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認為疫情有望6月結束,因為病毒夏天不活躍

3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冠狀病毒在溫度比較高的夏天是不活躍的,可能慢慢會下去。如果各國能聽從世衛組織的呼籲,在國家層面的,都動員起來,疫情在6月結束,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鍾南山認為疫情有望6月結束,因為病毒夏天不活躍

三次冠狀病毒都流行暴發於冬季

同為冠狀病毒家族的SARS病毒、MERS病毒和新冠病毒,流行和暴發都是在冬春季,似乎並不是巧合。

SARS事件從2002年12月開始至2003年7月,共歷時約8個月,暴發於冬季,消失於夏季。

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發現於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迅速消失。

鍾南山認為疫情有望6月結束,因為病毒夏天不活躍

這次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暴發是在2019-2020年冬季。

而常年流行的甲型和乙型流感,也是冬季和春季多見。

呼吸道感染病毒冬季流行的原因

以感染呼吸道為主的病毒在冬季高發,一般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冬季空氣比較乾冷,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常溫下可以在空氣中存活2-4小時,而在0-5度的溫度下,活性可達到數日。因此,冬季病毒更容易存活,也更容易傳播。

鍾南山認為疫情有望6月結束,因為病毒夏天不活躍

其次,冬季氣候寒冷,人們更傾向於在室內聚會、活動,並且常常會關閉窗戶,呆在室內的時間更長,人與人接觸的機會增加,距離更近,這就為病毒在室內封閉環境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第三,氣溫低的時候,人的抵抗力會下降,而鼻腔局部溫度在32℃左右,這個溫度適合病毒生長繁殖;人體受涼後容易打噴嚏,感染者的飛沫就會傳播病毒。另外,冬季陽光弱,穿衣厚,人們在室內時間長,運動少,從而人體合成維生素D變少,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傳染性疾病就更容易發生。此外,還有觀點認為,冬天人的鼻腔血管會收縮,直接影響白細胞到達鼻腔黏膜,從而降低呼吸道抵禦病毒的能力。

第四,冬季雲量普遍多,雲層厚,陽光斜射,紫外線處於低值。紫外線雖然不能直接殺滅體內和室內的病毒,但能“消毒”室外空間,減少病毒氣溶膠在戶外的傳播。

最後,我國也好,西方國家也好,一年中最重要、聚會最頻繁的節日,如春節、聖誕節等,都是在冬季,人群的遷徙比較頻繁,比如春運、旅行,這都會加重病毒的傳播擴散。

鍾南山認為疫情有望6月結束,因為病毒夏天不活躍

到了夏天情況會變好麼?

早在1月27日,筆者已發表文章《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終結,要看天氣?》,闡述了新冠疫情與SARS相似,應該會在夏季終結,與鍾南山院士的觀點巧合雷同。

根據過往一些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夏天的條件對於病毒來說較為“殘酷”,比如溫度較高,雖然不能直接熱死病毒,但至少可以縮短其體外存活時間;人體夏天抵抗力會上升,戶外活動增多,紫外線更猛烈,也不會有大規模的人員流動,這些都不利於病毒的生存和傳播,是終結疫情的有利因素。

鍾南山認為疫情有望6月結束,因為病毒夏天不活躍

但是,新冠病毒始終是一種新型病毒,我們對其所知有限,很多情況無法預知。而且夏天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例如溼度會變大,而這次疫情的首發地和最嚴重地區武漢,就是一個溼度大的地方,溼度大可能有利於新冠病毒生存。此外,夏天時儘管氣溫升高,但很多人喜歡躲在室內吹空調,不願意開窗,不願意外出,也造成了人群在密閉空間聚集的現象。

所以,我們不能單純地期待天氣轉暖,還是應該通過尋求醫學方法來預防和抑制這種病毒。並且更重要的是,各國都要大力採取防控措施,我國則要嚴防輸入性病例,這場戰“疫”才有可能在6月份真正終結。

“復陽”病人沒有傳染性

新聞發佈會上,對於大家很關心的,新冠肺炎“復陽”病人是否要住院隔離?鍾院士也給出了答覆。

鍾南山認為疫情有望6月結束,因為病毒夏天不活躍

他表示,從病原學角度來看,治癒的病人已經產生抗體,對新冠病毒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因此,對大多復陽病人來說,重複感染的機會很少,除非有極個別沒痊癒的,可能會感染。

對於“復陽”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會不會被感染?鍾南山的答案是,“到現在為止,我所收集到的資料,好像基本沒看見,我們要看事實。”

他舉例,香港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跟蹤10多例復陽病人,並用病人樣本在P3實驗室培養病毒,但沒有培養出活病毒。這說明,樣本中檢測到的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殘餘核酸片段。“沒有查出活病毒,看起來不應該有傳染性。”鍾南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