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清朝灭亡后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都说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民族,必然有着多种语言,清朝灭亡之后,作为满洲人使用的满语也就不再被使用。满语虽然几乎消亡,但它的一些词汇被汉语借用,至今仍保留在汉语中。

清朝灭亡后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满语作为小语种,自然是没有汉语普及的广泛,意义重大,但是这并不代表汉语没有受到过满语的影响。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并自称满洲。满族人入关前主要居住在东北地区,后来清军入关,集中在华北地区。后来随着满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满语和汉语难免会相互影响。

以东北话和北京话为例,来说说这满语对汉语的影响。

东北话一直给人一种比较粗犷,豪气的感觉,就像一说到东北话,就会想到东北大老爷们。在东北方言中也常用满语的表达方式。一些东北地区的人们至今仍称猪后腿上的距骨为“嘎拉哈”,称小米饭为“星星布达”,称高粱米饭为“苏苏布达“,称坐为“特”,称走为“牙布”,称勇士为“巴图鲁”。

清朝灭亡后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而我们现在所通用的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的通用语。

北京话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通常说话带“儿”化音而且发音比较的轻。这个其实就是受到了满语的发音习惯的影响。轻声是因为满语是无声调语言,但是有轻重音的变化,“儿”化音是由于满语的发音比汉语的发音位置靠后并且有小舌颤音。

清朝灭亡后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在北方方言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满语词汇在汉语中有所保留。例如,普通话中的膝盖,东北方言则为啵棱盖儿,普通话里说家里最小的孩子,东北方言为老嘎达,这些都是满语音译过来的。

由于汉语博大精深,因而有些被误认为是保存于汉语中的满语词,实际上原本就是汉语,如”邋遢“,就是地地道道的汉语。

汉语中的满语词汇远不只以上所举的例子,满语的影响在东北方言和北方方言中,这是满语对东北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丰富和发展,乃至普通话以及世界语言库的一大贡献。

清朝灭亡后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满语并没有消亡,它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方言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