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懂得发掘自我,坚持本真

《棋王》是作家阿城的第一篇成名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王一生视棋如命,酷爱下棋而不管不顾,甚至不做工都要去找人挑战棋艺,结果因此而不能参加比赛,但他依然不为名次同时与前三名下棋,经过极其艰难的战斗,明明他即将胜利,最终却选择跟人合解。

小说用一种温情的手法描写了王一生对下棋的浓烈,借用王一生对下棋的痴爱来表达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无不为”的豁达与简单,又以王一生在追求下棋过程的执着和坚毅来传达出儒家思想积极、用世、坚定的精神。

1984年《棋王》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作家王蒙也撰文高度赞赏了这篇小说,指出这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和潜力的一种礼赞。”

阿城的小说独具特色,短小精悍而不失思想深度,有古意,自成高格。《名作欣赏》曾这样评价阿城。

确实,《棋王》看似以人写棋,实际上是以棋写人,意在通过棋王对棋的追求来体现人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在现实环境制约着的条件下,人应该如何面对困境,从而完成自我实现。

主人公王一生代表着我们每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基于此,我想从王一生的特质来分析,哪些是要坚持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从而才能在时代背景下实现理想与世俗的完美融合。

《棋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懂得发掘自我,坚持本真

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看你足够热爱并行动

王一生家贫,全家人一个月才十块钱。本不太可能接触到下棋这样的文化技艺。但他从小跟着母亲叠书页,意外得到了一本象棋的棋谱。他看棋谱慢慢看出了思路,就自己用纸板减了一副象棋拿到学校去跟人下,又去街上跟人挑战,不成想总是赢,由此王一生才发现了自己的特长。

那时,王一生为了下棋,常常是忘了回家吃饭。就连晚上回家叠书页,也一边在脑子里下盲棋,下到魔怔了,就一拍书页,喊棋步。

最让人难忘的是,小说开头部分就写了王一生是如何痴爱下棋。在送知青的列车上,一片拥挤嘈杂,大家忙着别离,但王一生却时刻惦记着找人下棋,只看见有人过来,就眼里放出光来,忙摆好棋谱邀人同他下棋。

对王一生来说,棋技好是他的特长。但这份特长也是他付出了足够多心血和努力才换来的。为了几张棋谱,他去垃圾场翻找,才遇到了棋艺高超的老头儿,又从老头儿哪里得到了更高深的棋谱。有了这本棋谱,他随时带在身上,日夜研究背诵,刻在脑子里。

真正的特长是什么?是足够热爱并愿意为之付出很大行动,将爱好变成特长。

如果仅仅只是单纯的喜欢,或者是有空才做随意简单应对,这谈不上真正的热爱,也无法变成特长。

《棋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懂得发掘自我,坚持本真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宣称好像找不到自己的特长,其实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将自己的爱好发展与延伸出来。

就我自己来说,我小时候作文写得好,但从未付出过很大努力,也很少去认真琢磨。只是有空才写写,这么多年来,爱好还是爱好。

但是,当我真正用心去发掘利用爱好,爱好就变成了特长。这一年来,我专门练习写作,不管再累每天至少写1000字,有时候上万字,在写了一百多万字后,我的爱好就变成了特长。

心理学有个“摩西奶奶效应”,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不去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它就会自行泯灭。

因此,不要说你没有特长,它只是需要你去挖掘与开发出来。我儿子班上有位妈妈,她常跟我聊天说自己什么特长爱好都没有。可是不久前,她加入了一个读书会,带领孩子和家长一起读书,渐渐地她发现自己沟通与协调的潜力,就开始大力推广读书会,人气也越来越旺。

当我们真正下定决心,用坚定的行动和执着的努力去做一件事,这就是你的爱好也就能成为你的特长,这也是你的理想。

《棋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懂得发掘自我,坚持本真

二:心态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

也许,当我们怀抱理想,却发现跟世俗有些差别,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困难。

就像王一生,他痴爱下棋,可是他母亲却告诉他下棋不能当饭吃,得要先找一个稳定的谋生的技能再下棋。纵然得到了学校老师的肯定,推荐他去少年宫象棋组,将来拿冠军。但母亲还是认为下棋不算真本事,对生活没有任何用处。

