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出爐:改造後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

​3月1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山東省深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十四五”末,在確保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基礎上,力爭基本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老舊小區改造劃分基礎、完善、提升三類

《方案》所指老舊小區,為2005年12月31日前在城市或縣城國有土地上建成,失養失修失管嚴重、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住宅小區。

按照《方案》,市、縣(市、區)政府要對老舊小區全面調查摸底,建立老舊小區數據庫。堅持居民自願、自下而上的原則,確定擬改造項目及時序,逐級生成縣(市、區)、市、省老舊小區改造總體計劃(2020—2025)和分年度計劃。

制定《全省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技術導則》,分基礎、完善、提升三類,對老舊小區和周邊區域的改造內容進行豐富和提升。基礎類改造主要是拆違拆臨、安防、環衛、消防、道路、照明、綠化、水電氣暖、光纖、建築物修繕、管線規整等,突出解決基礎設施老化、環境髒亂差問題;完善類改造主要是完善社區和物業用房、建築節能改造、加裝電梯、停車場、文化、體育健身、無障礙設施等;提升類改造主要是完善社區養老、托幼、醫療、家政、商業設施以及智慧社區等。由市、縣(市、區)確定老舊小區改造標準。

改造後老舊小區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

《方案》提出,整合小區周邊零星碎片化土地,利用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空置房屋等社會資源,在老舊小區內及周邊健全社區養老、托幼、醫療、停車場、體育健身、文化、應急救援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家政、助餐、便民市場、便利店等社會服務設施,按規定標準建設完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老舊小區改造的工程質量如何保障?山東將鼓勵以街道或社區為單位對區域內的老舊小區聯動改造,統一設計、招標、建設和竣工驗收,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建立老舊小區改造評價機制和信息管理系統。

後續物業管理方面,推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共商事務、協調互通的管理模式。建立分類施策的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模式,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

老舊小區內入戶端口以外需要改造的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通信、有線電視等專業經營設施,產權屬於專營單位的,由專營單位負責改造;產權不屬於專營單位的,政府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專營單位出資改造,與老舊小區改造同步設計、同步實施。改造後的專營設施產權移交給專營單位,並由專營單位負責維護管理。政府對相關專營單位、負責人的經營考核中應充分考慮企業此類支出負擔。

改造可適當放寬建築密度等技術指標

根據《方案》,山東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土地出讓支持大片區統籌改造或跨片區組合改造的政策措施。老舊小區“15分鐘生活圈”內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整理騰出的土地,優先用於建設社區服務設施。

對在小區內及周邊新建、改擴建社區服務設施的,在不違反國家有關強制性規範、標準的前提下,可適當放寬建築密度、容積率等技術指標。

此外,創新不動產登記做法,小區內增加公共建築的,立項前與小區業委會、居委會等相關方達成權屬協議,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探索所增加公共建築不動產登記的具體做法。

各地整合涉及老舊小區的民政、城市建設和管理、文化、衛生、商務、體育等渠道相關資金,統籌投入老舊小區改造。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涉及公有住房的,由其產權單位按居民約定比例出資。

山東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出爐:改造後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

山東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出爐:改造後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

山東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出爐:改造後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

山東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出爐:改造後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