律現象,如果能夠把握它們背後的規律,那對於氣候預測還是很有幫助的。

但是呢,我們國家各地的氣候不一,加上天氣現象的影響因子很多,所以想要找出一種普適的、及其準確的韻律現象其實是很難的。題目中提到的“雲遮月,雪打燈”,之前中國天氣網曾對長江沿線大城市中秋和次年元宵的天氣進行過統計,發現杭州算是對應的比較好的了,但是吻合的比例也只有75%左右。

附上相關新聞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嘻嘻。


不吃腸的大腸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農諺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至於科學依據尚不充分,在很多地方這種規律也存在著偏差的情況。

這句農業諺語的意思是說,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如果天空烏雲密佈,出現陰天或者下雨的情況,來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就回陰天或者下雪。

這兩個傳統節日天氣之間出現的相互關係,早以被我國智慧的勞動人民所發現並在許多地方廣為流傳。

實際上“雲遮月”和“雪打燈”說的是兩次冷空氣活動的相互呼應關係,也就是中秋節前後如果有冷空氣活動,那麼來年的元宵節前後也會有冷空氣活動表現。其實這是大氣韻律關係的一種表現。

但是,大氣的韻律活動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它的成因或者條件等許多方面,還沒有完全被科學所弄清楚,而且這種規律也不是在每個地方或者每個節日所完全被驗證。


這句諺語,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總終結出的一種經驗,科學的理論依據有待完善。

歡迎您在評論區交流互動。


zc謙謙



謝謝頭條.悟空問答官方誠邀💐💐【俗語的“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有沒有科學根據?】
💐💐八月十五是傳統的團圓節,常常因天氣的變化而使人們期盼的明月被烏雲遮攔,老人們就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俗語似乎流傳很廣,那麼大家都這麼說有科學依據嗎?


💐💐據氣象部分記載顯示:北京從1951年至2015年,64年中八月十五雲遮月有20次,正月十五雪打燈有9次,前後吻合的年份只有4次。
💐💐杭州從1951年至2015年,64年中,八月十五雲遮月29次,正月十五雪打燈9次,吻合的年份7次。

💐💐南京從1951年至2015年,64年中,八月十五雲遮月3次,正月十五雪打燈10次。吻合率只有30%。
💐💐從以上數據可知,無論我國南方與北方,八月十五雲遮月與正月十五雪打燈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無論雲遮月還是雪打燈,只是冷空氣活動的結果。所以,這句俗語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吻合年份也不過是湊巧而已;八月十五.正月十五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對天氣狀況觀注度高,又有那麼幾年確實吻合,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便有了這句俗語。


louanhuamingyouyicun


八月十五月兒明,舉家幸福慶團圓,中秋佳節是歡聚的日子,親人在一起其樂融融。但是遇到十五晚上陰天,雲彩遮住月亮,這時候老人們就會說,看來正月十五又要下雪了,來年一定是個豐收年,的確到了正月十五,一場大雪如期而至,有人說了這是俗語沒有根據,只是碰巧罷了,那這種現象真的沒有一點科學依據嗎?

針對這種現象,其實是老百姓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而得出來的經驗之談,也是一種天氣出現以後,和它所對應的天氣變化關係,這中間有一個韻律問題,也說在對應的天氣當中,有30天,60天,90天等的天氣,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相對應的天氣是恰恰150天,所以各個天氣節日之間韻律也是長短不一了。

當然這種複雜的天氣因為氣候、表現等原因,並不是都可以出現的。這種大自然的神奇之處,就是根據風雨雷電的變化特點,受到物理現象的干擾或者推動,共同醞釀出的一場宏觀樂章。就像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唱會,人們彈奏樂器不盡相同,卻又相得益彰,大自然也是如此,他們或哭或笑或陰鬱,給人們呈現的是五彩繽紛的神奇世界。

十五的月亮雲遮月,元宵節大雪白如玉,豐收帶來吉祥,總之大自然回報給我們希望,而我們也要報以桃李,愛護大自然,所以說雲遮月雪打燈,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可尋呢,你覺得呢,歡迎一起留言探討!





唯美情感創作者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意思是說:”在頭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的晚上,如果月亮呈現出浮雲遮擋著的情景,那麼到來年的正月十五這天,必有大雪要下。”這句農諺反映了節日和天氣之間的“呼應關係”,多少也有些科學依據呢。

比如說:2018年中秋節是9月24日,據中央氣象臺預報,9月下旬,我國北方大部地區氣溫偏低1-2℃,江淮、江南東部部分地區也將偏低1-2℃;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南等地累積降雨量有20-50毫米,部分地區60-80毫米;此外西北地區東部、東北地區、黃淮東部降雨量有5-15毫米;主要天氣過程出現在10月初前後。

這也就是說,2018年的中秋節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陰雨連綿的天氣,也就應了“八月十五雲遮月“這句俗語,那麼2019年的正月十五會不會”雪打燈“呢?

就眼下這兩三天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降了不同程度的雨雪,而到2月18日(正月十四):2月19日(正月十五),這兩天的大部分地區也是陰天與小雪天氣呢。所以,俗語一些民間俗語也多少有些科學依據呢。

其實,關於這種節日和天氣之間的“對應現象”,也不難解釋,因為入侵在我國的冷空氣,本身就存在著5個月左右的“韻律活動”的規律。所在,才應了“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農諺。

那麼,“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這兩個相距了一百五十天的節日天氣之間,一下子將近半年的時間,為什麼會有相互關聯的關係呢?