在母亲的阻拦下,王一生自然没能把象棋当作一份职业,只能当作挚爱,但也正好符合王一生的本意,他原就不想让自己的特长变得功利。因为,他曾得到那个捡垃圾的老头儿的箴言:“为棋不为生,为棋是养性,生会坏性,所以生不可太盛。”

小说中还有一个人物倪斌也同样喜欢下棋,且技艺不错。但他对于下棋却有着另外的意思,指望通过下棋这一文化本领而尽快调回城里。

与王一生的固执和痴呆不同,倪斌把自己的特长当作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阿城并未在小说中流露出谁这样做更好,没有丝毫的批评与支持,只是将这两者作为对比,让读者自行体会其中的深意。

其实,王一生把下棋看得如此高尚的根本原因,是他受他母亲和那个老头对下棋的刻板片面认知,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和判断,认为下棋不能用来当饭吃,实际上,他如果好好地进利用这项特长,可以为他带来很大好处。

心理学有个刻板效应,是说,当我们对某件事和某个群体产生了固定的看法和评价,此后就会直接把群体特征运用在所有相同类型的事情上。

假如,你明明有着属于自己的理想,却怎么也不肯改变,不肯换个思维,就是因为刻板效应将你的思维禁锢。

《棋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懂得发掘自我,坚持本真

表妹上中学时就坚定了开一家奶茶店的理想。但是,家里连启动资金都无法帮她。她只得中专毕业后自己努力打工挣钱。为了完成这个理想,她不仅抢着加班,还想办法跟同学一起挣外快,平日里花钱也特别节省,用了两年时间就攒够5万开店的本钱。

把店铺开起后,表妹认真管理,不断钻研琢磨经营之道,从服务到产品一点都不马虎。两年过去了虽挣的钱不算很多。但表妹十分开心,她觉得实现了理想又能挣钱养活自己就很好。

当你一旦放开思维,将理想与世俗相结合就会发现,很多东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

《棋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懂得发掘自我,坚持本真

三:自卑与自傲交织的背后,是内心的禁锢

还有一些人,虽然怀揣理想,却总是迟迟不肯投入行动,只把理想深藏在心底。

这种问题的背后,是自卑与自傲交织的情绪。

就像王一生,他为了到处找人挑战棋艺,就长期请假,长达几个月都不做工,完成不了工分,知青大队就不能推荐他去参加地区举行的棋类比赛。

眼看能调回城市,改变的命运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倪斌好心想帮助他,利用他父亲认识地区管文教的书记帮忙,送一副祖传的乌木棋给书记,让倪斌调回城里,顺便也破例让王一生参加比赛。

听闻这样的好事,大家都为王一生高兴,知道他肯定能得冠军。可王一生自己却不说话,一直到了晚上,他才戚戚地说:“不赛了,没意思。”他认为祖传的信物这样珍贵的东西如果因自己的原因而送人,自己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其实,王一生看似自傲,但也是自卑。他不能接受倪斌的好意,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敢承担这份情意。另一方面是他骨子里认为下棋是极其高尚的,不能掺任何杂质。

这些表现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王一生内心的禁锢。所以,王一生被称为“棋呆子”就是因为这种禁锢控制了他的心态和行动。

当一个人从内心禁锢住自己,那必然会看不清外界的真实情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在各种现实的冲击下,会越来越迷茫而无助,甚至是被抛弃。

所以,只有打破内心的禁锢,不囿于过去的经验、狭窄的判断和认知,才能真正从心底建立起一种正确平和的态度,也才能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一个人懂得在世俗中糅合进理想的发展,这是一项本事,也是一种心态。

《棋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懂得发掘自我,坚持本真

四:发掘自我,坚持本真

其实,回到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像王一生那么简单而纯粹。但一定有王一生那样被禁锢的思维和心态。

那么,在世俗与理想之间,要实现自我,到底该怎么做?

