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人臨帖時字寫得蠻好的,到了創作就什麼也寫不出來呢?

劉智華


我臨蘇東坡的《李太白仙詩卷》和《渡海帖》時,為了避免創作時寫不出來,作了反覆的對臨和背臨,另外把一本蘇東坡的集聯字帖也用相同方法臨摹。

(蘇東坡書李白太仙詩卷)

在創作時,加進了顏體行書的特徵,用筆增加澀意和篆意。把蘇體儘量寫雄渾開闊,增加結構內部空白,保留蘇體的一些特徵,如橫細豎粗,字形的左低右高,書法作品面貌在二家法帖之間。(下面四張圖片是筆者的創作訓練習作。)

多作背臨和創作訓練,那麼實際創作時,就不存在寫不出來。

啟功先生談臨帖:

他說:"把字帖儘量放到離下筆處最近的位置、這樣才能看清筆畫輕重及位置,還便於臨寫的字與字帖對照。及時發現問題,初學者應強調形似再追求神似,不要以臨得不似而強說自己是意臨。″

(蘇東坡書李太白仙詩卷)


神韻軒書法


臨帖與創作是書法學習的兩個環節。打個比方,我們每個人都會哼幾首歌,即便五音不全的人,“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也是會唱的,可是要創作一首歌,卻少有人會。

學唱人家的歌要簡單很多,跟著旋律哼,聽多了、唱多了也就會的。但要自己創作一首歌,卻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與技巧。

書法也是如此。臨帖好比是學唱別人的歌,而創作則好比是自己寫一首新歌,難度可想而知。

會臨帖卻不會創作,說到底是知識沒有融會貫通,不會舉一反三,不能靈活運用。

這就好比很多學生上課很認真,老師講的都聽懂了,課後作業也會做,但一到考試就不會。這類學生就是學的死,沒有開竅,沒有真正弄懂知識點。

要想提高創作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縮時背臨

背臨大家都知道,但什麼叫“縮時背臨”?即每次有意識地縮短一件碑帖的背臨時間。

比如某件碑帖,平時背臨一遍需要20分鐘,通過一段時間練習,將其縮至18分鐘,再到15分鐘,如此這般,加快背臨速度,將其書法風格自覺時轉化為書寫習慣。

書寫習慣一旦養成,創作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表最強出來。

2、貪吃蛇遊戲

“貪吃蛇”是一種很簡單的遊戲,隨著蛇的長度越來越長,難度也越來越大,考的是心、眼、手的配合。

書法練習中的“貪吃蛇”,是指逐漸增加字數的集字。集字既可以說是一種訓練方法,又可說是一種小遊戲,它可增加學習書法的樂趣,打破臨帖的枯燥。

集字可以從兩三個字開始,逐漸增加,直至一行、一段、一篇,這就類似“貪吃蛇”。隨著字數的增加,難度當然也就越大。

貪吃蛇遊戲,是從臨帖向創作過渡的常用也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以上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非常有幸回答為什麼臨帖寫的蠻好,到創作卻什麼也寫不出來了?

首先第一點是臨帖的過程基本完成,下了很多苦功夫,這還不夠,因為臨是帖子臨,臨的非常好了,就要更進一步,儲備字型結構,加深印象,這時就要意臨或者背帖,不看原帖臨一段文章,或者把自己喜歡的帖子背下來,開始背臨原帖,背臨寫的蠻好了,各種字的筆畫,結構,字在作品中的不同表現,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內外結構,長短胖瘦都熟了,腦海中有儲備了,是自己東西了,拿筆就能表達了,才能信手拈來,這樣才是創作時胸有成竹。

第二,一個好的書法家書法寫的成熟了,文化儲奮也得加強豐富,比如古詩詞,古文,儒家學說,孔孟之道,老子《道德經》,都是創作書法作品很好素材。《大學》,《中庸》,《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等古文章都是我們儲備書法字量的好方法。

第三,前邊的學習和臨帖還有意臨,背臨都駕輕就熟了,創作書法作品才會信手拈來,胸有成竹,書法學習是個過程急不得,一關一關,一步一步走過才能完全掌握,每天堅持,寫好一個字也是收穫,摩厲以需,才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個人見解,多指正。





