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長贏:市場規律和人性規律


指數基金即跟蹤市場指數的基金。巴菲特十次以上推薦普通投資者選擇低成本的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最適合沒有經驗的普通投資者。全球指數基金長期年化收益一成左右。中國的證券市場成立的指數基金也是這樣。

指數基金有跟蹤上證指數、深成指數、滬深300指數等等。計算指數基金的收益率,從市場的一個低點到市場的另一個低點比較合理。最早一批上市的指數基金,華夏上證50ETF(510050)從2005年初至2018年末收益是3.5倍,年化收益率是9%。易方達深證100ETF(159901)從2006年3月至2018年末收益是3.3倍,年化收益率是9%。華安上證180ETF(510180)從2006年4月至2018年末收益是3倍,年化收益率是9%。華夏中小板ETF(159902)從2006年6月至2018年末收益2.4倍,年化收益率是7%。在這十多年之間,持有這些指數基金的年均收益率是9%左右。2010年以來,指數基金的品種越來越豐厚,如果做一些基本面類的策略指數,收益會是更高。

指數基金中的成分股票幾經變遷,見證著中國上市公司的發展變化。上證50ETF的權重從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證券,到中國神華、中國平安、興業銀行,再到民生銀行、海通證券、交通銀行,為數不多的公司如招商銀行一直榜上有名。到了2018年末的前十是中國平安、貴州茅臺、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伊利股份、農業銀行、中信證券和中國建築。深成100ETF的權重從萬科A、五糧液、平安銀行,到蘇寧雲商、鹽湖股份、中興通訊,再到西山煤電、格力電器、濰柴動力,為數不多的公司如萬科A和五糧液一直榜上有名。到了2018年末的前十是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五糧液、溫氏股份、萬科A、海康威視、平安銀行、京東方A、東方財富和洋河股份。同樣,上證180ETF和中小板ETF這些指數,都是見證著中國各種類型的上市公司的發展變化。

指數基金是永續的,有著自動優勝劣汰的功能。指數基金扣除低廉的成本費用,是可以跑贏八成以上的投資者的。因為市場參與者作為一個整體扣除各種費用,一定是落後指數的。

指數基金屬於公募基金的一種。公募基金從1998年至2017年成立的20年間,標準股基、混合偏股、封閉偏股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17.08%、16.9%、12.59%。標準債基、普通債基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3.72%、6.75%。二十年間股票指數、基金都贏利了,為什麼多數股民、基民虧損累累?為什麼2007年沒有幾隻股票下跌,卻有四成的股民虧損。2011年至2013年很多投資者開始踴躍銷戶和贖回基金,九成以上的證券賬戶成了休眠賬戶,2015年又瘋狂的搶購?這些無非是市場的漲跌變化造成投資者的追漲殺跌,把運氣當作能力,被情緒所控制,一輪輪牛熊週期下來,最後贏利的投資者寥寥無幾。

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會辨別市場的各種魚龍混雜的方法策略到逐漸摸清適合自己的方法策略,成為自己的體系。這些需要經歷牛熊循環,需要試錯很多次,才能到達彼岸。

在資本市場裡面,既有一贏二平七虧的規律,也有指數基金長期年化收益一成左右的規律。資本市場是一個人性規律和市場規律交織的複雜體。我們要探索的是如何從市場這個複雜體中規避人性的弱點,如何能夠適應和遵循市場規律,從而實現可觀的長期穩定的複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