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昂貴壓力測試: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4個領域深度剖析

史上最昂貴實驗: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震撼數字告訴你!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逼迫世界做了一個壓力測試:如果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這可是史上最昂貴的實驗,因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主任李昌鏞的話說:2019年,亞洲貢獻了全球增長的70%,其中僅中國就佔了41%。也就是說,中國貢獻了全球增長的29%,超過美國和歐洲。 雖然實驗還在進行中,結果不得而知,但我們不妨從幾個方面總結下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其中涉及到很多數字,花了幾天的時間整理得到的,信息密度很大,看完之後每個人都可以得出自己的結論。

1、BT的輸出:製造業

事情還要從2月初的一則新聞說起,現代汽車的韓國工廠由於缺少來自中國的配件而被迫停工,雖然他們採取了補救措施,包括尋找臨時供應商,降低產能等等,但是依舊解決不了問題。與此同時,日產,捷豹路虎,菲亞特克萊斯勒等車企的海外工廠也發出停產預警。如果你以為這只是個別車企遇到的暫時窘境,那就naive了,一輛車需要3萬個配件,在全球化的趨勢下,這些配件來自於世界各地,任何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到全局,何況是在全球供應鏈中位置極為特殊的中國。根據2017-2018年的數據,光中國大陸,就生產了全球70%+的車輪轂,1/3的輪胎,1/3的發動機,24%的座椅,22%的車玻璃,以及相當高比例的變速箱,安全氣囊,車內飾等等,可以說,沒有中國的零配件供應,全球的汽車工業都得歇菜。

用一句小夥伴們聽得懂的話就是,我國強大的輸出可以秒殺天使+狗頭+小法等一眾英雄的總和。如果把全世界一年生產的東西都搬到一塊,其中1/3都是Made in China,如果細看,某些行業就更狠了,比如下面這張圖表所示:

最昂貴壓力測試: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4個領域深度剖析

排在最後的汽車行業雖然只有28%,不過這已經是連續11年全球冠軍了,產量是第二名美國的2倍還多。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上的老大位置是坐實的,一旦中國出問題,波及範圍極廣。 比方說蘋果就受到了嚴重的衝擊:

最昂貴壓力測試: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4個領域深度剖析

因為蘋果的50種硬件產品,其中有46種都是在我國生產的,包括iPhone和Airpods

最昂貴壓力測試: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4個領域深度剖析

比較有意思的是2018年,這一年兩國貿易紛爭漸起,川普三天兩頭找庫克談心,勸說他把工廠搬回家,可庫克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在中國又增加了20個代工廠,難道他不愛國?還是故意跟川普對著幹?其實都不是,庫克之所以這麼幹,確實是迫不得已,以蘋果的需求量,在全球再也找不出任何國家可以替代中國,為什麼?第一,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優越的招商條件。第二,成熟的上下游供應鏈,路和碼頭也許可以花幾年造出來,但是建立完整的供應鏈起步10年。第三,數量龐大的技術工人,雖然他們處在底層,但是卻實實在在的撐起了高大上的蘋果帝國。

最昂貴壓力測試: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4個領域深度剖析

這就是蘋果離不開中國的根本原因。另外,據作者的調查,蘋果全球有大大小小上千個供應商,其中至少有1/3都來自中國,是嚴重的中國依賴症患者。 根據目前復工情況來看,蘋果1季度的營收很難看是板上釘釘了,庫克心裡一定暗暗叫苦,可以預見的是,今年蘋果一定會將部分產能轉移,以分散風險! 實際上,我國的產能如此之大,甚至產生了另一個負面問題,產能過剩,用大白話講,就是產出能力遠遠大於需求,明明有能力生產100件商品,但是市場上只能消化10件,剩下來的就是巨大的浪費。那隻生產10件行不行呢?行是行,但前提是你不在乎前期的投資打水漂,也不在乎失業潮對社會、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所以一般情況下,國家都會想盡辦法把這多餘的產能利用起來。拿我國的情況來說,08年次貸危機波及到全球,為了刺激經濟,我國出臺了4萬億投資計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於基建,貫通全國的高鐵項目就是那個時候上馬的,到了14、15年,計劃的項目都搞得七七八八了,總不能在京廣之間再修條高鐵或高速公路吧。於是項目荒成為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而當時我國的粗鋼和水泥產能都佔到全球的一半,這就是產能過剩了。怎麼辦呢?在這個背景下,一帶一路來了(13年底),亞投行也成立了(15年底),這可是一盤戰略上的大棋,支撐這個計劃的正是強大的製造能力,或者說是過剩的基建產能。 可以這麼說,

