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傳統藝術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看“新”評劇《花為媒》有感


  《花為媒》由評劇創始人成兆才先生根據《聊齋》改編而成,一百多年來經過幾代評劇名伶的演唱流傳至今,其不僅是中國評劇院的看家戲,在整個評劇界乃至戲曲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中國評劇院新派青年演員李爽也多次精彩演繹經典評劇《花為媒》,純熟的唱腔,細緻入微、面面俱到、淋漓盡致的表演,一致受到觀眾的好評與讚歎。

讓傳統藝術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看“新”評劇《花為媒》有感

  此次,評劇演員李爽將《花為媒》進行創新演繹。特約潤文駿小朋友為這個作品作童聲效果,改編中去掉了阮媽《報花名》的演唱部分,選用稚嫩明亮的童聲歌謠來表現新的《報花名》,也隱喻了中國戲曲需要代代傳承的意思。給大家帶來一個時尚碰撞傳統的創新組合節目——“新”評劇。這個“新”有三個特點:新派的“新”,創新的“新”,清新的“新”。

  戲曲需要時尚,創新是手段,傳承是根本。中國戲曲需要代代傳承,用新手段去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守正創新。

讓傳統藝術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看“新”評劇《花為媒》有感

讓傳統藝術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看“新”評劇《花為媒》有感

讓傳統藝術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看“新”評劇《花為媒》有感

  在採訪中,李爽說:“作為當今的青年戲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和責任用新手段去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所以我們守正創新,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做了這個新創意。在音樂和樂器方面也吸收了現代、流行音樂的方式來表現。此次我們用了非洲鼓、吉他以及合聲器來伴奏。希望通過這種新形式讓更多不同領域的人群能夠了解到璀璨的戲曲藝術。”

讓傳統藝術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看“新”評劇《花為媒》有感

  當前,我國文藝事業進入了繁榮發展的黃金期,戲曲這門傳統藝術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要讓傳統文化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就要在傳承傳統戲曲精華的基礎上,注重結合觀眾新的審美需求,融入現代生活氣息和新的藝術元素,不斷改進作品創作和藝術表演,形成富有時代美學特徵的新風格。使其更好地融入當下的生活,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