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满语“abka””,清朝皇帝“年号”的兴起之路

“年号,满语“abka””,清朝皇帝“年号”的兴起之路

以宋朝,清朝为例解释皇帝改年号的原因

年号中掺杂了统治者的思想和意识,与一个朝代的政治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宋朝独特的时代特征也赋予了其所使用的年号独有的内涵和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两宋时期皇帝所使用的年号进行分析,希望从中能总结出古代封建帝王使用年号的一般规律, 从而窥探宋代年号使用的一些独有特点。

1.因政局变动而改元

政局变动本文特指前任皇帝去世、“北狩”及禅让而新皇帝即位由此带来的政局变动一,以下就政局变动的三种情况而改元分别加以论述徽宗、高宗、孝宗即位后的第一个年号分别为“建中靖国”、“建炎“、“隆兴”为例元符三年正月乙卯,哲宗崩太后垂帘听证谓宰臣曰:“家国不幸行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吋 “皇太后曰:“皆神宗子反难如此分别,于次端王当立,”

上即位之明年改元建中靖国,盖垂帘之际,上述三条史料可知哲宗驾崩后无子继承皇位,而端王以神宗子和哲宗弟的身份继承大统为徽宗,徽宗即位后的第二年改元“建中靖北迁’五月庚寅朔,帝登坛受命礼毕恸哭遗谢二帝,即位于府治,改元建炎一。

可以看出高宗由于二帝“北狩”以徽宗第九子和钦宗弟的身份继承皇位即位后改元。材料可知,孝宗因高宗禅让而登上皇位并于即位后的第二年改元“隆兴”由上述三个例子可以说明因皇帝去世。

2.因灾异祥瑞而改元

灾异祥瑞主要指皇帝在其统治期间遇到彗星出没、太白昼见、皇室成员去世、干支纪年再现等自然和社会现象'因自然和社会现象而改元反映了帝王敬天和彰述德美的心理。

“年号,满语“abka””,清朝皇帝“年号”的兴起之路

3.清朝皇帝年号制定原因

清代有12位皇帝,共有13个年号。清朝年号除了具有以往朝代的年号制度,如新帝即位改换年号、在位期间可根据需要改换年号等制度以外,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如清朝年号多为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历来年号可采用二字、三字、四字、六字,清朝年号均为二字。其最特别之处在于清朝年号具有满语、汉语两套年号,下面通过分析满语年号的含义,发掘清朝年号隐藏的历史信息。

清朝皇帝的年号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年号的满汉语意义变化反映出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的结合过程。清朝统治者吸收、借鉴了汉文化,同时也将汉语和汉文字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年号在汉语使用的过程中吸收了汉族文化,并自然地与本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从而带上了满族特色。

入关前和清朝早期皇帝的年号无论是满语还是汉语都比较简单,属于叙述的性质,如天聪“聪明的汗”,天命“天生有福”;

接受汉文化影响之后的年号不再是简单叙述,而是充满了寓意性,并且注重将社会安定有序,人民过上丰收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吉祥顺利的心愿寄予在年号之中。

而随着接受了汉语汉文化的影响之后,满语年号的对译也重视了汉字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乾隆皇帝吸收了汉文化,引用汉文古典文献,并注重汉字意义的结果。

“年号,满语“abka””,清朝皇帝“年号”的兴起之路

年号是一面镜子,清朝皇帝年号充分反映了满族历史文化内涵,无论是整体纵向的年号变迁还是每一个年号的具体含义,都透露给我们许多历史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论断再一次在清朝皇帝年号中得到了论证。

清代皇帝年号考察

1.天命(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出生在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率领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逐渐统一了建州女真的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征战30多年,为满族共同体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少数民族政权想要取得 “大一统”困难重重,努尔哈赤的年号“天命”,实际是为将来入主中原予以君权神授的必然性。

2.天聪、崇德(清太宗皇太极)

这两个年号都是皇太极定制的,崇德的年号是得到传国玉玺后变更的。从天聪的满语年号可以看岀满族政权在入关前的帝位制度尚为汗位,这两个年号验证了天聪汗权向崇德皇权转变。

汗权的年号天聪即“聪明的汗”,可以说是皇太极本人文韬武略的真实描述。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改称帝号,将族名改为 “满洲”,建立了满清帝国。皇权年号崇德,是希望拥有“崇高的才德”。皇太极本人也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他崇尚汉族的文化,博览群书, 在军事和政治上均有建树,如年号崇德一样,具有了八方称道的德行。

3.顺治(清世祖福临)