歐楷愛好者武金


臨帖,入帖容易,出帖難,這就是創作難的癥結所在。當你基本掌握所臨碑帖的基本持點之後,可以試著創作,如條幅、斗方等字數不多的小幅作品,簡捷的辦法就是從帖中集字,先把所需的字從帖中臨寫出來,確定自創作品的尺幅大小和字數多少,再計算字的大小,遇到帖中沒有的字,可以用偏旁部首拼湊,當所需的字集齊之後,再選擇創作作品所用的紙張,最好選用不漲墨的宣紙,仿古宣經過染色處理,一般不太漲墨,便於書寫,創作前可以打好字格或拆疊字格,(打字格用5mm碳素筆),要掌握落款和用印的基本要求,落款可以用行書或楷書,這樣創作的準備工作就做完啦,如果創作不理想,可以重寫一次,不必要求太高,提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


李同民


很多人苦苦臨帖,可是一到創作就把臨的貼都忘了,啥也不會了,這是一種學習書法過程中很正常的現象,出現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創作的太少了。

相對於創作,臨帖可能更放鬆一點,臨帖是照著字帖寫,有一個參照物,相對來說書寫者會放鬆很多,寫起來也比較輕鬆,寫完也很有成就感,書寫的結果一般都能很好的激勵下一次書寫,能夠給書寫者很好的反饋。

而創作則比較難一點,它既需要動手,還需要動腦,創作之前要找內容、查字典、設計書寫的章法等等,書寫的結果很多時候令書寫者不滿意,還要不斷的修改,一幅新的創作內容往往會耗費作者一天的時間,有時候還不一定能得到好的結果。

創作寫不好也是正常的情況啦,所以,創作和臨帖一樣,同樣需要大量的訓練,只有不斷的訓練,才能掌握創作的要領,不斷的提升創作的水平,到最後才能自由的進行創作。

1:多做背臨訓練

背臨就是脫離字帖去背帖,分為單字的背臨、單行的背臨、單頁的背臨和整篇內容的背臨。

背臨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比如進行單字的背臨,就是寫完這個字以後,合上字帖,把這個字默寫下來。

背臨的關鍵部分其實是修改,就是你背臨完以後,寫的到底對不對,哪裡出問題了,要和原帖對照一下,把出錯的地方改正過來,然後比著字帖寫一遍,寫完以後再背臨一遍,這樣反覆進行兩三次。經過這樣一個訓練以後,你對於這個字的理解就會加深很多,也能提高書寫者對於字帖結構的理解和記憶,下次創作的時候遇到這個字,一般就可以寫個八九不離十。臨和臨帖是相互促進的,一方面背臨可以促進對臨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對臨也是背臨的基礎。對臨和背臨相互結合,才能事半功倍。

背臨也是從臨帖到創作過度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沒有經過背臨訓練,直接就去創作,這樣是不合理的,需要背臨來過度一下。

因為我們現在缺少給人的書寫環境,平時用毛筆的時間太少,需要用這種方法來彌補書寫的不足。

2、多做集字創作訓練

所謂集字創作訓練,就是把字帖裡的字集合起來,形成一篇創作內容。

比如你要用顏體創作李白的古詩《望廬山瀑布》,就先要從顏真卿的《顏勤禮碑》裡面把這首詩的每一個字都找出來,《顏勤禮碑》裡面沒有的字,則用裡面的筆畫把這個字拼湊出來。

然後把這些字集合在一塊,寫成一幅楷書作品:《望廬山瀑布》,這樣每一個字都來自於字帖,每一個字都有出處,作品的風格取向也很明顯。

不但進行了創作的章法訓練,也是一種變相的臨帖訓練,對於更好的掌握書寫的技法和更好的記憶字帖有很好的訓練作用。所以,集字訓練對於正式的創作的幫助是非常大大,一個字帖,你用一年的時間去進行100首古詩的集字創作訓練,我敢保證以後你遇到任何古詩都能信手拈來,完全不費吹灰之力,也根本不用查字典,100首古詩的創作真的能讓你把這本字帖瞭解的透透的。