製造業是中國能夠崛起的本錢,雖然起家是靠低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但是好在我們並沒有滿足於此,而是前瞻性的看到了科技才是21世紀的核心生產力,通過大力發展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物聯網和數字技術,掌握全球科技價值鏈的話語權才是未來大國競爭的主戰場。從勞動密集型成品製造,到佔據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再到高度融入全球科技價值鏈,這,就是中國製造業轉型的清晰軌跡。相應的,全球36%的工業機器人都安裝在中國,不得不說,製造業這盤棋下的真有水平,智囊團裡確有高人! 一般來說,輸出強大,飯量也不會小,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國要吃掉多少東西。

2、能源和消費

從兩個方面來總結飯量的問題,即國家吃能源,民間買買買。首先是能源的消費量,中國雄踞世界榜首,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2017年,光中國一家消耗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氣等)就佔到全球消耗總量的31%,比第二名到第五名加起來還多。

最昂貴壓力測試: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4個領域深度剖析

鐵礦石的事值得說道說道,因為中國的需求量極大,只能依靠進口,18年,國際市場上65%的鐵礦石都被中國買走了,可以說以一己之力撐起了這個市場。中國的需求也直接影響到鐵礦石的定價。因為2月初中國的需求極度疲軟,鐵礦石價格一天暴跌15%,如果這種狀況持續,將會產生巴西和澳洲等國鐵礦石產能過剩的問題,經濟領域的蝴蝶效應無處不在。

還有原油,中國的需求疲軟引發了全球的連鎖反應,油價1個月暴跌近20%。 另外,中國進口煤的量不大,主要是產能也高,基本能做到自產自銷,但是因為煤並非清潔能源,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所以受到國際社會的特別關照。根據BP19年的能源報告,中國18年貢獻了全球28%的CO2排放,比第二到第四名加起來還要多。

最昂貴壓力測試: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4個領域深度剖析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民間買買買,還是根據麥肯錫報告,中國民間消費佔到全球的10%左右,雖然不是特別突出,但對於某些特定的產品,中國的消費量那是相當可觀。下面,我會報上一大串商品,以及中國的消耗量佔全球的比例,數據反映的時間是2017-2018年,密集恐懼症患者預警!民以食為天,所以我們先看看吃的:

最昂貴壓力測試: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4個領域深度剖析

這些產品全球最大市場就在中國,現在你明白為什麼特斯拉要把唯一一個海外工廠建在中國吧,不僅僅是輸出的事,還有一個強勁的消費市場在召喚著馬斯克。 這些年,中國一直在努力往消費驅動經濟轉型,搞出了許多有趣的現象,一面是拼多多和瑞幸的強勢崛起,消費降級的明證;另一方面雙11銷量的暴漲,各種豪車奢侈品的泛濫,似乎又在暗示消費升級,到底是哪一個?無論國內情況如何,國人在海外的消費一定是升級了,有數據為證。

3、旅遊和留學

經過詳細量化地分析了中國遊客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實際上,中國遊客已經成為全世界最不可忽視的一股境外購買勢力。 2018年,中國出境遊人次1.5億,全球第一,然而中國還有12億人甚至連護照都沒有,增長的潛力巨大。