“年号,满语“abka””,清朝皇帝“年号”的兴起之路

顺治皇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入关初,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定年号为顺治,希望14岁亲政的福临皇帝能顺利地治理朝廷,祈愿政权稳固,统治的基业能够 长治久安。福临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 重视整饬吏治,实现了 “顺利的统治”。

4.康熙(清圣祖玄煙)

康熙年号由孝庄太后所取,是对当时的历 史环境寄予了期望。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三藩叛 乱,鳌拜专权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所以定年号为康熙,喻为平安、太平的盛世。作为中国 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是一位出色的皇帝,平定三藩和准嘻尔,收复台湾,选人 才,表清官,修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通过这些政治军事行动,确实实现了天下“安康、 太平、熙盛”。

5.乾隆(清高宗弘历)

这是对天神崇拜的一种体现。乾隆皇帝确实受到了 “天”的诸多庇佑。康熙、雍正两帝打下了 “康乾盛世”的基础,

国库充裕,“康 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乾隆帝即位之后,在一些平定叛乱、停止捐纳等活动中,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如同他的年号,真正是一个受到“天的护佑”的幸运皇帝。

6.同治(清穆宗载淳)

同治皇帝最初的年号是由顾命八大臣拟定的取吉祥之意的“祺祥”。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逮捕八大臣。随后慈禧采纳周祖培奏议,废除了祺祥年号,改为同治,意思是“君臣同治大清'、实质上慈禧通过“共同治政”最终实现了 “垂帘听政”。由此可见,年号是一种政治斗争的工具。

7.光绪(清德宗载潴)

“年号,满语“abka””,清朝皇帝“年号”的兴起之路

光绪的年号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指导原则,一种思想,即开展礼道,以礼治天下。从中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受到了汉文化儒家思想的熏陶。光绪皇帝勇于接受新思想,教化民众以礼治天下。积极推进戊戌变法,然而最终仍未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禁锢,改变清王朝衰败命运的希望终被扼杀。

8.宣统(溥仪)

光绪末年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反清武装在各地起义、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种种事件表明清王朝已经处于覆灭边缘。因此溥仪即位后,以“光明之道路”为年号,是想继续清朝曾经的辉煌,继续光明的大国之路。这也是通过年号表明一种美好的心愿,然而这同时也是 一种妄想,清王朝的败亡已成无法逆转的定局。

9.嘉庆(清仁宗颛琰)

嘉庆登基前为嘉亲王,登基后年号为嘉庆。乾隆皇帝后期重用贪官和珅,晩年国库财用耗 竭,由于弊政导致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嘉庆帝看出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所以他登基后, 改号嘉庆,希望天下得到幸福和福祉。

嘉庆帝虽然亲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日趋衰弱的趋势。

10.道光(清宣宗旻宁)

该年号是祈望治政的道路光辉轩昂。满语“doro”为“礼道”,这表明了道光帝遵循礼道,然而道光帝过于遵守礼道以至于治政恪守旧礼而不知变通。道光帝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尽管道光年号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祈求,然而事与愿违,30年事必躬亲的执政生涯,由于道光皇帝的守道不知变通,导致内政外务均无起色。

“年号,满语“abka””,清朝皇帝“年号”的兴起之路

11.总结

对清朝年号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满族人的天崇拜观念,这也是一种原始宗教的痕迹。满族入关前的年号为天命,天聪,入关后乾隆年号的满语“abka”也为“天”,这反映了满族统治者认为自己是天神代言人治理人间的理念,同时也祈求“天”保佑人间太平。

满族先世的天崇拜是一种原始宗教的残留,天神在满族先民的心目中地位是相当高的。满族先民崇信天地万物有灵,最崇敬天,认为天神能够主宰一切,各种自然现象,事情成败都是天神之意,因此在年号中出现abka “天”,以此来祈求天神护佑。

总结

整体来看,清朝年号透漏了以下文化信息。由于年号是王权政治专制性的反映, 并由统治阶级随心所欲地自行确定名称,因此年号映射了帝王心理、政治策略。反过来,帝王心理可以通过年号来进行忖度。

作为统治者确定年号时,其心态一般都是想要将自己的

政治理念,心理愿望、政治才干等表现在年号之中,有时也会在非意识状态下将本人的宗教信渗透到年号中,更多的情形是想借助吉祥的年号祈求上天庇佑能够风调雨顺、社会安定、长治久安。例如光緒年号体现一种治国思想,道光年号体现了一种政治理念,同治年号是一种政治手段,咸丰年号为祈望丰收的美好心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