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一部以特殊笔调书写别样旅途的知青文学作品

《棋王》是寻根小说代表作家阿城的一部短篇小说,这是他的处女作,虽然说发表的时间早,但是其文字却精劲有力,超出了后代众多作品,被称为是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作品中围绕主人公王一生讲述了他出生卑微,却对棋艺的不懈追求,让人体会到了那个知青年代不一样的感受。

一、《棋王》的创作背景

《棋王》是阿城在80年代写的作品,当时文学界开启了创作革新,在写作模式和话题范围上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当时的创作创新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峰,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下,阿城才在朋友的鼓励下将自己在酒桌上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写成了作品,该小说一经发表就获得了众多文人学者的赏识,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棋王》:一部以特殊笔调书写别样旅途的知青文学作品

二、《棋王》的故事解读

在《棋王》这部小说中,作者主要讲述的是在文革时期,主人公作为知青下乡在车上遇见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在车上众人都因为离别而十分伤感的时候,王一生却邀请主人公下棋,但是没下多长时间后“我”就觉得这里下棋不太合适,王一生在之后的旅途中却不停地让自己和他一起下棋或是讲故事,后来两人便熟悉了起来,到了农村,两人被分在了不同的农场,等到王一生再次找主人公下棋时,“我”就介绍了队里面的一个高手脚卵和他下,可是下了很久,脚卵还是没能赢过王一生,于是便提议让他去县里参赛,但是因为王一生经常请假去斗棋就被领导取消了一个,等比赛结束后,王一生和比赛前八位比赛下棋时斗赢了,可到了第九位的时候因为同意给他面子便故意输掉了比赛。

整篇文章看起来十分的平实,感觉就像是普通的叙事一样,但是其中却包含着众多的奥秘,传承了道家的风范。阿城塑造出了一个“吃求饱,棋解忧”的王一生形象,在当时的那个语句可走的年代,如果还能有人去因为技艺而去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实属不易。王一生在“棋”的世界中从不曾因为外界浩劫而打扰他内心中的那种平静,似乎他一直呆在的就是那个“楚河汉界”之中,这样心如止水的态度整个道家哲学的内涵十分相似。

并且这篇故事也在一定意义上通过王一生的故事向众人展现出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告诉大众并不一定没有钱就不能够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只要我们不断的去追寻,总有一天生活会给予自己机会去实现,而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机会,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让梦想不断激励自己向前出发。

《棋王》:一部以特殊笔调书写别样旅途的知青文学作品

三、《棋王》的文化内涵

《棋王》这篇小说短小精悍,它虽然没有太多的故事波澜,但是其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却也向我们展现了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追求。整篇小说通过几个人物,一个大背景和几个镜头来完成了整篇小说的架构,作者主要通过“吃”和“棋”两个方面来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涵。

1.吃

在文章中,吃这种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在里面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它在刚开始的时候重点突出了“吃”。王一生在火车上和“我”聊了很久的吃,作者还描写了他吃东西时的样子“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一吮一净,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的呷。”等,这样一大段的描写十分的精致,让人看出了王一生对于“吃”的要求,让人体会到了“吃”对他的重要性。同时还看到了当时知青们在下乡的路上受过的罪,写得生动传神,就好像自己也经历过一样。

而从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年代,王一生之所以会这么看中吃还是因为他的经历,他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平常什么活动都不能够去参加,“穷”就是他的生活状态,“吃”也是他的最大满足。他的经历其实也是那个年代大背景下众多人的缩影,反映了时代的特点。

《棋王》:一部以特殊笔调书写别样旅途的知青文学作品

2.棋

《棋王》中最核心刻画的还是棋,在当时的那个时代,生活就是柴米油盐,而精神上的富足更是十分奢侈。而王一生则是从开头到故事的结尾都是围绕“棋”来说,“棋”就相当于他的灵魂,他的精神。就算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但是他精神上的富足却是很多人都无法拥有的,在精神世界中,他的人生价值也有了更多的意义。到了小说的高潮中,王一生以一对九吸引了众多知青围观,这个时候的王一生代表的就是所有的知青们,王一生对于棋的追求也正代表了知青们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他赢了也就代表知青们赢了。同时更展现出了在那个连活着都很困难的年代里,众人对于“雅文化”心中的向往。

