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对棋的痴迷,对吃的追求,看王一生的生活态度

阿城创作的中篇小说《棋王》一直被看作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小说以"知青"生活为题材,以一群在云南边境上山下乡的"知青"为主人公,勾画了他们在非常环境里的人生经历。主人公"棋王"王一生是其中的一员。在当时政治动荡的时代环境里,他能无视那些"阶级斗争",一心痴迷于下棋,整日研究那小小的棋盘。但毕竟环境所迫加之王一生出身贫寒,他深知温饱来之不易,认为"吃"才是人之根本。小说从下棋和饮食两个方面展开对王一生的描写,展现了这一人物的独特形象,也是对人性的最好的注解

《棋王》:对棋的痴迷,对吃的追求,看王一生的生活态度

王一生最鲜明的特征是痴迷于棋。他可以为棋痴狂到忘了其他事情。"……后来才知道,每到一处,呆子必要挤地头看下棋。看上一盘,必把输家挤开,与赢家杀一盘。……呆子也不说话,只是出手极快像是连想都不要想。"小说开头的描述足以见得王一生对棋的痴迷,是执意要与人下棋的。后来又因为过分专注于下棋导致被人利用了做了扒手的帮凶也不知道,似乎对于王一生来说,除了下棋以外,其他的任何事物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王一生如此爱棋,与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文革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匮乏,王一生也面临这样的困境,所以他将下棋看成了自己的人生寄托。物质生活难以满足,只能靠下棋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小小的满足。在下棋的时候,王一生获得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但这不是下棋这个行为本身的作用,而是王一生在下棋的时候,通过棋产生了与世界的沟通,在下棋的时候王一生才真切的感受到自己作为人在活着,自己真实的存在于世界上。这种介由某种物质与世界产生的精神联系也正是象棋对于人性的考量

王一生这一特点也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偶然的机会激发起的象棋兴趣和母亲对他的深深的希望,让他在棋路上越走越远。孩童时期王一生由于家庭贫寒,他没有任何其他的爱好,也可以说是经济条件不允许这个孩子拥有其他爱好,象棋是他童年唯一的兴趣。他喜欢上下棋是因为儿时帮母亲对书,那本书正好是一本棋谱。尽管母亲有着"你棋上再怎么出息,到底不是饭碗"等等这种认为下棋无用的观念,却仍在弥留之际自己磨了一副无字棋留给王一生,以此来支持和激励儿子。

王一生对于棋的痴迷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一种志向所在,更包含着对母亲的爱和寄托着对母亲的思念,这两种强烈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在之后的下棋中,王一生的棋艺也越来越好了。比如文中王一生与十人下盲棋获胜的时候作者将王一生"走火入魔"一般的下棋程度写的淋漓尽致,被人叫醒以前口中喃喃喊着"妈…"更是表现了王一生有血有肉的形象。

《棋王》:对棋的痴迷,对吃的追求,看王一生的生活态度

王一生不仅仅是痴迷于棋,还有很高的棋品,也反映出他的人品——淡泊名利和正直。文中提到脚卵用传家宝为王一生换来了一个比赛名额,但是王一生拒绝了,实际上这个比赛机会是他期待已久的,但是因为是倪斌靠疏通关系获得的,在王一生看来这是不正直的,因此他宁可放弃。他要维护棋的尊严,"棋是祖上留下的,不能为生,只能养性!为生则败兴,也要维护象棋的尊严!也要让悬于生命至上的理想光辉不灭!有了理想,人才不孤独!"[footnoteRef:1]这是一位拾荒老人对王一生说的,也是王一生在下棋道路上不懈的追求,追求崇高的棋品也许是王一生的理想。这是王一生身处穷境、困境、逆境仍精神不颓、志气不衰的人生道路与品格。 [1: 引用自原文《棋王》,作者阿城。]

《棋王》:对棋的痴迷,对吃的追求,看王一生的生活态度

棋呆子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有他独特的魅力所在,是一种人性、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所在,在那个年代他的坚持更显得难能可贵,何以解忧,唯有下棋,这便是他生活的延续。他借助下棋来淡忘生活的苦难,在对弈中实现自我的超脱。王一生爱上了下棋,而他的青春也由此焕发出光彩。什么穷、什么外界干扰、什么无资格参赛,也不能隔断王一生和象棋的关系。面对喧嚣的社会环境,王一生靠下棋来维持自身内部精神的平衡,既不远离世俗生活,又不沉溺于俗世环境。

王一生还有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是醉心于吃。小说形象的写出了当时的生活环境——清苦。知青的生存环境能好到哪里去,吃大锅菜连油都少有,往往是只有那些清水煮一些田间好养活的蔬菜,南瓜或茄子,够饱腹就不错了。肉类就更少得可怜,下雨的时候才能抓几只青蛙回来,即使是这样艰苦的环境,放在王一生身上竟然又好像生出了一种乐观的色彩。

《棋王》:对棋的痴迷,对吃的追求,看王一生的生活态度

在这样的环境里,王一生对物质追求的第一要求就是"吃"。这种追求已经不再是如今人们对食物的品鉴,细细斟酌,而是一种饥不择食的吃,只要能充饥的东西王一生都会吃,而且吃相极恶。这不仅是因为生存环境的艰苦,更能在细节里表现出下乡以前王一生的少年时代如何度过,一个人的性格的养成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小说中有一段很经典的描写王一生吃饭的片段,作者通过这一段细致的描写,将王一生对食物的珍惜谨慎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对"吃"这种虔诚精细的态度,蕴含着一种人生态度,即对生计的基本追求。只有保证了吃,才能考虑别的事情。故事来是的时候王一生在"我"看来是异人,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随着故事的发展,王一生逐渐变得不特殊。他有高超的棋艺,但他也贪吃,懂得知足,和一起来的知青并无两样。这样,醉心于吃的特点使得王一生的形象丰满起来。

《棋王》:对棋的痴迷,对吃的追求,看王一生的生活态度

小说对于吃的描写,入木三分,只有对于"饿"的深刻体验才能有对于"吃"这个动词细致的描写。王一生所说"一天不吃,棋路就乱"的话语,朴素的道出了"民以食为天"的真理。除了描写王一生吃相的那段,还有众人吃蛇的描写,我们都可以从文字表面看到这个时代造成的苦难,然而又能看到人们积极地生活着,无论现实有多么艰难。活出自我是一种奢侈,苦中作乐变成了人们当时的普遍追求。

如果说王一生对下棋的痴迷是"雅"的一面,那"吃"便是"俗",作者在"雅"与"俗"的自然统一中,完成了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塑造。作品将深刻的思想寄寓在王一生这个平凡人物的身上,在故事的叙述中,渗透了耐人寻味的哲学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