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導致氣胸的急救法經驗分享

導言:在針灸臨床上,有需深刺取效,亦有隻宜輕淺而刺可獲效者,除了因證而施,常因施求部位所限或某些針法是以刺皮部為目的而必須用淺刺針法者。而且,歷代針灸學書籍裡面對每個穴位的針灸深度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所以勿要以為淺刺所用手法視為簡易,而不顧自身經驗,或者患者體質而盲目自信實。

初學者尤需注意,高風險的穴位儘量用其他穴位代替,發生氣胸事件,還是第一時間搶救為主。

本文作者經驗豐富,理論紮實,能通過治療“氣閉”之法,針灸手太陰肺經尺澤、孔最急調肺氣,止肺病,針足三里,灸氣海補氣,針肺膈二俞調胸中之氣,恢復氣機升降,再針三陰交、合谷、太沖諸穴,協調氣血肝肺,和血理氣、調理臟腑氣血。一系列行雲流水操作,最後才解氣胸之威脅。凡針灸從業者或愛好者應該好好學習本文。

作者/袁炳勝


安某,女,72歲。1991年夏某日下午4時許,因頭頸肩臂痛就診於同科某醫師,於坐位針刺其右側肩井穴,半小時後由另一位同事取針。取針後該患者立即出現同側胸脅痛、進行性加重,伴呼吸困難,某醫師立即通知在醫院辦公室接電話的我和時任醫院院長某西醫外科主治醫師到針灸科,會診緊急處理。


因該醫師臨床習慣以長針針刺(3寸針灸針),此次針刺右側肩井穴,取針後立即出現右側胸脅劇痛伴呼吸困難。據病因及臨床表現,符合針刺導致氣胸特點,個人認為應立即按針刺所致氣胸處理,不可遲疑。因患者年高,突發劇烈胸痛、呼吸困難明顯,主張先針灸治療立即緩解病情為要,如針刺無效,再做其他處理,獲得支持。



先稍用力揉按所針肩井處,囑其忍痛深吸一口氣,稍屏息,反覆三五次;繼則針刺同側尺澤、孔最、足三里,及肺俞、膈俞、三陰交、合谷、太沖穴,仍緩慢深呼吸,吸氣後稍作停頓、再呼氣。諸穴進針、施行捻轉提插手法後,患者劇烈胸痛即刻明顯緩解。囑與飲溫熱水半杯,並加艾灸氣海10餘分鐘。


治療約20餘分鐘後,患者呼吸已經基本無礙,胸痛已經不明顯,予留針30-40分鐘後起針,經本院X光掃描檢查,外科醫師會診,認為經針灸治療,胸痛氣急等氣胸主症消除,呼吸正常,X光已難以發現明顯氣體漏出,應當已無大礙。


遂再處以血府逐瘀湯加人參、紫菀等速煎與服,並留院門診繼續觀察2小時後,無有任何不適,患者要求回家。遂由該同事送其回家,次日複診,繼續治療頭頸肩痛,氣緊胸痛未復發。


體會:


肩井穴,在大椎與鎖骨肩峰端連線中點,深部正對肺尖;古云“針五分”(今13mm),不宜直刺或深刺,恐傷肺致氣胸。《內經》有“刺中肺,三日死”及“針缺盆中(鎖骨上窩中央,深部為肺尖),(針)內陷(於肺,令)氣洩(即今所謂傷肺成氣胸也),令人喘咳”諸論,警戒後人針缺盆、肺俞等胸背穴慎勿傷肺。《針灸大成》言針肩井穴,“若針深悶倒,急補足三里”。“悶”者,氣閉也,當為劇痛之意,應為針傷肺所致氣胸,主張針刺足三里補法治療。


此案患者年齡雖高,身型痩削,皮下脂肪薄,長針深刺,更易導致傷肺,但好在體質素健。《針灸大成》引《導引本經》言:欲清金,必先調息,息調則動患不生”,實治肺病經驗之談。故先囑其緩慢均勻深呼吸,自調氣息。


因針刺傷肺,肺氣洩,漏出氣體可壓迫肺導致肺不張,故先按壓針刺所傷之穴,同時囑其深吸氣以促肺擴張;胸痛氣緊,呼吸困難明顯,緊急發作,手太陰肺經“是主肺所生病者”,故先刺其手太陰肺經經氣深聚的郄穴孔最、及該經“所入為合”之尺澤,以急調肺氣,復其宣肅,且平咳喘而止疼痛;針傷肺而肺氣洩,當屬氣虛之證,故宗《針灸大成》針補足三里(足陽明胃為陽土,土能生金,可補肺氣之不足)法、並灸氣海,益先後二天之氣;針肺俞、膈俞以調肺及胸中之氣機,助肺氣清肅及升降之恢復。


氣血肝肺,協同為用,故又取三陰交、合谷、太沖諸穴,以和血理氣、調理臟腑氣血,扶正祛邪、局部與整體同治,促其恢復;故能數分鐘之內,胸痛、氣緊皆明顯好轉;治療30餘分鐘,而諸症若失,是諸穴功能效驗顯現。


復與血府逐瘀湯,方中四逆散理氣機、桃紅四物湯活血;桔梗、牛膝調氣機升降,更益以大劑人參、紫菀,峻補肺氣。調氣不忘調血,亦促使氣及氣血之恢復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