最昂貴壓力測試: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4個領域深度剖析

旅遊支出2773億美元,將近是美國的兩倍。

旅遊方面病入膏肓的中國依賴者患者是泰國,2019年接受中國遊客1100萬,創收180億美元,約等於全部境外遊客收入的1/4。跟著還有一長串嚴重患者名單,日本,越南,新加坡,澳洲,馬來西亞,體現出離的越近,受傷越重的特徵。 另外,還有一個群體不可忽視,就是留學生。根據2017年的數據,中國在海外的留學生有87萬人之多,佔全體留學生的17%,而Top3目的地是教育昂貴的美國,英國和澳洲,中國留學生簡直就是搖錢樹。2017年,澳洲光從中國收到的學費就高達100億澳元,而且自2013年就高速成長,複合增長率達到驚人的21%。充分體現出中國人在教育上是全世界最捨得下血本的群體。 學費還只是一個方面,這些學生還要在當地消費吧。2017年,留美學生的消費高達139億美元,人均4萬美元!這絕對是一批高淨值的超級剁手黨,可惜現在卻被困在家裡,疫情如果結束,這波人爆發力加成後的輸出能不能吊打經濟呢!

不過現在,最受傷的行業之一莫過於航空業了,2018年,中國的飛行人數達到5億次,空客忙的不亦樂乎,來自中國350億美元的訂單,意味著每21小時就有一家飛機要交付,而如今,全球20萬航班被取消。

4、貿易

在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一個國家是可以自給自足的,生產的東西要出口,而國內的消費和能源消耗要依賴進口,這兩項屬於貨物貿易,而旅遊和留學屬於服務貿易。因此喵哥講到的前三節最終都會落腳到貿易上來,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人,那麼貿易就是供血系統,是世界經濟的生命線。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2017年,貨物貿易額達到4.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貿易額的11.4%。 此外,中國是33國的最大買主,65國最喜歡從中國買買買。其中非洲,澳洲,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智利的最大貿易伙伴就是中國,這些都是中國融入全球供應鏈的表現。 中國的貿易量有多大?還有一個數據可以參考,就是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有7個在中國,它們按照排名是:

最昂貴壓力測試: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4個領域深度剖析

這10個港口全部都在亞洲,說明全球貿易的中心在亞洲,而亞洲貿易的中心在中國。 中國的停擺,對於全球貿易已經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根據丹麥海運sea intelligence的報告,從疫情爆發到2月10日的兩週內,中美之間取消了19.85萬個集裝箱,歐洲和亞洲之間取消了15.15萬個集裝箱,而航運公司每週的損失高達3.5億美元。這種情況到發稿前還沒有明顯的好轉。 由於時間有限,以上幾個方面的總結並不全面,也有一些領域沒有覆蓋到,比方說投資,不過這不影響我們的判斷,中國和世界經濟上高度融合,彼此互相依賴,唇亡齒寒。問題來了,既然大家互相依賴,那麼誰的依賴症更重一些呢? 麥肯錫研究院還真的把它當成一個課題,從貿易,科技和資本三個層面綜合計算了各自的依賴症指數。結果發現,世界對中國的依賴度一直在上升,而中國對世界的依賴度在2007年達到峰值,之後就開始下降,到17年已經下降到0.6,是世界對中國依賴度的一半。

最昂貴壓力測試:中國不復工,世界經濟會崩嗎?4個領域深度剖析

最後

技術領域有個摩爾定律,而喵哥也發現中國有個GDP倍增規律,1990年,中國的GDP佔全球GDP總量的2%,而每10年左右,這個比例就會翻一番,2000年4%,2010年8%,2018年,中國提前兩年就達成了16%,毋庸置疑,中國經歷了一次奇蹟般的經濟崛起! 而伴隨中國騰飛的國際大環境是全球化,然而,反全球化的思潮正在抬頭,有人說,19年是全球化程度的頂點,這麼判斷小編也不知道對不對,但確定的是,我們絕不能以過去的眼光去看待未來。 因此,希望你不要沉醉於過去而忽略未來的風險,中國在經歷了長達40年的高速增長後,經濟放緩是一個必然的結果,這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對於很多90後,00後,你也許還沒來得及享受經濟騰飛的紅利,就要面對新常態下的各種挑戰。但不要忘記,我們仍然處於一個大時代,機會雖然少了,但如果你提高自身的硬核能力,一樣能對沖經濟下行的影響,如果你沒什麼錢,就用學習投資自己! Stay hungry, stay smart! 祝願大家新的一年不被裁員,不被降薪。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2020,讓我們共同進步,成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