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冒險送妻子回孃家被隔離:淺談親密關係裡的“情感勒索”

真摯純粹的愛意不會形成牢籠,而妥協也不是萬能的,你無法用妥協化解一切。



疫情期冒險送妻子回孃家被隔離:淺談親密關係裡的“情感勒索”

什麼是情感勒索?

因為疫情的影響,大家都響應國家號召,宅在家過了個清閒的新年。朋友今天給我打電話訴苦,說因為不能回岳父家拜年,老婆已經快要跟他鬧翻了。

朋友的老婆娘家在外省,朋友說“年前答應過她,陪她回孃家過年,沒想到因為疫情哪都去不了。平時我工作忙,一年到頭都是她在照顧家庭,想想也挺愧疚。現在她想回家跟父母團聚幾天,我都不能滿足她的要求,感覺很慚愧,這兩天打算冒點風險,開車送她回孃家”……

有人說,家是最不講道理的地方,的確,在家庭裡,愛人的感受比道理重要得多。

我們總是不知不覺就妥協於愛人的情緒,過後又會產生強烈的不甘和憤恨,覺得自己是被脅迫了。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常常把焦點放在另一半的需求上,而犧牲了自我需要,以為讓步是為雙方著想,但實際上,這種一方需要另一方做出犧牲,來滿足自己要求的行為,是一種“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者的內心渴望依戀、充滿了不安全感。恐懼失去,恐懼改變,恐懼被拒絕,恐懼無法掌控,這些恐懼,都會讓情感勒索者失去理智,從而引發勒索行為。

情感勒索的行為,就是情感勒索者尋找安全感的結果。



疫情期冒險送妻子回孃家被隔離:淺談親密關係裡的“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如何實現?

《情感勒索》的作者蘇珊•福沃德說過:“我愛你”是最美的情話,卻也有可能成為最沉重的枷鎖。

相比於普通朋友,愛人更容易讓我們放鬆警惕。一旦我們心裡的那根“界限之弦”消失了,我們就很容易在愛人面前展現出真實的自我,包括優點和缺點。

隨著伴侶間不斷的瞭解和互動,自然會知道對方的喜好,同時也知道了對方的恐懼。

恐懼是人的天性,是一種保護自我的機制反應。每個人內心的恐懼是不會輕易讓別人知道的。因為人的恐懼就像黑洞,一旦被利用,就會將人拉入痛苦的深淵。所以,被人知道了自己所恐懼的,就相當於被抓住了軟肋。

疫情期冒險送妻子回孃家被隔離:淺談親密關係裡的“情感勒索”

當兩個人中,有一方因為想要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另一方的軟肋對其施壓,逼其妥協的時候,情感勒索的行為就出現了。

比如,在朋友和他妻子發生的故事裡,妻子就利用了丈夫因工作不能顧及家裡,內心對家庭和伴侶的愧疚,對他進行了道德綁架,從而達成了讓丈夫陪自己回孃家的目的。

情感勒索的行為,存在著一種控制和要求,情感勒索者不會體諒他人的感受,只會要求別人適應和實現自己的目標。

疫情期冒險送妻子回孃家被隔離:淺談親密關係裡的“情感勒索”

朋友的妻子做為一個成年人,明知道丈夫是迫於疫情影響,無奈不能送自己回孃家,但是她還是不懂體諒丈夫的不易,不斷給他製造精神壓力,使丈夫產生愧疚的情緒,從而迫使丈夫冒著風險送自己回孃家。

而受害者一旦向情感勒索者妥協,大多就是違反了自己的原則和信仰,做了違心的妥協。

違反自己的原則和信仰,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不僅會讓人產生痛苦的感受,還會讓人內心處於分裂的邊緣。

比如:受害者一方面委曲求全,滿足情感勒索者的慾望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因為不夠心甘情願而感到十分難受。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感受,會在內心形成一種撕扯,令人非常地痛苦。

朋友在做出送妻子回家的決定後,打來電話向我訴苦就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他需要一個突破口,來宣洩憋在心裡的痛苦情緒。

受害者的每一次放棄和妥協,都會傷害自尊,影響自我的完整性。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情感勒索中,身心健康就會受到影響,丟失自我,根本無法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疫情期冒險送妻子回孃家被隔離:淺談親密關係裡的“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造成的破壞

