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尋找自我的旅途》

《親密關係:尋找自我的旅途》|不要讓愛盛滿期待

“如果你真的愛我,我希望你能寵我,哄我開心。買禮物,每隔幾小時發微信。”

“如果你真的愛我,我希望你能就應該照顧到我的情緒,不要把責任推給我。”

這是朋友M每次跟男朋友吵架後,都會表達的心理訴求。

在她的心中,對方要滿足自身的期待——足夠的寵愛,才是真的愛。

但是現狀卻是三天一小吵,兩天一大吵,每天針尖對麥芒,吵的臉紅脖子粗。距離他們550公里外的我,深夜還會接到M的電話,充當傳聲筒。

難道有期待的愛錯了嗎?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期待?

在人們看來 M 性格開朗,說話眉飛色舞,滔滔不絕。跟N在一起,兩人簡直可以演喜劇,有讓觀眾笑出雞叫的本事。在家人和男友 N 面前,M又是個十足的小公主,依賴,任性。吃飯,媽媽有時還給端來;吵架,男友要先得哄著。

M 對親密對象的依賴和任性,是期待獲得別人的寵愛,贏得自身的安全感,歸屬感

就像是

我想要玩具,父母買給我,就是愛我;

我想去旅遊,父母給我錢花,就是愛我;

我想得到寵愛,男朋友隔幾小時發條微信,每天打電話噓寒問暖,經常買送驚喜,就是愛我。

我試圖勸說M,但一直找不到打動自己的理由。為什麼不對,哪裡不對,

直到看到《親密關係:尋找自我的旅途》中的某一小節,作者的分析讓我深感醍醐灌頂。

不要對別人懷有期待。

第一點

M是想要尋求親密的人(家人,伴侶)的愛,但她尋求的方式錯了。因為期待≠愛,一個人在 說出自己的期望之前,通常附加了一個不言而喻的條件

,那就是:“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會……”事實上,期待只與自己想要受重視,有歸屬感、安全感的需求有關,與愛無關。

第二點

對他人有所期待,也是在宣佈自身的不完整,要藉助外物才能圓滿,就像M期待寵愛,是來自自身安全感的缺失。要通過別人滿足期待,來進行自我保護。

與此同時,當M企圖讓別人肩負起滿足自身期待的責任時,也放棄了讓自身真正強大的力量。

因為只有不依賴於外物,自己去掌控人生,自己去完成願望,才會獲得內心的真正富足。

最後一點

對親密的人懷有期待,是在給與他們一種壓力,不能滿足,雙方都會有挫敗感。沒有人可以時時體會到自己的想法,滿足自己的期待,期待越高,有時候失望也越大。

當我們向周圍每一個敞開的胸膛肆意渴求,不斷尋找著,我要的期待呢,卻忘了問問自己,那個打開寶箱的鑰匙,就在我們自己身上啊。

所以請降低對別人的期待值,不要讓自己的愛盛滿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