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哪个省的人最勇武善战?

真历史


应该是陕西省的人最勇武善战,可能不是陕西省的人会听着刺耳,认为自己的省份的人才善战,比如大家熟悉的川军、广西狼、东北虎等等,这些名称虽然都揭示出这几个省份的人是勇武善战的,但是纵观历史来说,还应该是陕西兵最勇武。为何这样说?

一、秦国锐士最强

早在战国时期,大学者荀子,就对各国军队的战斗力进行了一次评价,当时的中国有三支最精锐的部队,魏国的魏武卒,齐国的技击之士,秦国的锐士,这三支精锐,无一例外的是精锐步兵,荀子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秦国锐士最强,魏武卒第二,技击之士第三。这样的排名,让陕西兵拔得头筹。

而在战国时期,秦国的铁骑和赵国的胡服射骑以及燕国的飞骑,成了战国时期并骑兵精锐,而且,这三支骑兵精锐都负责抵御北方蛮夷的进攻,赵国对手是匈奴,秦国对手是西戎,燕国对手是东胡,其中赵国的压力最大。

因此,骑兵对抗中,赵国第一,秦国第二,燕国第三。如此一来,河北兵拔得头筹。

在战国数百年的争锋中,陕西兵,河北兵,山西兵,山东兵几乎长时间占据精锐部队的称呼,但随着马陵之战魏武卒精锐全军覆没,再到齐国险些亡国,山西兵和山东兵逐渐不复往日容光。

另外,随着邯郸覆灭,河北兵也失去荣光,江湖上只剩下“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陕西兵。从战国一直到唐朝,关中地区都是战略要地,也是最重要的兵源地,而与此同时,河北、山西、甘肃因为长期对外战争的重任,因此,这三地的兵员也很强。

二、川军是中流砥柱

宋朝之后,国家趋于保守,河北大部,河西均不为中原控制,但陕西由于处于边境,因此,陕西兵在短暂的衰落后,再次雄起,出现了以种家军,折家军为代表的陕西兵团,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堪称一流,远远超越宋朝的禁军。而与此同时,另一支精锐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就是川军。

“天下已定而川为定,天下未乱而川先乱。”宋朝对于四川兵,是又爱又恨,因为四川的地理位置原因,相对闭塞易守难攻。因此,川军在进攻性战争中,没有表现出强悍,但四川兵的防御能力,非常强,让金国和蒙古都吃了很大亏。

在宋朝之后,没有人会小看川军的战斗力,但四川始终没有当成一个重要兵源地,而大量的兵源,依旧在北方。因此,川军在短暂振兴之后,又再次跌落尘埃,直到抗战时期,十多万川军出川抗战,四川兵的强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三、战斗力强悍的戚家军,狼兵

在长久以来,北方承担起保家卫国,抵御蛮夷的责任,南方及中原则承担经济以及战略补给的责任,因此,对于征兵来说,北方兵更受到欢迎。

而到了明朝,除了北方的军队依然保持强悍一面以外,南方的兵也出现在人们视野。其实,这并不是首次,早在三国时期,蜀国的无当飞军,就已经可以和北方白马义从,陷阵营齐名,而东吴水军也堪称精锐,东晋时期的乞活军,北府军,也都称为精锐。但真正让南方军队站稳脚跟的,还是源于戚继光。

在戚继光的慧眼识珠下,广西的狼兵,以及浙江的兵,进入人们视野之中,这些兵战斗力十分强悍,而且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让戚家军成了明朝中叶最强的军队之一。

说是之一,因为戚家军并不是一枝独秀,步兵戚家军一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而骑兵,当属辽东铁骑,这支可以和女真八旗劲旅硬碰硬的强悍军团,也将辽东军推上巅峰。

其实,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精锐,主要分布的省份有,陕西、山西、河北、辽宁、甘肃、四川、广西、浙江,从东周开国开始,一直到明朝,陕西军始终是最重要的兵源地,也长时间担负起对内对外战争,虽然中途风头被其他地方兵抢走,但依旧可以称为战力最强的省份。而其他各省,均有强悍部队出现,但要论起来供应兵源最多,责任最大,功业最盛的,还要数陕西兵。