這在現在的訓練科學上也是有驗證的,平時的臨帖就相當於基礎訓練,集字創作的訓練是有針對性的訓練,是針對你個人情況的訓練,所以訓練的效果才最好。

這一點其實在體育界得到了很好的運用,比如足球運動員的訓練,就是把整個足球比賽所需要的動作、技能進行分解訓練,然後根據個人的情況,對於掌握的不好的技能,有針對性的加強訓練。這是一種很科學的方法。

3、多做模仿性的創作訓練

一般寫一個字,寫10遍8遍未必能夠記得住,但是用這個字進行一次集字創作的訓練,你就能牢牢的記住這個字,很難忘記,比單獨的臨帖的效率要高的多的多。


兵十一狼


臨帖好,說明基本功可以了,但作品,就像練搏擊的,基本的打法學會了,那就是上臺捱打了,只有捱打多了,你也知道怎麼打人了。





竇國書法


書法的學習分為臨帖和創作這兩塊,臨帖和創作也有一個先後順序,具備了精湛的臨帖基礎後才有可能創作出好的書法作品。不過具備不錯的臨帖基礎也不等於就會創作,這中間需要一個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也有它自身的一些要求,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臨創期

創作和臨摹一樣需要一些理論的支撐,講究方法,並不是說創作就可以創作,那些書法大家之所以可以創作出不錯的作品,是因為私底下的刻苦訓練。臨創期就是在臨摹不錯的情況初步進行創作嘗試的時期,這一時期主要以集字創作為主,就是有字帖裡面的字來進行組合創作。這個過程不到位的話,就沒辦法進行下一個階段的練習。

作品調整期

通過集字創作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字與字之間不和諧,導致通篇作品不協調。這是由於章法佈局與氣息不暢造成的,一般來說解決的方法就是借用字帖裡的章法佈局,進行自己創作的調整。而這個時期往往會被人忽視,導致認為集字便是會創作了,就會產生創作不過如此的錯誤判斷,而這樣意識就會一直停留在臨摹階段,導致無法脫帖進行自我創作的表達。

脫帖期

在進行了大量了前面兩個時期的練習後,就會達到熟練的程度,這時的創作完全是自我的表達,且更具性情。這個時期創作的特點是胸有成竹,下筆有神,書法的變化瞬間之內就可以表達出來,這是對各個功夫的綜合考驗。

因此臨帖厲害不一定就是懂得創作,而創作必須是具有高超的臨帖基礎,大量的臨創轉換的訓練,以及對書法各個對比變化高超的統一方法,是比較高的考驗。


素清雲


很簡單的問題讓許多人說複雜了,臨帖到創作必須過三關,點劃關,結構關,力度關,否則,出不了門。

好多寫的不錯了,前二關沒問題,雖然字是很象了,但力度關不過,還是在描字的狀態。

要過力度關,首當多悟帖,這力是咋發的,把原由找到了,也就明白了書法的秘決,否則,永遠入不了書法之門,何談創作,所謂的創作,江湖體罷了。

臨帖與創作,沒有必然的割裂,不是什麼涇渭分明.田蘊章老師有句名言,你死盯字帖,把字寫透了,自己的風格自出,這個透字,精到。




地當紙


回答了。

凡學書法者,多從臨帖開始,也叫師法古人!一個好的字帖能傳千古是書者一輩子的沉積所成,就說一本集字聖教序吧,懷仁大師關集字就用了二十多年,更別說創作了!

學習書法之臨帖還講個入帖、背臨、出帖。是個漫長和艱苦的過程,對著臨是人家(原作者)的東西,你只是順手拿來。關是字與字之間的關係你在創作中沒個幾十年的運用寫不出來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凡吾等習書者,應將其作為登山上階一步一步總會有登頂之日,萬不可求一時之成。那是不可能的!

謝謝!


大覺938


那是因為你光會臨帖,不會背貼。學習書法首先是摩貼,其次是臨帖,然後是背貼。只會臨帖是不行的。你得會背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