情感勒索的行為像空氣一樣飄在人際交往中,讓人很難分清楚哪些是充滿尊重地詢問,哪些又是充斥著情感勒索的侵犯。情感勒索之所以能夠完成,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被勒索者的妥協。

情感勒索者常常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他們讓人感覺,如果不妥協的話,這份本該有的責任感就受到了質疑。讓人覺得,順從情感勒索者的要求才是責任所在,所以無法拒絕。

朋友因為工作,不得不讓丈夫的角色缺失在家庭生活中,所以他對妻子和家庭產生愧疚的同時,也會產生一種彌補的心理,想盡力補償丈夫角色應該履行的責任。

雖然責任可以規範人們的行為,規範社會的道德秩序,但是在情感勒索麵前,責任感也會變成一種讓人窒息的感情負擔。

疫情期冒險送妻子回孃家被隔離:淺談親密關係裡的“情感勒索”

在面對最親密的人和最珍惜的感情時,我們往往希望自己是完美和無所不能的,一旦被質疑責問,在產生歉疚和罪惡感時候,我們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決策能力。

朋友明知道冒風險送妻子回孃家是錯誤的,但他還是妥協於妻子所給壓力,他的內心是抗拒和痛苦的。

情感勒索的行為會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人的自我完整性。所謂自我完整性,就是指一個人的自我堅守,知道自己的需求,也擁有主動選擇的能力。情感勒索會讓人失去這種自我完整性,成為被他人操控的提線木偶。

情感勒索行為也會破壞親密關係之間的信任,讓人的內心掙扎在不想做但又必須做的分裂痛苦邊緣。

人的本性都是不希望被改變或控制的,一旦感覺到自己的思想或者意志正被控制或者束縛,便會本能地產生抵抗。

一個人如果被控制,不能做自己,那麼也就體會不到生活有任何的幸福。



疫情期冒險送妻子回孃家被隔離:淺談親密關係裡的“情感勒索”

如何擺脫情感勒索

維持一段親密關係的基礎,是雙方的信任和安全感,而情感勒索恰恰破壞了這種信任和安全感,造成溝通障礙,感情疏離。

親密關係讓兩個人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裡,兩個人都有發言權和決策權。一旦發生情感勒索行為,受害者一方勢必就失去了這種權利,沒有了生活選擇的主動權。

物極必反,當一個人失去這種選擇主動權時候,也就不再對情感勒索者付出感情了,開始疏遠淡漠。

這時候,情感勒索者反而會更想索取受害者的親密感情。情感勒索者對受害者的情感索取,就如同手中握著的沙子一樣,越是拼命想握住,沙子就漏的越快。

當情感勒索者一次次得償所願的時候,受害者的內心也在一點一點地積累著負能量,漸漸對情感勒索者失去信任,直到有一天情緒全面爆發,徹底讓關係不能再挽回。

我們都不希望多年的感情會付之東流,所以,在發現情感勒索的苗頭時我們就要開始嘗試改變,而改變,就要從跳出思維的舒適區開始。

所謂“舒適區”,就是比起挖掘新思路,人們更習慣於沿著常用的慣性思維去解決問題。

人們畏懼遠離舒適區是本性,一方面是因為人本身的惰性,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害怕發生超出掌控的事件,所以才會更喜歡待在安全舒適的地方。

但,正是這種令人熟悉的思維方式,為情感勒索造就了溫床,讓其能夠輕而易舉地形成惡性循環。

所有的改變都是循序漸進的,也許我們無法一下子就做到不把弱點暴露在親密的人面前,但是,守護自己的底線,關照自己的感受,維護自己的權利,是我們終將要學會的事。

這也是遠離傷害,遠離情感勒索,讓勒索者無機可乘的不二法則。


有人說過:什麼叫幸福?幸福的理解有千萬種,每人的詮釋都不同,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做自己。

我們開始婚姻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和所愛之人過上幸福的生活。為了保證生活的持續,我們就要學會防微杜漸,別讓情感勒索輕易毀掉了苦心經營的幸福。


作者簡介:小旭和你聊情感——原名:吳小旭,情商不高但敢愛敢恨。歡迎關注,期待和你一起聊暢意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