3.控诉社会

虽然这篇文章朴实,没有去描写关于政治方面的问题,但是从作者对王一生家庭背景以及他的追求对比来看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尤其是说到他们在讨论吃燕窝的时候,“大家就说这燕窝一定非常好吃。脚卵又微微一笑,说:“我吃过的,很腥。”大家就感叹了,说费这么多钱,吃一口腥,太划不来。”这一句话不来更能够体会出当时社会的艰辛,王一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旧要去不断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满足就是他与时代在抗衡,作者的目的也正在此处。

《棋王》:一部以特殊笔调书写别样旅途的知青文学作品

4.文化之根

《棋王》中更深层的文化内涵还是体现在王一生的棋艺上面,它向我们展现出了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在王一生刚刚学棋的时候,他遇到捡烂纸的老头,老头就直接指出了王一生的毛病是太盛。“又说,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是道,也就是棋运之大不可变,你想变,就不是象棋,输不用说了,连棋边儿都沾不上。棋运不可悖,但每局的势要自己造。棋运和势既有,那可就无所不为了。”老头的这几句关于气和势的讲解正是关于道家文化,这两句不仅是帮助王一生的棋道有了一定的意义,还让他也参透了一定的人道,让他感受到了道家文化对于现代人生存的重要意义,这也是文化的根。

而阿城作为寻根文学的重要作家,也传承了寻根文学所倡导的“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的观念。

《棋王》:一部以特殊笔调书写别样旅途的知青文学作品

四、《棋王》的艺术特色

1.作品选材新颖

《棋王》这篇文章虽然写的也是关于知青题材,但是它并没有向其他同类型的小说一样重点去描写知青们的乡下所遇到的苦难,而是专注描写了王一生的故事,他没有因为下乡而难过,也不会因为下乡而感到骄傲,一直都是十分平淡的态度,就是认为去到那里有饭吃。并且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也尽力去避免落去恋爱、生活等的俗套之中,而是拿出“吃饭”和“下棋”两个重点去进行描写,这样的方式十分独特,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2.结构紧凑

整部小说在书写的结构上采取了传统手法,从开始上车后“我”和王一生二人的交集开始说起,最后又以王一生败棋为结束,有头有尾,并且小说中整体都是采用平和的语调去诉说故事,整体的结构单一紧凑,不像一些小说追求波澜壮阔,同时又十分注重情绪的对应,使作品整体的情绪基调和作品的风格相一致,在普通的叙述中就给了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

《棋王》:一部以特殊笔调书写别样旅途的知青文学作品

3.古典手法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还借鉴了古典白话小说的特色,让整篇文章的文字都十分的简洁,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体现出了民族化的特色;还有他也采用了众多的白描手法,很少使用一些修饰语。如“我拿出烟来请他抽。他很老练地敲出一支,舔了一刀儿,倒过来叼着。我先给他点了,自己也点上。池支起肩深吸进去,慢慢地吐出来,浑身荡一下,笑了,说:“真不错。””这一段中就通“敲”、“舔”、“叼”等几个字将动作去描绘了出来,体现了王一生无欲无求的心境以及遇到知心朋友的那种欣喜。文中的语句在写的时候采用的大都是主谓宾的手法,看起来有些许的笨拙,但却十分传神。

4.叙事方式

在文中,作者采用的是第一叙事的方式也就是“我”。虽然“我”在故事中是一个次要的人物,但是视野却要比其他的人物更加广阔,能够带领读者一起去观察故事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主人公有一个直接的交流。而主人公王一生的整个形象也正是通过“我”的不断认识才慢慢的体现出来,这样的叙事方式既新奇又能够不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棋王》:一部以特殊笔调书写别样旅途的知青文学作品

《棋王》这部小说风格有着阿城自己的特色,他抛弃了当时年代所拥有的语言逻辑重新回到了古典小说之中,简洁而又飘逸,其内涵也是发人深省,从中也可以看出阿城高超的创作能力。也正如汪曾祺所评价说“阿城也已成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青年作家,循此而进,精益求精,如王一生之于棋艺。必将成为中国小说的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