小小嬴政


所谓骁勇显然不是打群架,而是要会打仗,这样的人不一定武功高强,但是在战场上,至少能够指挥千军万马打出自己的威风。

要说哪个省份的人最骁勇善战,很多人会有很多的答案。

比如说很多人认为东北人非常的豪爽,自然很多很会打仗。

也有人说,四川人为抗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显然会打仗的一群人。

但有人说无湘不成军,湖南人打仗也是非常凶猛的,日本人在长沙城下就吃尽了苦头。

但我要说的是一个被大家都忽略掉的省份,那就是河南。

河南在历史上地处中原之地,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在现在却成的地域歧视的主要攻击对象。甚至有一些工厂打出了拒绝河南人的标语,网络上编排河南人的段子也是非常的多,笔者虽然是江苏人,却对这些地域黑的段子不予认同。一些人图口舌之快,对于这些段子极力追捧,以消解自己心中的块垒,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值得推崇。

这些人哪里知道,从古到今,河南的王侯将相就没有断绝过,比如说最知名的姜子牙。他就是河南汲县人。要说骁勇善战,他虽然不能亲自上战场,但是他带领了西周的军队灭掉了商。

自己也功成名就,位及人臣,在五侯九伯之上。

在历史的关口,河南又出现了一个大英雄,那就是岳飞。这是一名真的可以上战场搏杀,骁勇善战的英雄人物。指挥了无数的战役。虽然皇帝一直在逃跑。但是岳飞的军队却独树一帜,树立起了岳家军的招牌。让金朝军队闻风丧胆。

这样的军队不光被老百姓爱戴,连对手都对其非常的敬重。虽然最终命丧风波亭。但是岳飞的大名一直流传至今,西湖边上的岳王庙一直香火不断。

可见这样一个大英雄是人人崇敬和爱戴的。

而在近代也出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那就是袁项城。袁虽然做出了一些倒行逆施的事情,比如说当了83天皇帝。就这一点,他就被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但他的确也做了值得肯定的一些事情,比如说他是让日本人非常头疼的一个人。

在朝鲜的甲申政变。他就打破了日本人的阴谋,自己率兵打入皇宫。袁项城虽然这个人读书不怎么样,但是志向的确非常的高。

只有他一个人能够镇住北洋军阀,等他死去之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整个国家都乱糟糟成了一团。

虽然说每一个省份都有那些英雄人物,但是在历史的关口能够做到顶尖的,河南的人物真的不少。


完美看待


要说哪个省的人最英勇善战,当然非湖南省的人莫属了。守土意识最重,为国家打起仗来不要命的什么都不管不顾的,有团队意识,并且不居功等等…如果这几年我不是在手机上看到四川人那么放肆嚣张跋扈不知羞地自夸自己四川人怎样怎样,那一直低调隐忍的我们这些湖南人绝对不会表扬自己的。所以古人说,人贵要有自知之明嘛。


清风明月在心中A


川人对外最硬气,抗战爆发后,前前后后一共有350万川军将士出川抗敌,爆发了许多四川民众送自家的孩子上战场催人泪下的故事,安县王建堂参军出征时年迈的父亲送其一幅出征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死字,旗帜的右上方写着给儿子的期盼“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而左上方的内容似乎抒发着老人家对自己年老体迈无法报国的遗憾和辛有一子代父出征的安慰“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匹夫有份,奈过年龄。辛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出征的川军穿着草鞋背着大刀装备落后,其它战区都不愿接收,后来被蒋介石硬塞到了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王铭章的一二二师孤军守滕县。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王铭章知道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滕县失守已成定局。面对危局王铭章对部下说道“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苦战三个昼夜,日军突破城墙,王铭章组织余部与敌巷战,最终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 中条山战役日军突破国军防线,国军兵败如山倒,所有部队都在向后撤,只有川军未退阻击日军。日军被阻久攻不下,调来数门大炮,对着川军猛轰。然而,川军死伤无数,却没有一个人后退半步,至死都牢牢地站在那里, 等到战斗结束后,日军军官才发现,原来川军士兵们的脚都用铁链子牢牢地固定在地上。日军军官让翻译问一个奄奄一息的伤兵,为什么把脚锁在地上。这个伤兵瞥了一眼翻译,说:“老子是四川人,这叫血战到底!”正如刘湘将军生病奄奄一息时所说“余此次奉命出川抗日,志在躬赴前敌,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光影之


