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竹影風雨聲


月光竹影風雨聲

竹者,古之文人亦稱修篁、幽篁。身形高挑俊雅,挺拔有節,外直而中通,四時常綠,故有“歲寒三友”之譽。

餘蝸居國之南陲,日盛雨足,四季如夏。屋前房後,溪畔山旁,竹乃平常之物。竹不獨生,三五成叢,連叢成林。故常有“十里竹海”之謂。

月光竹影風雨聲


餘資質愚鈍,少見寡聞,於竹知之甚少。嘗聽鄉人論竹,曰類有三。一曰簕竹,常生於河畔,其壁至厚,節至短。三類之中,其最為高大,枝葉茂密,枝上有尖刺如勾,易傷人。筍肥肉嫩,乃筍中上品,其竿乃作筏不二之選;二曰實竹,壁厚、節長、竹高三類居其中,其筍可食,其竹常作農具之把柄,或搭架之用;三曰篾竹,壁薄,節長,鄉人取其皮以編籃、籮、簸、箕等,其筍少見人食。

月光竹影風雨聲


東坡曾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文人素來喜竹,蓋因竹虛空有節,挺拔不曲之緣故也。竹之美景,亦可圈可點。設想十里春風,竹林成海,綠浪輕翻,有風沙沙作響,如呢喃軟語;有雨綠葉婆娑,葉尖帶淚,似琴絃輕撥,珠落玉盤。若在林間建一小亭,坐看月光竹影,臥聽風聲雨鳴,臨風一壺酒,倚欄半盞茶,何等愜意?!

美哉,歲寒三友,江南之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