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對棋的痴迷,對吃的追求,看王一生的生活態度

阿城創作的中篇小說《棋王》一直被看作是尋根文學的代表作。小說以"知青"生活為題材,以一群在雲南邊境上山下鄉的"知青"為主人公,勾畫了他們在非常環境裡的人生經歷。主人公"棋王"王一生是其中的一員。在當時政治動盪的時代環境裡,他能無視那些"階級鬥爭",一心痴迷於下棋,整日研究那小小的棋盤。但畢竟環境所迫加之王一生出身貧寒,他深知溫飽來之不易,認為"吃"才是人之根本。小說從下棋和飲食兩個方面展開對王一生的描寫,展現了這一人物的獨特形象,也是對人性的最好的註解

《棋王》:對棋的痴迷,對吃的追求,看王一生的生活態度

王一生最鮮明的特徵是痴迷於棋。他可以為棋痴狂到忘了其他事情。"……後來才知道,每到一處,呆子必要擠地頭看下棋。看上一盤,必把輸家擠開,與贏家殺一盤。……呆子也不說話,只是出手極快像是連想都不要想。"小說開頭的描述足以見得王一生對棋的痴迷,是執意要與人下棋的。後來又因為過分專注於下棋導致被人利用了做了扒手的幫兇也不知道,似乎對於王一生來說,除了下棋以外,其他的任何事物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王一生如此愛棋,與當時特殊的時代環境密切相關。文革時代,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匱乏,王一生也面臨這樣的困境,所以他將下棋看成了自己的人生寄託。物質生活難以滿足,只能靠下棋讓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小小的滿足。在下棋的時候,王一生獲得的是一種獨特的精神體驗,但這不是下棋這個行為本身的作用,而是王一生在下棋的時候,通過棋產生了與世界的溝通,在下棋的時候王一生才真切的感受到自己作為人在活著,自己真實的存在於世界上。這種介由某種物質與世界產生的精神聯繫也正是象棋對於人性的考量

王一生這一特點也和他的生活經歷有關。偶然的機會激發起的象棋興趣和母親對他的深深的希望,讓他在棋路上越走越遠。孩童時期王一生由於家庭貧寒,他沒有任何其他的愛好,也可以說是經濟條件不允許這個孩子擁有其他愛好,象棋是他童年唯一的興趣。他喜歡上下棋是因為兒時幫母親對書,那本書正好是一本棋譜。儘管母親有著"你棋上再怎麼出息,到底不是飯碗"等等這種認為下棋無用的觀念,卻仍在彌留之際自己磨了一副無字棋留給王一生,以此來支持和激勵兒子。

王一生對於棋的痴迷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一種志向所在,更包含著對母親的愛和寄託著對母親的思念,這兩種強烈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在之後的下棋中,王一生的棋藝也越來越好了。比如文中王一生與十人下盲棋獲勝的時候作者將王一生"走火入魔"一般的下棋程度寫的淋漓盡致,被人叫醒以前口中喃喃喊著"媽…"更是表現了王一生有血有肉的形象。

《棋王》:對棋的痴迷,對吃的追求,看王一生的生活態度

王一生不僅僅是痴迷於棋,還有很高的棋品,也反映出他的人品——淡泊名利和正直。文中提到腳卵用傳家寶為王一生換來了一個比賽名額,但是王一生拒絕了,實際上這個比賽機會是他期待已久的,但是因為是倪斌靠疏通關係獲得的,在王一生看來這是不正直的,因此他寧可放棄。他要維護棋的尊嚴,"棋是祖上留下的,不能為生,只能養性!為生則敗興,也要維護象棋的尊嚴!也要讓懸於生命至上的理想光輝不滅!有了理想,人才不孤獨!"[footnoteRef:1]這是一位拾荒老人對王一生說的,也是王一生在下棋道路上不懈的追求,追求崇高的棋品也許是王一生的理想。這是王一生身處窮境、困境、逆境仍精神不頹、志氣不衰的人生道路與品格。 [1: 引用自原文《棋王》,作者阿城。]

《棋王》:對棋的痴迷,對吃的追求,看王一生的生活態度

棋呆子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有他獨特的魅力所在,是一種人性、一種精神、一種境界的所在,在那個年代他的堅持更顯得難能可貴,何以解憂,唯有下棋,這便是他生活的延續。他藉助下棋來淡忘生活的苦難,在對弈中實現自我的超脫。王一生愛上了下棋,而他的青春也由此煥發出光彩。什麼窮、什麼外界干擾、什麼無資格參賽,也不能隔斷王一生和象棋的關係。面對喧囂的社會環境,王一生靠下棋來維持自身內部精神的平衡,既不遠離世俗生活,又不沉溺於俗世環境。

王一生還有另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是醉心於吃。小說形象的寫出了當時的生活環境——清苦。知青的生存環境能好到哪裡去,吃大鍋菜連油都少有,往往是隻有那些清水煮一些田間好養活的蔬菜,南瓜或茄子,夠飽腹就不錯了。肉類就更少得可憐,下雨的時候才能抓幾隻青蛙回來,即使是這樣艱苦的環境,放在王一生身上竟然又好像生出了一種樂觀的色彩。

《棋王》:對棋的痴迷,對吃的追求,看王一生的生活態度

在這樣的環境裡,王一生對物質追求的第一要求就是"吃"。這種追求已經不再是如今人們對食物的品鑑,細細斟酌,而是一種飢不擇食的吃,只要能充飢的東西王一生都會吃,而且吃相極惡。這不僅是因為生存環境的艱苦,更能在細節裡表現出下鄉以前王一生的少年時代如何度過,一個人的性格的養成與他的成長經歷是密不可分的。

小說中有一段很經典的描寫王一生吃飯的片段,作者通過這一段細緻的描寫,將王一生對食物的珍惜謹慎表現的淋漓盡致。他對"吃"這種虔誠精細的態度,蘊含著一種人生態度,即對生計的基本追求。只有保證了吃,才能考慮別的事情。故事來是的時候王一生在"我"看來是異人,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隨著故事的發展,王一生逐漸變得不特殊。他有高超的棋藝,但他也貪吃,懂得知足,和一起來的知青並無兩樣。這樣,醉心於吃的特點使得王一生的形象豐滿起來。

《棋王》:對棋的痴迷,對吃的追求,看王一生的生活態度

小說對於吃的描寫,入木三分,只有對於"餓"的深刻體驗才能有對於"吃"這個動詞細緻的描寫。王一生所說"一天不吃,棋路就亂"的話語,樸素的道出了"民以食為天"的真理。除了描寫王一生吃相的那段,還有眾人吃蛇的描寫,我們都可以從文字表面看到這個時代造成的苦難,然而又能看到人們積極地生活著,無論現實有多麼艱難。活出自我是一種奢侈,苦中作樂變成了人們當時的普遍追求。

如果說王一生對下棋的痴迷是"雅"的一面,那"吃"便是"俗",作者在"雅"與"俗"的自然統一中,完成了一個真實的人的形象塑造。作品將深刻的思想寄寓在王一生這個平凡人物的身上,在故事的敘述中,滲透了耐人尋味的哲學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