根据以往的事例个人感到排前三位的是广西、四川、湖南。特别是广西兵打山地丛林战绝对非常厉害,人灵活、耐力足、勇敢、还有一点狡诈。总体认为从小在山里长大的比在城市里长大或在平原地区长大的善于打仗,以上都是相对而言。中国人擅长打仗,只要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我必犯你!


年青的时侯


中国到底哪个省的人最勇武善战

小编简单的从三国时期论起,三国时期是英雄人才辈出的时代,简单的将三国十大悍将列举下: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后与司徒王允合力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后,吕布袭取徐州,割据一方。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年2月)吕布于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名将之一。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


张飞: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典韦: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率十余人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黄忠: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


文丑(河北名将):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命文丑率五六千骑追击曹操,进至延津。曹操采用荀攸的饵敌之计,以不足六百骑大破文丑一军。文丑死于乱军之中。


颜良: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将,以勇而闻名。


综上所述:内蒙1个。河北3个。山西1个。山西1个。安徽1个。河南2个。山东1个。


中国解放初期1955年被封为10大元帅名单如下:

朱德:四川人,生于1886年。

朱德23岁进入云南讲武堂,开始了军事生涯。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朱德在党内和军内都享有巨大的威望。


彭德怀:湖南人,生于1898年。

彭德怀18岁进入湘军当兵,逐渐萌发富国强兵思想。彭德怀半生戎马倥偬,参加了工农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林彪:湖北人,生于1907年。

林彪18岁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成为黄埔军校中军事成就和名声最高的学生之一。这一点,连他的对手蒋介石都不得不承认。蒋介石说:“我要表扬他(林彪),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


刘伯承:四川开县(今重庆)人,生于1892年。

刘伯承19岁弃文从武,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很快就成为赫赫有名的“川中名将”。刘伯承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朱德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贺龙:湖南人,生于1896年。

20岁时,年轻的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走上了革命道路。


陈毅:四川人,生于1901年。

陈毅18岁赴法国勤工俭学,两年后,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在党内,陈毅是少数与毛泽东有私交的领导。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诗词创作。


罗荣桓:湖南人,生于1902年。

罗荣桓2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开始从事农民运动。罗荣桓1963年12月16日病逝于北京。毛泽东作诗《吊罗荣桓》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诗词,怀念战友和亲人的作品却屈指可数。

1955年,罗荣桓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徐向前:山西人,生于1901年。

1924年4月,21岁的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黄埔军校期间,蒋介石曾约徐向前谈话。由于徐向前生性腼腆,蒋介石问一句他答一句,没有多的话说。他的山西口音也很重,蒋介石听得不太清楚,很是着急。徐向前离开后,蒋介石对部属说::“不可用也。”


聂荣臻:四川江津(今重庆)人,生于1899年。

聂荣臻也是黄埔军校出身,任政治教官。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主抓国防科技,在他的主持下,中国成功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

1955年,聂荣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军工生产和军队的装备工作。


叶剑英:广东人,生于1897年。

叶剑英20岁进入云南讲武堂,算是朱德“学弟”。叶剑英素有“儒将”之称,每临大事有静气,能在历史关头明断是非,果敢抉择。毛泽东为此夸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1955年,叶剑英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综上所述:四川4个。湖南3个。湖北1个。山西1个。广东1个。山

概述:随着年代更替,骁勇善战的省份也是会随之而变得。


小木影视


中国古代,最少不了的就是抗战了,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卫国家,而在古代,哪个省的人最勇武善站呢?估计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认为的一个省份,其实最善战的就是四川了,在古代,为国家提供最多人力就是四川。