01:坚持本我,尊重世俗

知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自我的发展除了本我更多来自于外界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与制约,他认为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以及作用。

这就告诉我们,你当前阶段的思想觉悟只能代表这一个阶段,而不是你此生一直都是这样。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在某一个时刻后悔曾经做的事。但是,因为本我的作用,我们的思想意识中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也不会变的,比如基本的仁义道德、诚信讲理等等。

基于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一部分的自我,尊重世俗,不与世俗对抗,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我高中有个同学,上学时她的理想是长大了做服装设计师。可是,高二那年,她家里出了意外,她被迫外出打工,从此服装设计师的梦想是与她越来越远了。

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这一理想,而是适当改变,她到服装厂学习服装制造技术,弄懂了流程后,她回家开了一家服装店,一边卖衣服,一边替人制作衣服。

虽然不是真正的服装设计师,但她十分高兴和满足,觉得将理想当作了自己事业更是一番美事。

有些坚持,我们真的需要做,比如坚持心底梦想,坚持那份简单的愿望,但是更应该与世俗结合,适当改变自己,学会从时代洪流中寻找契机,将理想变成既能养活自己,又能不断成长的一种本事。

《棋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懂得发掘自我,坚持本真

02:打破内心禁锢,放下包袱

有些人,囿于过去的经验和刻板思维中,或者是周围人的眼光中,固执地认为有些东西不能破。

但是,只有打破内心禁锢,才有实现的可能。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长期内心思维禁锢会导致一种封闭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在日常中表现出来就是遇事认真,善于思考,但思想狭窄,且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常因一点小挫折而忧伤欲绝。

简而言之,在这种封闭心理状态下,很难有自己的主见和强大的判断与思维能力,因为内心早已被禁锢,且背着沉重的包袱。

我家楼上有个青年小军,上着一份普通的班,每月收入只够养活自己,他一直想创业,用他喜欢捣鼓电器这个特长开一个家电维修店。可是,他父母始终不同意,认为修理电器算不得什么特长。再说,那样风险太大,不如上班每月固定收入好。

这么多年来,自己的特长得不到发挥,他一直闷闷不乐,工作也不用心更别提发展。

他父母就是受制于内心思想的制约,觉得稳定就好,但这样的顽固只会毁掉一个人。

其实,有些陈旧的观念,只会让内心禁锢,并不能证明你这样坚持是值得的。

因而,改变从内心开始,先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从外在吸取别人好的道理和方法,把这一切融会贯通成自己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心态的突破,也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

《棋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懂得发掘自我,坚持本真

03:全情投入,坚定而执着

任何时候,我们想要个人实现,除了心态的坚定和思维开阔,还离不开全情投入和不懈的努力。

稻盛和夫曾说过: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所以,当你有了属于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心中的梦想是多么的光明和耀眼。再用你的热情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不断吸取外界好的经验,那成功一定不远。

美国知名学者贝尔曾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当你心中想着自己一定能成功,成功就真的会出现。因为有成功的信心,成功就有了一半的把握。

这就是告诉我们,成功没有你想的那么难,需要的只是你坚持的行动,和义无反顾地勇敢向前。

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因此,不要责怪环境与世俗制约着你的理想,让你裹足不前,你只要放开思维,不禁锢在刻板狭窄的思维中,再用自己的脚步,一直往前走,就能看见理想之花的开放,实现自我。

《棋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懂得发掘自我,坚持本真

写在最后:

《棋王》这篇小说刻画了王一生对下棋的纯洁和痴爱,也通过王一生追求下棋的坚韧行动,赞扬了他这种执着奋进的精神,意在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有一种痴爱,有一项特长,到底该怎么做,取决于你内心的态度,和你脚下的行动。

我们从中借鉴到的是,起点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未来怎么样,来自于你的内心思想是否开阔,以及你的眼界和判断,并坚持不断往前就能获得你想要的。

英国诗人丁尼生说:“理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

《文艺报》 1984年第10期:王蒙《且说〈棋王〉》

《名作欣赏》 200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