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烟标1——明清时期

您的关注和点赞就是如蚁人生创作更新的动力

烟标俗称烟盒,是卷烟的商品标志,又是卷烟的外包装,是烟厂的名片,企业文化的结晶,卷烟工业发展史的写照。烟标既有商品价值,又融汇了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烟标独特的包装设计,牌名命名和图案装潢,离不开时代的文化底蕴,又直观地记录了历史,是历史的见证。

山西烟标1——明清时期

我国古代没有烟草种植,也没有关于吸烟的记载。中国人吸烟是由外邦传入的,故有“洋烟”之称。据历史文献记载,约在十六世纪初西班牙人将烟草传人菲律宾,并在吕宋岛上推广种植。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福建籍水手将烟草自菲律宾的吕宋携回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种植。

山西烟标1——明清时期

据史料记载:烟草引进初期是作为药用。因明清一些中医认为吸烟可以“辟瘴气”“治头虱”,人们为防病治病,使吸成了普遍嗜好。19世纪末,中国人仍习惯于吸食土制的烟丝,直至世界卷烟托拉斯英美烟公司来华设厂,就地产销携带方便的卷烟,人们才渐渐改吸卷烟。此后,在中国产生了机制卷烟。有了卷烟后,又有了包装纸,上面印有牌号和图画,即今天所称的卷烟商标——烟标。

山西烟标1——明清时期

山西烟标1——明清时期

作为晋国古都,曲沃早在2800年前就已开始使用铁犁和耕牛从事小麦、大豆、谷子等农作物的种植和冶炼铸造、纺织印染等手工业的生产。依托先进的农业和发达的手工业,曲沃的商业也飞速发展,并出现一批富商巨贾。烟草在十六世纪传入中国之时,正是晋商发展的鼎盛时期,曲沃作为山西历史上较早的商业中心,在烟草传入国内后,便由在福建经商商人张时英带回原籍,并由当地农民试种成功后,在当地迅速传播,烟草加工业随即应运而生。

山西烟标1——明清时期

明天启年间(162l~l627),原籍翼城县枣园村人郑世宽徙居曲沃下坞村,创建了山西最早的烟坊--“永兴和”,开始加工烟草,自产自销。“永兴和”的各种烟丝包皮用的是上面加盖印戳的一种特制稿纸,这种烟丝包皮可称为山西烟标的雏形。

山西烟标1——明清时期

清朝年间(距今约300年)是曲沃旱烟的发展鼎盛时期,榆次、平遥、祁县一带商贾到曲沃筹建烟坊,独资自建或与本地富户合营,与“永兴和”齐名的大大小小的烟坊达百十家。曲沃旱烟的各种牌号独特的商标,是山西烟标的鼻祖。

请关注本公众号近期更新的《山西烟标2——民国时期》

山西烟标1——明清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