国民革命军中,有战斗力的部队几乎一半的人是来自四川,抗战中伤亡的326万人中有64万是来自川军的将士,在抗战时期全军战亡的85万人中,有26万是四川的将士,四川将士的勇武善战也是出了名的,在抗战时期,四川可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宋朝末年和蒙古的战斗中,蒙古花费了数10年的时间才攻下了四川,只是因为川蜀之地的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再加上四川土著的奋力抵抗,达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才取得获胜,如果说人心涣散,哪怕是有着这样险峻的地势,恐怕最后的结局也是只能够让蒙古大军得逞。

在明清之战中的四川,当时努尔哈赤进攻沈阳,只在一天之内就攻下了沈阳,又在浑河遭遇到1万川军的队伍,最终掀起了著名的浑河大战,当时在满清入驻中原之后,到达四川巴蜀之地时,当地的老百姓拼命抵抗,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事件,后来又发生了“湖广镇四川”的事件,四川将士的勇武善战也是闻名天下。

四川将士不只是在抗日战争中,在历史上也是值得让人敬佩的,他们为了保全自己的家园,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四川省自然而然成为了最勇武善战的省份


加油吧少年6748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故意来挑拨地域的。

其次,回答区很多马上开始胡乱发挥的,都是瞎说八道。比如有人贬损两广,你知道首次鸦片战争时候广州附近几个县的农民就打出了英军在鸦片战争中伤亡第四的三元里战役么?有人说浙江不行,你知道戚继光训练军队专门找浙江义乌的山民么?

中国历史数千年,王朝更替,人口流转频繁,所谓各地的民风、文化甚至血统都有不少更替。比如春秋时期湖北的楚人是“蛮夷”彪悍善战,但到战国时候的楚人反而变得文弱,甚至被廉颇鄙视;吴越之地(今天苏杭)在春秋时候极为勇猛,但到近代又成为文质彬彬的代名词;四川人在宋朝之前都不太能打仗,但抗战时候川军战斗力虽弱,勇猛血性是强悍的。云南军队好像一般不被现代人重视,但滇军改编后组成的50军在朝鲜战场和美军对拼也不落下风。

所以,撇开具体的时代和具体的场合,除开指挥、装备和具体战争环境,单独去说哪个省最勇武,纯属看热闹不嫌事大。


即使我们把具体时间场合限定下,比如说,设定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十年,假设在指挥、装备、训练、战术等差不多的情况下,能否得出哪个省的兵源最好呢?同样很难。

因为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种科学的考察方法,能把这些省份的兵源进行公平的比较。我们能看到的战例数据,都是附加了外在因素的。既然有不同的外在因素,那么以此来比较就不公平。

比如说,仅以南方数省为例,一般来说表现的战斗力,粤军、桂军、湘军较强,滇军、次之,川军又次之,黔军垫底。但是这并不反映各个省的战斗力。川军和黔军显然是因为穷造成装备落后,以及缺乏训练;而湘军战斗力来源于其从清末开始的军事传统,粤军来自于国民党的早期营建。桂军除了李宗仁、白崇禧等新桂系军阀的有效整合,一定程度上确实与广西人本身的彪悍有关,但这彪悍似乎也谈不上碾压余者。到一定层次的战术上,过于彪悍可能反而成为短板,如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将帅评价桂军战斗力其实比中央军还是要弱一些,不仅仅是装备。

归根结底,现代化战争并不是街头群架,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和哪个省兵源的关系微乎其微,看的是有效的统率、训练、装备和指挥机制。这远比甲省乙省打嘴仗要有意义得多。


巴山夜雨涮锅


如果指街头斗殴逞凶斗狠,东北河南齐名!如果打仗英勇不怕死桂军湘军可以排前列!如果是指保家卫国为国捐躯,川军永远第一!不接受反驳[酷拽][得意]


呦呦鹿鸣35569953


话不多说,上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