原來,早有科學研究與一些經驗學家發現,這是“大氣韻律活動”的一種表現:

因為所謂的“雲遮月”和“雪打燈”,實質上是兩次冷空氣活動的呼應關係呢。

也就是說,上一年的中秋節——“八月十五”前後,如果有一場冷空氣活動,從而造成了“雲遮月”;那麼,到了來年的元宵節——“正月十五”前後,往往就會有冷空氣入侵,從而形成“雪打燈”的現象。

不過,中秋節和元宵節這兩個傳統節日天氣之間的呼應關係,果真如此如此的準確嗎?

其實,這兩者未必每年都能很好的對應。出現偏差,或對應不準的情況,也是常有的。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據專家介紹說,“雲遮月”和“雪打燈”,都反映了冷空氣的活動現象。而按通常的規律來說,冷空氣有著一個“準週期”,而每逢下雪的天氣,只要水汽、暖溼氣流等天氣情況配合,就有可能降雪。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一句農諺。雖然“八月十五雲遮月”的天氣預兆,未必就能換來“正月十五雪打燈”的氣象對應,但也有一定的應驗概率,所以這句俗語也是國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與不斷觀察之中,總結出來的天氣預報的經驗。


超能博士


“清明時節雨紛紛”、“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

這些諺語,想必大家都聽過吧。這些可都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依據經驗所得到的。

這些諺語簡直就是行走的天氣百科全書啊,聯繫一下實際情況,好像還真挺準的。

不過,“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諺語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呢?

這其實也是一種天氣預報哦!

意思是說當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如果天空被雲幕遮蔽(陰天或下雨),看不到中秋圓月,來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就會陰天或下雪。

欸?這麼厲害?就算是現在的各種天氣軟件能預報的也只有一周天氣變化情況,最多能預測未來一個月的天氣走向。但是這句諺語居然能預測半年之後的天氣,到底準不準吶?

有資料顯示,2006年農曆中秋節當天北京等地區陰天轉多雲,中秋節晚上開始雲遮月,後來多雲轉晴。2007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凌晨大雪紛飛,中午後雪逐漸停止,但仍為陰天到多雲天氣,寒風呼嘯。這不正好驗證了“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準確性嘛。

但是,這僅僅是一次,或許存在偶然性呢?我們必須進行科學驗證,用大數據來說話!

在小編我按耐不住想要親自上手來扒一扒這些年中秋節和元宵節這兩天的天氣時,發現已經有人研究啦。

而且這個研究部門絕對權威!就是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的氣象分析師們。

他們把1951年至2015年長達64年的各地中秋和元宵節的天氣情況做了對比,得出的答案真是嚇人一跳。


以杭州、南京、合肥三個大城市為例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杭州:

杭州從1951年至2015年共64年之間共有9個元宵節下雪,這9個元宵節對應的前一年有7箇中秋出現了雲遮月,吻合率高達77.87%。

再看看合肥,從1951年至2015年共64年之間共有8個元宵節下雪,這8個元宵節對應的前一年有3箇中秋出現了雲遮月,吻合率達37.5%。


最後,南京從1951年至2015年共64年之間共有10個元宵節下雪,這10個元宵節對應的前一年有3箇中秋出現了雲遮月,吻合率達30%。

咦?這就奇怪了,吻合率差這麼多!莫非當年總結出這句諺語的人是杭州人?

其實啊,這只是計算方式的問題。

如果以中秋節雲遮月作為前提計算,杭州這64年間出現了29次中秋雲遮月,而雪打燈只有9次,吻合率只有24.1%,一下子就降了好多。

那也許又會有個疑問,以上三個地區都是南方城市,中國幅員遼闊,也許在北方就適用呢!

那我們就請出首都北京來看一看。

北京這64年間共有中秋雲遮月20次,而元宵節雪打燈只有4次,命中率只有20%。

好像四個不同的城市盤點下來,雲遮月和雪打燈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呢!

其實,“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諺語反應的只是冷空氣的活動。

只不過中秋節與元宵節是我國兩個傳統佳節,人們在節日對天氣的關注度自然是高於平常,也許一個巧合,就流傳下來這樣的諺語。

當然,氣候的變化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它的成因、條件、表現等等許多方面,還沒有搞得很清楚, 它所呈現出的規律性也不是在每個地方、每個年份都能夠對應得上。也許是現代社會的發展影響了環境導致了氣候與古代不同。

最後,小編再為大家帶來幾句與天氣相關的諺語,大家看看準不準呢!

1. 日落胭脂紅,無雨必有風。

2. 久雨刮南風,天氣將轉晴。

3.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

4. 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氣。

5. 東風急,備斗笠;雨後生東風,未來雨更兇。


呦呦科學館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諺語,是老百姓在某一個地區及多年都會出現相似的情況而總結出來的,再通過文人的文章詩詞而表現出來,加上華夏東西南北中地域在某年確實會遇到相似的天氣情況,因為八月十五是中秋佳節,大家都期望皓月當空能夠有又圓又亮的明月出現,正月十五又是一個元宵佳節,人們希望有一個天氣晴朗又暖和的元宵:,但是某年就應證了‘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諺語。因此一傳十十傳百,小範圍擴至大範圍,認為前人總結的是千真萬確的,應該相信,防一防。但我認為這不是絕對的,只是相對的,有時也是巧遇的,也不能用科學的依據來解釋,用科學依據來解釋是行不通的。寧願信其有,防範於未然。要使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必須用大量的事實依據進行嚴格的科學求證。

今天氣象科學部門,相信他們是用適時適地的天象,運用大量的天象事實和嚴格的科學的觀點結合前人總結的經驗來進行論證,儘量給予準確的天氣預報。

綜上觀點當否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